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寶媽一起交流育兒知識,日常聊天?有啥經驗分享?

jdpoppy


跟寶寶日常聊天是我最喜歡做的事,從聊天中我發現寶寶腦洞比我大多了,比如,“月亮婆婆在地上”,聊天多了,孩子的邏輯能力完全自我形成,我兒子2歲已經有豐富的成語庫,還有用關鍵詞造句,我沒有給孩子上過早教課,以下幾點是我的經驗分享:

1、充當寶寶的解說員

家長們要記住,無論在家裡還是在戶外,我們要充當寶寶的解說員,將看到的物品,事件介紹給寶寶。無論寶寶是否能聽懂,都要隨時隨地的灌輸。我寶寶兩歲時,他接觸過的事物基本上都已經認識了。也已經會連句跟你交流了,“媽媽,我們下面去玩,你聽到了嗎?”

怎麼解說呢?比如,與寶寶一起玩皮球,我會問他“這是什麼?自答:這是皮球,這是什麼形狀?自答:這是圓形的,球拍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等等。”描述得越詳細越好,寶寶會對這件物品的記憶越深刻。

2、幫助寶寶完整句訓練

給寶寶解說,實際上是在幫寶寶增加詞彙量。當寶寶有了一定詞彙量的積累後,家長們就可以對寶寶進行完整句訓練。方法很簡單:一方面,爸爸媽媽要用完整句與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引導孩子描述不同的物體。

比如,帶孩子去了公園玩,一天結束後,就可以幫助寶寶總結一天的經歷,問下寶寶,“今天,我們去公園玩了,寶寶在公園裡看到了什麼?”然後讓寶寶描述他看到的東西,下次他就會說公園裡有什麼。

3、幫助寶寶描述事物訓練

寶寶認識了一個個事物,那怎麼樣讓寶寶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事物呢?

比如,路邊有棵樹,可以問下寶寶,“這棵樹高不高或者大不大啊”。首先寶寶可能回答“高或不高”。先讓孩子瞭解這個事物的形態,然後再跟他整體描述下,“這棵樹好高啊,比媽媽長得還高”。慢慢地引導,讓寶寶用一些簡單的修飾語來進行描述。

4、講故事訓練

我每天晚上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睡前故事不一定要拿著書本給寶寶念,其實可以任意的編,編不下去了,可以問一下寶寶接下去會發生什麼?孩子的想法是天馬行空的,這樣不僅可以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讓他專注聽你講故事不會分心。同時,也培養了你跟孩子的語言交流。

5、表演法訓練

我在教孩子認識各種車的時候,儘量讓他細分每輛車子的功能。

比如,救護車是用來救人的,可以扮演老爺爺摔倒受傷了,告訴孩子要打120,呼叫救護車送老爺爺去醫院看病;警車是抓小偷的,小偷把寶寶的玩具偷走了,告訴孩子要打110,讓警車叔叔開著警車來抓壞人,並且配上車子的鳴笛聲等,讓寶寶知道,同樣是車,但是作用是不一樣。

聊天,我們隨時隨地可以展開,無論什麼事物,都可以拿來描述,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聊的有趣生動些,隨著孩子長大,再慢慢選一些探討性的話題。


土媽說育兒


很樂意分享一下育兒經驗,今天想說的是紙尿褲,其實一開始對用紙尿褲很糾結,大女兒出生的時候,是2010年,當時聽從老人的意見,並沒有給孩子用紙尿褲,用的是尿布,但當時確實很費心,雖然寶寶的小屁屁確實沒有紅過,但大人要時刻操心,總是害怕孩子尿溼了自已不知道,那顆吊著的心實在是好累。到了二胎的時候,我一早就決定要給孩子用紙尿褲,因為二胎是龍鳳寶寶,我更加沒有時間在紙尿褲上費心費力,還好一個寶媽給我推薦了凱兒得樂,試著用了一段時間覺得不錯,索性直接做了代理,兩個寶寶一直用到一歲半,算一算,只這一項我輕鬆節約了5000多,這還不包括給別人賣的,當時自已也確實是為了自用。這只是我自已的一點兒心得,希望能幫到一些寶媽。


道韻人生


我是2男孩兒的媽媽,大的3歲半,小的3個月,每個媽媽都有或多或少的育兒經驗,交流分享,確實也是媽媽獲得更多育兒技巧的方式之一。

因為不知道寶媽的具體情況,無法針對性的給出回答,就說說當媽媽這件事吧,自從開始當媽媽,就從各種渠道學習育兒。

方法固然重要,但每個孩子都各不相同,所以,照搬方法往往很難達到教育好孩子的目標的,但,有幾點,做好了,孩子基本都不會太差:

1.經營好家庭氛圍

夫妻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基石,家裡氛圍歡樂、和諧、幸福滿滿,這種土壤下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高效陪伴

當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育兒方法時,先做到陪伴,陪伴孩子成長的點滴,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什麼叫高效陪伴?有溝通、互動、全身心投入的,都可以😊。(有條件,把孩子帶身邊,沒有條件,就創造這個條件吧)

3.以身作則

每個孩子起初的偶像,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步,所以,爸爸媽媽想要孩子具備什麼樣的品德、優點,那麼,首先爸爸媽媽先做到哦。

4.看看育兒書吧

書裡面可以涉獵到的育兒知識,是比較系統的,因為書通過一系列的流程,得以出版,相對來說,還是更嚴謹的,但看書,不能全信書,還得自己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針對自家孩子的性情,去靈活運用,在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育兒經才行。

5.多帶孩子去戶外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把孩子們放出去,去接觸更廣闊的天地,在與自然、人群的相處過程中,發現他自己,體驗式教育,更深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