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中,陰陽端公統轄窟子軍,九幽將軍鎮守龍脈,拘屍法王鎮壓屍禍,觀山太保督造皇陵;而手段上,陰陽端公擅於相形度勢,九幽將軍鎮河降龍,拘屍法王降妖除魔,觀山太保通曉妖術。
陰陽端公
◆窟子軍,源於北宋,本是專門打洞挖地道的軍隊,後來不知何時開始挖墳掘墓。明朝末年,有位將軍叫周遇吉(歷史上大敗李自成),曾做到總兵,因為通曉五行八卦,能觀風雲氣候,故有“陰陽端公”之稱。他麾下有三千窟子軍,最善鑿築城池,苦於奸臣當道,報國無門,只好辭官掛印,帶領部下和家人避世隱居,在通天嶺修建“飛仙村”,修建村堡時,遇見了飛僵。
◆周遇吉後來得知,通天嶺有赤須樹,龍氣極盛,埋下屍身可以千年不朽,是塊風水寶地。春秋戰國時曾是仇尤人的古墳,赤須樹根裡有赤須蟲,被仇尤人稱為“土龍”,奉若神明。據說,此蟲在殭屍身上,吐絲做繭,那些死人許多年後,便會復甦活轉。後來晉國滅掉了仇尤,這個秘密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明朝末年,通天嶺山崩地裂,有當年的殭屍從山口飛出,恰好被周遇吉看到,他知道那“飛僵”不是死人復生,而是土龍借死人做繭,生出幼蟲,放出來遺禍無窮。傳說殭屍集天地怨氣,取天地死氣,晦氣而生,修成妖之後,變為魃,變魃之後的殭屍能飛,也稱“飛僵”。據說行走如風,百步之內,能吸人精血,甚至可以殺佛吞神,所到之處赤地千里,算是“殭屍之王”了。
◆周遇吉有心除掉土龍,奈何洞中有水進不去,也沒法用火攻,只得帶窟子軍,造八卦村堡(學諸葛村夫),擋住了裂開的山口,又命後人把他死後裝在棺材裡,釘住龍脈。等到山中暗泉枯竭,赤須樹徹底死掉,再進去放火燒盡土龍的蟲繭,永絕後患。周遇吉死後,其後人一直守著村堡祖廟,就是要等赤須樹枯死。直到某年某月某日,白家男主帶著倆損友來此收古董,陰差陽錯掉進山洞,一把火燒盡了土龍和屍繭。目前,陰陽端公的傳人,已知的只有飛仙村一老一傻。
九幽將軍
◆說真的,《摸金校尉之九幽將軍》基本沒怎麼講九幽將軍,反倒是拘屍法王講得更多。九幽將軍,拜黑驢為祖師,出沒於秦晉之地,受過皇封,族人曾動咒起誓,不倒大明朝的鬥,否則天誅地滅。然後也就知道這些了,目前出現的唯一的一位九幽將軍傳人馬老娃子:一沒得到九幽將軍的封號,二根本就是個土匪,完全看不出九幽將軍的風采。
拘屍法王
◆明朝末年,當時的旱災持續不斷,無數饑民成了流寇,各地造反者不計其數。朝廷從龍虎山,請下了一位仙師,封為“拘屍法王”,奉旨禳除旱災(不愧是小說,如此諷刺我大明王朝)。當時除旱災,主要是掏出古墓中的乾屍,把它們燒成灰燼。拘屍法王以此作為幌子,藉機盜挖了多處古墓。
◆拘屍法王的祖上非常古老,三千多年前,有一古國拘屍國(其實是YY的印度的拘屍城),後為周穆王所滅。明朝的拘屍法王是拘屍國後裔,先祖乃是國君。目前出現的拘屍法王,同樣不純正,檯面上的拘屍傳人——玉面狐狸,也沒得到拘屍法王的稱號,她只知拘屍國傳聞,得到傳說中的摩尼寶石,可以找到一個寶藏,卻不知那就是個坑,不但坑了自己,還坑了老胡三人組,這也真是夠夠的。
觀山太保
◆故老相傳,天下盜墓之輩,有字號和傳統的僅僅是發丘、摸金、搬山、卸嶺,說是四路,實際上是三支,因為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本是一回事。除了這三支以外,便盡是散盜和民盜,稍微有點名堂的,就是南方背屍翻窨子的,其餘雞鳴狗盜之流,不值一提。但在近幾百年的盜墓史上,流傳著一個極其神秘的傳說。據說明代有群倒鬥之徒,被稱為“觀山太保”,擅於觀山指迷,秘密發掘了許多帝王陵寢,他們的手法和盜墓動機,很少有人知道。
◆小說首次出現“觀山太保”是《怒晴湘西》第三十四章,陳瞎子回憶和鷓鴣哨在瓶山聯手盜墓的往事,在元代古墓中,發現了紙人制成的明代女子形象,又看到了身穿黑無常戲服的男性殭屍,從屍體腰間的黑袍裡挑出一面金牌確認,其為大明“觀山太保”。原文如下:
原來這瓶山古墓裡還有別的盜墓賊,早已有人捷足先登了!兩人異口同聲地說道:“原來是大明觀山太保!”……看那鐵閣子裡的剪紙人與死在大門外的觀山太保,似乎也正是用邪門方術竊取鐵樓中的丹藥,為了免於被山中蜈蚣咬噬,這位觀山盜墓之人在自己體內灌注了藥水,才得以潛入此地,可似乎這鐵樓屍桂的格局出乎他意料,時辰耗得太久,竟至術盡身亡於此。……卸嶺群盜為了盜掘瓶山古墓,可謂傾盡了全力,不僅耗費錢物,更折損了許多人手,卻不料竟遇到一出“二進宮”,足足晚了觀山太保幾百年。
◆觀山太保,在四大家族中,或許不是最牛的,但卻是影響盜墓界最大的一族。因為,正是觀山太保封王禮提出了:毀符印以退摸金,棄丹鼎以拒搬山,剿群盜以破卸嶺,這三大計策,使得明代中期,倒鬥之事,一度絕跡,並在永樂年間,毀去發丘印和六枚摸金符(雖然後來證明是假貨,但效果不錯)封王禮的後人封師古,則修建了龐大的“地仙村”古墓。
◆觀山太保代表人物:
封王禮,封思北,封師古(風溼骨),封師歧,封團長(封學文),孫教授(封學武,末代觀山太保)
◆“封氏”為地方上極有名望的豪族,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峽。那峽中地形險惡剝斷,藏有無數“懸棺”,封氏先人就曾經在“棺材峽”中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藉此發跡,習得了許多失傳已久的巫術,進而痴迷“爐火之術”。
◆元末明初,傳到封王禮這一輩,自稱“棺山太保”,他本是在巴蜀之地燒煉鉛汞的方外之士,仗著精通“棺山指迷術”,在各地秘密發掘古冢山陵,做些倒斗的勾當,專門喜歡搜尋一些“丹砂異書”之類的古物。實際上封家有的是錢,其盜墓最主要的動機,就是為了那些藏在墓中的古卷古籍。
◆劉伯溫引出的“棺山太保”
◆朱元璋知道劉伯溫精通南龍風水,北伐蒙元,登基之後,舊事重提,命其主持建造皇家陵墓。當時劉伯溫早已萌生退意,想起世上有一夥“棺山太保”,精通陵譜和遁甲之術,就把“皇差”推到他們頭上,保舉了封王禮。劉伯溫對朱元璋說:此人身懷異術,通天曉地,足可擔當重任。但他本是深山中的隱逸之輩,恐其找藉口推諉,故獻畫一卷,等將他召至宮中,先明示其意,不論他答不答應,只要給他一看,必不敢再行推託。
◆封王禮被朱元璋召至金殿之上,得知要讓他去修造大明皇陵,自古有道是“伴君如伴虎”,這是極容易掉腦袋的事,他哪裡肯答應,忙謊稱自己並不懂“葬制”和“尋龍”之道,想要推掉這份“皇差”。朱元璋一看,果然不出劉伯溫所料,於是讓下人取出了劉伯溫所獻的圖畫給封王禮,封王禮看了之後,頓時驚得魂不附體,跪倒在駕前,連稱:“皇上恕罪,草民罪該萬死。”
◆原來,圖中是一派懸崖絕壁,壁上掛棺而懸,藏了許多“懸棺”,畫中有幾個盜墓賊,其中一個抱著棺材蓋子用力挪動,顯然剛揭開棺蓋;另一人攀在陡壁上,拿繩索套在棺中古屍頸中,把屍體拽得坐了起來;還有兩個蹲在棺材旁邊,抱出一塊塊“骨甲”,滿是“星圖”和“蝸蟲古篆”,畫幅旁邊注字“觀山盜骨圖”。封王禮看得心驚肉跳,因為畫中所繪的盜墓場面,正是其先祖所為。他還以為自家的秘行敗露,驚動了天子,肯定逃不開滅門之禍。這件事從無外人知道,說明皇上身邊有“高人”,人家還算留些情面,只把畫卷稱做“觀山盜骨”,並未明言實際是“棺山盜墓”。封王禮只好硬著頭皮,給朱元璋設計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