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經由冬日至春曉,經由寂靜無聲至車水馬龍,當我們走出孤島,仍舊心有餘悸。


街邊談論國際防疫局勢的老人,口吻像極了有關專家,獨守孤島時,他學會了一套新的話語體系,「境外」「疑似」「醫學觀察」「國家衛健委」是他和街坊們閒聊時的開場白。

在這些日常的生活片段裡,處處可見「隔離」生活下的印記。


而如今,疫情之後,我們每個人帶著各自的「隔離」DNA,走進了歷史巨幕下的後「隔·離」時代。


有報道顯示,上個月末,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隔離在室內不能外出,全世界都開始面臨生活方式的改變。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經濟學家,忙著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的影響;環境學家,撰寫著野生動物與人類病毒之間存在關聯的報告;社會學家,討論著疾病汙名化和對特定人群的歧視的問題……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與此同時,普通人的生活也逐漸迴歸平常,復工,出行,保持距離。


而後「隔·離」生活的底色,是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現狀,是隨處可見的測溫槍,是每天重複洗手的習慣,是2020年模糊的時間感。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自打邁入2020年,我們的時間感便開始變得模糊不清。

就像樓中樓說的那樣,疫情模糊了時間,讓人感覺在玩捉迷藏,我們都是那個蒙著眼去找人的小孩,當把布摘下的時候,彷彿幾十年過去了。

01.


什麼是「隔·離」


「隔離」便是那塊布,它雖矇住了人們對於瞬息萬變的感知力,但同時又給予人們專注當下的機緣。

它雖矇住了人們直接表達情愫的窗口,按下了生活的暫停鍵,但同時「隔離」又賦予人們,一個真空的私密空間。

既然暫停已然發生,那麼即時的表達便有存在之意義。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2月,「朝生暮死」美術館——一個不具備任何與「安全感」相關之特質的藝術聚合,他們以「隔離」為主題,舉辦了一場線上特展。


展覽以「黑匣子」為概念,通過線上拆盲盒的形式展出。所有的展品都裝黑匣子裡,每一個匣子都裝著一個有關「隔離」生活的故事。

點擊圖片鏈接在線觀看朝生暮死美術館線上特展「隔·離」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當你打開匣子,看到的便是一個發生在陌生環境裡,有關「你我他」的,發生在那段特殊時期裡的故事。


02.


什麼是後「隔·離」


所謂後「隔·離」,即我們如今所面對的被「隔離」改造後的生活:健康碼背後個人隱私的公開化,口罩背後的新社交文化,體溫計和消毒液背後的防疫儀式感……等諸多社會現象。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而隱秘在現象背後的,便是無數有色彩、有溫度、有聲音的故事。故事由人構建,由人表達,承載了是一個個人的生活和所要表達的情感。

我們能從這些故事裡獲得什麼?我們又該如何講述自己的故事?在一個時代宏大的敘事結構裡,個體到底意味著什麼?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基於這些思考,我們同「朝生暮死美術館」策劃了一場,以「2020,後『隔·離』時代」為主題的線上展覽,旨在給這個寂靜與喧囂共存的2020,添上一筆屬於「個體」的生命註腳。


03.


後「隔·離」時代,

邀請你一起記錄時代當下


疫情過後,留給人們回望過去的時間極其有限,全面復產復工後的生活節奏,甚至超過了從前。

所有人都必須搭乘這班「超速列車」,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到各自的崗位,扮好自己的社會角色。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孤島》|數字影像|施屹川


隨著大眾文化的興起,宏大的主題已日漸被消解,使得日常生活在網絡環境下,變成一個永恆的主題。如今,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渴望表達自我。

在這樣一個全民在線的網絡環境下,一場表達「在場性」和「真實性」的展覽——「2020,後『隔·離』時代」線上展覽,便應運而生。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閒》|數字影像|段曉倩


參與這場展覽的你,可以是一個還在背乘法口訣表的小學生;可以是年過花甲,每晚準時收看《新聞聯播》的退休職工;


可以是置身疫情前線的普通人;也可以是剛剛過了隔離期的歸鄉人;當然也可以是每天趕早高峰的上班族……


只要你對當下的正在發生的和已經過去的生活感興趣,並樂於記錄,那麼你便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發聲」者。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在這場展覽中,你享有自由的表達權,你可以用一切你能使用的表達方式,講述那些你認為有趣的、有意義的、需要聽眾的「故事」。


2020,後「隔·離」時代

線上展覽作品徵集

|作品要求|

圍繞“2020,後「隔·離」時代”主題的作品,內容、風格不限。影像(攝影、視頻)/音頻(錄音)/文字/繪畫/等等所能想到的一切表現形式皆可。

注:入選參展即代表申請人同意我方(包含合作媒體、贊助單位)使用參展作品進行相關宣傳。

|提交材料|

作品電子文件、作品信息、投稿人簡介資料

|提交方式|

請將以上資料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名以“姓名+線上展+作品名”格式編輯。

|申請時間|

即日起至2020年4月30日23:00(GMT+8:00)

|參與福利|

凡參與「2020,後『隔·離』時代線上展覽」作品徵集活動的朋友,將隨即獲得一份由「朝生暮死」美術館提供的「Ephemeral Gallery合作藝術家徽章」或「Ephemeral Gallery簽約藝術家明信片」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關於「朝生暮死」美術館|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Ephemeral Gallery是一個不具備任何與“安全感”相關聯之特質的藝術聚合。[朝生暮死]期望以一個“反紀念性anti-monumental”的形式將視線聚焦於時間與人文之間的微末,此刻與當下即所在乎。

|項目發起人|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Sander


UAL切爾西藝術學院策展與收藏專業碩士,從事策展和寫作。過往展覽合作方有大英圖書館口述史研究中心、英國國家劇場檔案中心等,策展項目多涉及影像、近現代書畫、文獻。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Athan


UAL倫敦傳媒學院新聞及紀實攝影碩士。從事攝影及策展等藝術活動。著迷於前蘇聯時期的未來主義風格建築並持續關注世界暗流之下每個人的故事。作品曾在歐洲及全國各地展出。


|系列展覽日程|


蜉蝣·倫敦 2019 09

韶光·紐約 2019 12

朝露·首爾 2020 03

流水·東京 2020 05

昨日·巴黎 2020 07

白駒·臺北 2020 11

……

歸於喧囂後的,我們的生活|後「隔·離」作品徵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