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編輯回憶:《武家坡》成程硯秋楊寶森合作絕響

京劇里老生、旦角對子戲不少,如《平貴別窯》《武家坡》《坐宮》《桑園會》等等,聽眾是非常愛聽的。組織不同流派的生角和旦角共同唱一出對子戲,則更會受到聽眾的歡迎。因為在舞臺上演出,如果這個劇團以老生出名,則唱對子戲時,旦角是配角;如果是旦角挑班的,唱對子戲時則老生是配角,叫挎刀老生。而兩位流派的代表人物唱對子戲,就很難得了。特別是由程硯秋、楊寶森合錄的《武家坡》如今已經成為絕響了。

電臺編輯回憶:《武家坡》成程硯秋楊寶森合作絕響

程硯秋、楊寶森《武家坡》

1957年我們錄了這出合作戲。在組織這場錄音前,我先找到了楊寶森的琴師,他的哥哥楊寶忠。當提出我們的想法後,他說盡快和楊寶森商量,然後給回信。我隨即又去找程硯秋先生,沒有經過第三者的介紹,直接奔西四北程硯秋的家裡,程硯秋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當我說明來意以後,程硯秋說:“哎呀,電臺把工作考慮的太周到了。我們搞這種工作的平時都很少想這些,只想到自己的劇團應當排練什麼戲,很少考慮跟別位合演,特別是打破劇團的界限。這太好了!我完全徵求楊先生的意見吧

過了幾天,楊寶森通過楊寶忠、杭子和等人把我帶到和平門外魏染衚衕楊寶森家裡。他答應和程先生合錄《武家坡》,並要求到程家說戲。程硯秋聽到這個消息後,堅持不讓楊寶森從南城跑到西北城來說戲,而寧肯自己跑到楊家去排練,並親自打電話告訴楊寶森。這使楊寶森十分感動。

在排練過程中,程硯秋為了照顧楊寶森休息,一般都在上午十點以後或下午四點左右,帶著琴師鍾世章和鼓師白登雲到和平門外演楊家,而且不要車接送。他們排練時一絲不苟,唱唸一字一句不疏忽。那個地方不理想,停下來研究研究,統一後再排練,真是聚精會神,全力以赴。

電臺編輯回憶:《武家坡》成程硯秋楊寶森合作絕響

程硯秋說,我們為了錄音。停上一場演出也是應該的,要保證錄音時精力充沛,嗓子在家。他又說,錄音的影響可大了,我們在劇場為觀眾負責,在電臺就要為聽眾負責。楊寶森當時身體不好,常鬧病,一個月演不了幾場戲。而在錄音室錄音比唱一晚上戲更累,可他從排練到錄音,始終情緒飽滿。《武家坡》裡的西皮導板“一馬離了西涼界”,唱得韻味十足。據琴師楊寶忠說,比在臺上演出好多了,真是滿弓滿調。楊寶森說,我能和程先生合作錄音,打心眼裡高興。

程硯秋在跟楊寶森對口(即快板、流水咬著唱)時,要求一個調門,一個尺寸。這不是件簡單的事。在旦角叫板“有勞了”後起唱,程硯秋充分發揮程派唱腔的長處,唱得低迴婉轉,精彩極了!過去有人認為程派唱腔過於含蓄,有些唱詞不易聽清,但程硯秋對著話筒錄音,一字一句都很清楚,即使不懂這出戏的人也能聽懂故事情節。

電臺編輯回憶:《武家坡》成程硯秋楊寶森合作絕響

在錄製過程中不換鼓師,這在一般演出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各有各的一套班子嘛!這次錄音,生、旦大段獨唱,用自己的琴師和鼓師;但當兩人對唱時,程硯秋堅持用楊寶森的樂隊伴奏。我們提出,如不順手可以分段錄製。程硯秋、白登雲二位都說那樣錄感情不連貫,不必分段錄製,還對楊寶森的樂隊說:“你們辛苦了,幫幫忙吧!”經過二位藝術家和兩個劇團演員、樂隊的通力合作,這個節目的錄音效果很好,大家十分滿意。

沒想到《武家坡》錄製完成後沒有多久,楊寶森和程硯秋就因病相繼去世了。但他們這出戏的錄音已經成為藝術珍品,留在戲曲藝術的寶庫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