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朋友小莉跟我訴苦,說孩子把她心愛的水晶玻璃杯摔碎了。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摔東西了,很多次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不開心了,就愛摔東西。
以前,都是隨手摔些小玩意,小莉教訓教訓就好了。沒想到這一次,孩子竟然趁小莉不注意,毫無防備地隨手拿起她最愛的玻璃杯就摔在地上。
雖然小莉也心疼杯子,但相對於孩子的愛摔東西的習慣,她更覺得懊惱!損失財物都是小事,重要的是,容易傷害到孩子。
小莉的孩子我見過多次,總得來說,是個挺機靈的孩子。不吵不鬧的時候超級惹人愛,可是一旦吵鬧起來,也著實讓人頭疼。
小莉也多次跟孩子講道理,可是,對於一個3歲的小毛孩來說,講道理如講天書,他要麼聽不懂,要麼聽不進。即便嘴上答應的好好的,過不了3分鐘,一定會忘得乾乾淨淨,吵鬧起來的時候,該怎樣還是怎樣。
但是,孩子吵鬧摔東西的時候,就一定說明他是個讓人嫌的“小惡魔”嗎?當然不是!
都說孩子是人間的天使,他們天生單純、善良、可愛。正如三字經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
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們的孩子也會生氣。當他們生氣時,就會表現出各種狀態,有的可能會默默流淚誰也不理、有的可能會哭鬧不止、有的甚至會發脾氣砸東西……但無論哪種狀況,作為家長,我們都不要過於擔心,重要的是學會分析孩子的心理狀況,找到孩子發脾氣的真實原因,才能針對各種狀況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解決根本問題。
通常孩子發脾氣可能有如下幾種原因:
一、 想引起他人的關注
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中提到賈姆士說過的一句話:“人類天性至深的本質,就是渴求為人所重視。”
孩子也是一樣,雖然他們看似沒有成熟的心智,但其實他們自出生,就會用哭鬧的方式引起其他人關注,從而獲得重視。
但是,孩子的想法一般很單純,他們多數只是希望有人陪伴、有人關注,尤其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兄弟姐妹,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玩,沒有交流分享的對象,特別需要有人一起分享快樂,及時得到鼓勵和支持。
而我們家長每天扮演著各種角色,忙碌於各種事情,有時候可能沒有太多精力陪伴和關注孩子。這時,孩子就會覺得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不關心我了,他們可能會採取各種方式來驗證他們的想法,比如哭泣或發脾氣摔東西。
解決辦法:
當面臨這種情況時,我們需要給予及時關注和重視,合理安排自己工作,儘量多抽時間陪陪孩子。
當我們非常忙的時候,可抽出點時間和孩子談談心,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很愛寶貝,等到有時間了一定多陪他。
等到有時間的時候,我們要說到做到,切不能食言。可以和孩子一塊看看書、看看電影、逛逛公園、做做遊戲、做做手工、做做簡單的家務等,來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增強彼此的理解。
總的來說,孩子尋求關注,說明家長與孩子之間還是有疏離,我們必須通過高質量的陪伴來化解這個問題。
二、負面環境效應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有時候這些影響會產生負面效應,比如看動畫片後會模仿光頭的強暴力動作,看到家長們發脾氣時會模仿家長們表情、言語和動作等。
孩子在環境刺激下的這種模仿行為,也是一種學習,只是他們鑑別意識不強,不能辨別哪些模仿可以做、哪些會讓人擔心。
解決辦法:
對於孩子的這種模仿行為,我們需要注意瞭解孩子的模仿背景,同時加以甄別並進行正面引導。跟孩子講清楚哪些模仿行為是不對的,告訴他們原因是什麼,讓他們從心底裡明白這樣負面模仿行為帶來的危害性。
另外,家長也要注重家庭環境打造和氛圍建設。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面大聲爭吵,避免給孩子形成負面影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孩子的家庭教師,為孩子營造好的環境氛圍,樹立好家庭榜樣,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識觀。
三、家長對孩子過度寵愛
孩子都是聰明機靈的,他們會時常試探家長對於某件事的反應和忍耐程度。
有時孩子為了得到吃的,可能會撒嬌賣乖、會哭泣。有時候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可能就會發脾氣摔東西。
部分家長出於心疼孩子或者某種虧欠心理,就會毫無原則和底線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哪怕知道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抵不住孩子的“死纏爛打”,便會選擇退讓。
孩子在一次次試探得到滿足後,就會形成慣性思維。下次遇到類似事情時,孩子就會採取相同方式處理,他們認為這樣做了爸爸媽媽就會滿足他們;如果沒有滿足,他們可能會採取新的辦法或者更激烈的方式。
解決辦法: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及時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明白哭泣或發脾氣摔東西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同時家長對於孩子的需求也需視情況滿足,比如孩子作業做得好,可以貼星星並滿足一個小願望;而孩子發脾氣、哭泣,表現不好的時候,可以扣星星並講明白他錯在哪裡。
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只有做正確的事情才會有獎勵,做錯了事情就會有懲罰要積極改正。
若仍然不能改掉此習慣,我們可適當採用冷處理的方式,或者堅持自己的原則,對孩子這種行為暫不理睬,當無人關注後,孩子便會覺得無趣,就會慢慢改掉摔東西的習慣。
四、階段性的反叛心理
孩子在成長的某個階段,會表現得不是那麼乖、不是那麼聽話,甚至會跟家長對著幹,比如有時候會有潔癖、有時候會叛逆等等,極端情況下也會發脾氣摔東西。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可能進入階段性的叛逆期,需與孩子多溝通,凡事多徵詢他們的意見,試著逐步將自主權交給孩子。很多時候,只要這些問題沒有越過紅線,可以不用管得太細。
解決辦法:
對於孩子的教導,我們可採用實踐教導方法,按孩子的意願讓他們去實踐那些沒有危險的事,並事先告訴孩子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
在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時候,給他們提供幫助和引導,在實踐結束後,幫他們分析事情利弊,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也可模擬各種情景,讓孩子自主辨識各種行為舉動的好壞,通過這些模擬,孩子會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讓他們能更好的理解接受家長的觀點,幫助他們平穩度過叛逆期。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天使,我們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是最棒的,我們都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會比誰差,也許我們與孩子之間只是缺少了一點點玩的時間或者傾聽他們說說自己想法的時間,相信多多溝通多多分析,我們一定會發現孩子們更多的優點和潛力。
作為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日常表現仔細分析,找準孩子發脾氣、摔東西的真實原因,想辦法幫助孩子改變這些不好習慣。相信只要我們投入時間和愛心,正確運用方法和技巧,一定能幫助孩子做好自己情緒的主人。
-------------------------------------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孩子發脾氣愛摔東西這個問題?
作者簡介:昊媽,從職場迴歸家庭二年,目前自由職業,收入穩定。關注全職媽媽成長,專注兒童教育和親子關係,持續總結分享適用的育兒乾貨經驗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