这是我第二次在社刊投稿,却是第一次负责社刊的制作,看了社刊的每一篇作品。我始终觉得,文章不分好坏,只要是你的生活,只要是你的思想,那就足够与人分享,所以,这里的每一篇作品,我都希望大家怀着各自的寄托及心绪翻看,阅后,当然更希望引起你们的情感共鸣,那样我们就仿佛隔着一本书的距离,在彼此的生活轨迹驻足对视、相谈甚欢。
仔细回想,距离上期社刊制作完成,不过五个多月的时光,然而我们这届文学社却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从金盏到了望京;从破旧的教室到了亮堂的会议室;从懵懵懂懂到了驾轻就熟。或者说,就是从大一到了大二。
这段时光,我们燃烧着青春的余热,不断地开例会、发推文、办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文学社的影响力。期间经历过挫折,也出现过矛盾,不过好在这些都没有消磨每个人对于文学社的热情,我们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的大型活动。但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过程里,看到了每个人骨子里的一腔热勇,他们在活动策划的时候绞尽脑汁地出谋划策,在宣传报名的时候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在报名地点宣传;在活动即将开始的时候匆匆忙忙检查每一个环节,生怕出纰漏。他们无一不在慌张中映出勇敢,孤单里透着骄傲。他们让我知道,我们共存的,也是这个社团始终拥有的,就是这一份天真、一腔热血,所以我们一起,在走走停停时逐渐成长,磕磕绊绊后学会坚强。
这本社刊自然也凝结了这里每一个人的心血,负责上期社刊制作的钱露露不断和我交流做社刊的经验,还为这一期用心写下了卷首语;编辑部部长穆柳秀连续两周不停歇地征稿,校对,组稿;大批本院、东校区的社员积极踊跃地投稿。而这本社刊收录的既是他们的每一篇文章,更是他们的这一段生活。每个人将最真实的自己跃然纸上,定格于社刊之中,浮现在你的眼前。
希望大家捻页过后,都能或寻回或继续自己的一份天真、一腔热血。就像钱露露在卷首语所说“无论是否文采斐然,是否刻骨铭心,希望大家掩卷时会心一笑,或心存感激,或心存敬佩,脑海中都能闪过作者在桌前写作的身影,你在虚影中望见模糊的他们,他们像文字的骨骼一般立在字里行间,你若是细心阅读就看得见各异的人将自己贴在社刊上,你看见社刊里的文字就看见了文学社的诸位。当你领略了文字的魅力之后,你就知道我们为何如此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