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米其林」似乎成了評價一家餐廳最好的噱頭,儘管你可能至今沒有吃過一家米其林,但一定經常看到「米其林」這三個字。那到底「米其林餐廳」是什麼意思?那些一星、二星、三星又分別代表了什麼?為什麼米其林能在全世界受到推崇?這些米其林餐廳都是怎麼評出來的?


01丨其實,它就是做輪胎的那個米其林

如果你以為《米其林指南》和米其林輪胎的關係就像新東方英語跟新東方廚師的關係,那就錯了。其實,《米其林指南》就是米其林輪胎公司做的。那麼估計你好問了,好好的輪胎公司?怎麼去做美食指南了?

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一切都要從1900年開始說起。當時,法國國內的車輛總數不到3000輛,駕車旅行往往意味著一個不折不扣的冒險。

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創始人米其林兩兄弟為了讓更多的輪胎被賣出去,就想了個辦法。

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他們做了一本小冊子,內容非常實用,包括如何換輪胎、哪裡加油、可在哪裡用餐,甚至是到哪裡借宿等信息,以促進更多人願意旅遊和外出用餐,提高汽車的使用率。

這本小冊子就是《米其林指南》最早的雛形。所以,米其林餐廳就是指被納入《米其林指南》中的店。


02丨這些星星代表什麼意思?


米其林對餐館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兩個符號上,一個是星星,另一個是叉匙。

其中大眾關注度最高的,就是這些星星——米其林星。

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一星指的是同類別中出眾的餐館,


二星是指傑出料理,值得繞道前往


三星是指出類拔萃的菜餚,值得專程到訪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些星級的主要區別就是這家餐廳值得順路、繞路,還是專程前往。

其中,三星為最高等級。需要注意的是,米其林星只反映食物本身的水平,餐廳的環境、舒適程度都是通過叉匙的數量來體現,評級從1到5對叉匙不等。

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而食物本身的水平,主要依據五項標準:食材水平;料理技藝水平和口味的融合;創新水平;是否物有所值;以及烹飪水準的一致性。


由於《米其林指南》每年都要更新,因此一家餐廳是不是星級餐廳,是幾星,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入選《米其林指南》的餐廳,也不一定就是米其林星級餐廳。很多餐廳門外貼著米其林的標誌,只不過是被《米其林指南》收錄而已。


03丨那麼多美食指南,憑什麼米其林最權威?

米其林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評級過程。

由於《米其林指南》推薦餐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為了保證評價的真實性和公正性,米其林兄弟招了一些食客,匿名去餐館吃飯,像一般顧客一樣訂座、點菜、用餐及付款,然後給予評價。

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即使有需要獲得餐廳的更多資料,他們也只會在付款後才表明身份。這樣做可以確保這些食客不會被餐廳特殊照顧,他們能吃到的水準,普通顧客一樣能吃到。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評選餐廳的方式,使得《米其林指南》取得空前成功。

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如今,米其林餐館評審員都是全職的,大多從世界上最好的酒店管理學院畢業,個個都是行業中的高手。

一位評審員需要去一家餐廳吃好幾次才能寫長長的報告,當反饋給總部一家不錯的餐廳後,總部會再派多位評審員在一年內造訪這家餐廳,避免個人因素影響。


從街頭小販到高級餐廳,都有可能被《米其林指南》推薦。比如新加坡的了凡香港油雞飯面,只有一個不到2.2m的檔口,卻榮獲米其林一星。

一個輪胎公司為何成為美食界的權威?米其林就是這樣不走尋常路

不過,米其林剛開始跨出歐洲大陸的時候,受到了不少質疑。因為它的評價機制是帶有傳統「法國特色」或者「傳統歐陸菜色彩」的,這種要求不適用於法國或歐洲以外的地方,很多出色的餐廳也因此沒有登上米其林榜單。

後來,米其林吸取教訓,進入其他國際市場時,變得更加「本地化」,比如找本地人加入評審員隊伍,入選街頭平民小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