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沒見飆三輪車的老司機。絕對不是因為三輪車醜,而是因為它太TM容易翻車了!
在金融領域,經常會出現所謂的“不可能三角”,最著名的是克魯格曼在外匯領域的理論觀點,即,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
比如說,你不想放棄對貨幣控制權,又想保持貨幣匯率的穩當,就要對資本進行管制。這就是我國一直在打擊地下錢莊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意思的是,炙手可熱的區塊鏈技術領域也存在“不可能三角”,即,區塊鏈網絡無論採用哪種共識機制來決定新區塊的生成方式,皆無法同時兼顧擴展性、安全性、去中心這三項要求,至多隻能三者取其二。
在金融投資領域同樣存在自身的“不可能三角”,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三者不可能同時兼得。
為何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不可兼得?
設想,利用一種交易策略,可以形成一款高收益、隨時變現、安全度極好的理財產品。
這個時候,一定會造成大量的資本湧入,形成“擁擠交易”。結果,市場供大於求,利潤降低,直到降低到社會平均水平或者無超額利潤可圖為止,於是套利消失。
擁擠,容易造成無序,無序就會形成踩踏。就像,一棟樓突然著火,門就那麼大,大家都往出擠,最後大家都不得好活。
不要去迷戀太美的東西,因為它們都太短暫了。
好,如果不想踩踏,那必須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我想要高收益,那麼就去承擔高風險。
whatever,需求的多元化才是交換的前提條件。“我擁有的恰恰是你需要的”,這種資源稟賦,是商品經濟的基礎。
於是,投資領域,也就因為區分不同層次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形成不同的金融市場或者理財產品。
雖然老生常談,卻是金融領域的底層邏輯。
P2P這個行業,可以說是“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好的初心未必有好的結果,網貸行業的危機引發的社會動盪讓投資者失去了理財的信仰——本金都沒有了,我還要利息幹嘛?
為何網貸行業會出現大面積的逾期和暴雷呢?
一個簡單邏輯:網貸既追求高收益(收益性)、又追求高流動性(流動性),還剛性兌付(安全性)!
這,很明顯,違反了“不可能三角”理論常識。
這裡的悖論就在於,從投資經濟角度看,網貸平臺想提高收益時,就得迫使資金投向回報率N倍於理財收益率的高風險項目或小微企業;而平臺若試圖降低資金投向的風險性,則必須壓低公眾的理財收益,因為低風險低迴報的投資原則決定公眾的資金只能投向對資金成本更為敏感的優秀項目或小微企業。
最後,為了保證剛兌,資金池成為靈丹妙藥。
為了做一個好人,結果成了罪魁禍首!
而與之鮮明對比的恰恰是股市,這是一個講究公允價值的市場。
每一個人來到股市交易都要為自己的決策負責。這個市場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完成“出清”——牛市加的槓桿,熊市全去掉。
槓桿,可以說是金融的核心,如果離開了槓桿,金融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畢竟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需要第三方插足。
沒有槓桿的金融市場將是死水一潭。
我們不擔心槓桿,我們擔心的是空頭力量太強,形成前面說的“擁擠交易”!
6月3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稱,我國市場槓桿融資總額只有1.2萬億元,只有2015年的20%,槓桿消化了80%。
低槓桿的核心原因還是因為股市近些年波動太大(安全性),收益太低(收益性)造成的。
這一層簡單邏輯告訴我們,如果股市賺錢效應(收益性)提高,正向波動良性循環(安全性),那麼槓桿必然捲土重來。
醉者生,醒者死!
隨著網貸暴雷、信託逾期、存款的不再安全,剛兌打破,資金的風險偏好必然得到釋放,對股市的虧損容忍度將大幅提升,A股市場,或將承載新的更多元的理財產品供給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