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疑似有點死亡”,一句話暴露了信息核查上的懶政|新京報快評

不能為了預防可能存在的冒領者,就一竿子把其他無辜的人也卡住,並按“疑似死亡”處理。

“你疑似有點死亡”,一句話暴露了信息核查上的懶政|新京報快評

資料圖 源自視覺中國

文 | 與歸

“疑似有點死亡”……聽到這詞,你會不會也很蒙?

山東媒體日前報道了一則“奇聞”:濰坊市坊子區六旬老人周先生反映,5個月前自己的養老金被停了,“我去銀行,銀行說支不了這個錢,我去民政所,民政所說我的戶口已經註銷了,你已經死亡。”記者帶著周先生多方詢問,在收到了幾個“不知道”“不清楚”之後,有工作人員的一句話透露了一點線索:“是這個人疑似有點死亡了,就給暫停了。”

人活得好好的,卻被“疑似死亡”,聽著確實離奇。

那周先生是怎麼被判斷疑似死亡的呢?當地社保中心工作人員稱:“是市裡給我們下發的這個名單,我們再往街辦發去核實,當時下發的這個名單有很多人出現了這種情況,名單裡面顯示的是已經死亡,但實際上是沒有死亡。”

至於那個名單,“公安給的數據疑似信息比對,一些數據不一定對,但是隻要發下來的,我們就需要比對,比對前提就是先暫停,不是隻有這一個人,全市不少人都這樣。”

看到這裡,很多人才明白,原來,這是一次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工作”造成的誤會。但很顯然,其結果並不靠譜,執行起來也造成了“誤傷”——部門和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該核查的核查不到位,結果造成活著的老人“被死亡”。

不得不說,這又是一起為了自己工作方便,卻輕易侵犯服務對象權益的事件。本質上,這不是一種服務思維,還是自我本位下的僵硬工作思路。

另外,報道里還有一個細節,因為當地社保部門人手有限,核實數據的工作一般由村裡的代辦員做,如果村裡的代辦員不及時反饋,像周先生遇到的這種情況,就只能暫停發放養老金。

這就涉及一系列問題,代辦員的日常反饋機制是怎樣的?多長時間反饋一次?如何反饋?不按時反饋會怎樣?如果這些最基本的制度和標準都沒有,那麼周先生的離奇遭遇也就很好解釋了。“只能暫停發放養老金”看似無奈,其實不過是懶政罷了。

當然,或許這種做法是為了預防有些家屬在當事人已經去世的情況下,仍在冒領養老金。但初衷沒問題,也需要以妥善方式落實。

有個原則必須被確立:不能為了預防可能存在的冒領者,就一竿子把其他無辜的人也卡住,並按“疑似死亡”處理。否則,自己工作倒是省事了,部分老人的利益卻被無端損害——光“疑似有點死亡”這詞,就可能傷害當事人人格。

“這個人疑似有點死亡”,看似一句黑色幽默,但笑過之後,相信更多的人是無語和難過。工作機制僵硬至此,而個別工作人員渾然不覺,這才更堪憂。

□與歸(媒體人)

編輯:井彩霞 校對:吳興發

“六保”不是撒胡椒麵,小微企業和困難人群是政策重點|新京報專欄

實現“六保”:政府要“送福利”也要“給空間”|新京報專欄

從“六穩”到“六保”,凸顯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 | 新京報快評

“保糧食安全”:不在糧庫在產能|新京報專欄

保就業關鍵在保住中小企業生存空間| 新京報快評

保市場主體關鍵在幫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 新京報快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