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金丝冠》这一金冠是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北京市昌平县明代定陵时发现。它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唯一一件古代皇帝金冠。
用极细的金丝编成翼兽的形式,装饰两条用同样的金丝编成的金龙,对称装饰在冠顶的两侧,居中是一颗火焰宝珠。
不是所有成年人都能戴冠,只有士大夫以上的达官显贵才能戴,而且什么人戴何种冠也有规定,冠有固发功能,也是古代典礼时的礼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或者礼仪装束的标志。
《流金银竹节纹铜熏炉》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县茂陵附近,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整器金光铮亮,玲珑剔透,是中国最精致最贵重的熏炉之一。
在镂花的底座中心,上升一根挺拔的仿真5节竹竿形支座,顶部三条飞龙呈叉状,托起博山炉,龙体鎏金,爪鎏银,全器纹饰多鎏金银,异常华美。
《金翅鸟》这件南宋作品通高18.5厘米,重125克。鸟作张翅欲飞状,头顶饰羽冠,颈,尾羽毛竖起,呈火焰状。尾部镶嵌水晶珠5颗,周身遍刻羽毛,足踩莲花座。这件作品于1978年在云南大理三塔主塔塔顶发现,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金翅鸟即大鹏金翅鸟,被尊为大理国的保护神,至今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还用大鹏金翅鸟做标志性图案。
《金编钟》是清代皇帝所拥有的重要礼器之一,具有极高的地位。编钟以纯金制作,总重量达460818克。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神宗孝靖王皇后凤冠》此凤冠是1957年同时出土于北京昌平县定陵的3件凤冠之一,堪称世界皇冠奢侈豪华之最。
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金凤,后部也有一只金凤,共9龙9凤,冠上共有红宝石100余颗,珍珠5000余颗,极其豪华奢侈。
明代厚葬之风盛行。
《鎏金银冠》这顶鎏金银冠是辽代陈国公主所戴,冠顶上共有20朵圆形花做装饰,花朵各异,中部两侧各有一只似凤似鹰的大鸟展翅腾飞,整体风格古拙,质朴,粗犷。
它是在内蒙古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风格,保存完好,为国宝级文物。
《玉覆面》此件由十几块盖在脸上的玉片组成,是玉衣的早期形态,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最初贵族下葬只用玉覆盖五官,后来用的玉越来越多,到了汉代,整个身体都包裹在玉内,就形成了玉衣。
此玉覆面出土于双乳山汉王陵,始建于西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该墓是济北王刘宽之墓。
《皇后之玺》玉印,这方玉印是1968年在咸阳韩家湾乡狼家沟一处水渠旁发现的,产于西汉,高2厘米,印石边长2.8厘米,重33克,玉玺上刻篆字“皇后之玺”,字体庄重流畅,四侧刻云纹,顶部有立体螭(chi)虎。汉制天子六玺,皇后与天子同,此玺为“六玺”之一。
其发现地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1000多米,故可能是吕后用印。
《黄玉璜》这块玉璜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长11.5厘米。玉璜是一种作用和地位都很特殊的玉器,是王室同姓分封的信物。
《玉龙形钩》此器为新石器晚期红山文化时期制作。此件玉龙体形很大,完整无损,呈黄绿色,龙体蜷曲优美,呈“C”字形。
《玉凤》这件商代的玉凤于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大约死于公元前13世纪末到公元前12世纪初,死后谥号为“辛”。
《玉璇玑》又称戚璧,用途至今仍有争议。此玉璇玑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制作,直径约12厘米。龙山文化介于公元前1500年~2000年,范围包括山东以北,辽宁大连旅顺等东北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