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麼旁邊沒有云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一曲《敖包相會》傳唱了半個世紀,直到有一天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旅遊東線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呼碩草原,才知道《敖包相會》原來出自這裡。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敖包又叫鄂博,蒙語意為"堆子",最初是草原牧民為出行方便隨意擺放的幾塊石頭堆。茫茫草原缺乏標誌物,無法辨別方向和道路,敖包就起到了指路、辨別方向和劃定牧場邊界的作用。後來作為標誌的敖包逐步演變成蒙古族祭拜各路神仙和祈禱風調雨順和平安的場所,和漢族的土地廟類似。因為歌曲《敖包相會》,使得"敖包"一詞廣為人知。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敖包一般是堆石成臺,沙漠中則就地取材用柳條堆成。牧民們每年在六七月間祭敖包,儀式結束後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姑娘和小夥子則藉此機會躲進草叢裡談情說愛,互訴衷情,這就是敖包相會最初的來源。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敖包不僅是談情說愛的地方,也是牧民心目中神靈所在。傳說蒙古人的英雄成吉思汗曾被人追捕藏在孛兒罕山中,數百名敵人繞山三圈卻沒有發現他,因此得以脫險。孛兒罕山保住了他的性命,成吉思汗從此起誓將每年祭之,每月禱之。千百年來,成吉思汗的子子孫孫走出了山林,遊牧在遼闊的草原上,無山可祭便壘石成山,久而久之草原上遍佈了大大小小的敖包。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蒙古人每到一個新地方居住,沒有這個地方如果敖包,就要請孛額或喇嘛指定修敖包的地方,在那裡堆一堆石頭,埋入一個裝有經書、護符、馬鬃或五穀的匣子,藉助高聳的敖包與神靈溝通。對於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們,敖包就是保護神,遠行的人路過敖包都要下馬參拜,祈禱平安,往敖包上添幾塊石頭或幾捧土後再上馬繼續趕路。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祭敖包"是薩滿教的源頭。後來逐漸演化為一種圖騰。崇拜、信仰、許願、祈求,敖包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越積澱越深厚,越流傳越久遠。隨著歷史的發展,敖包作為路標的作用日漸淡去,逐漸成為一種祭祀和紀念活動,如今又帶上了旅遊文化的色彩。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山頂上,經常能看到一處處用石塊壘起的敖包,巨大的石堆矗立在山頂,五顏六色的經幡隨風飄動。敖包彷彿蒙古人的神靈,在茫茫天地間召喚著牧人,讓散落在草原各地的蒙古人,冥冥之中守護著共同的信念,祈禱著相似的祝願。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敖包以13個為最高標準。祭敖包時,人們都要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來到敖包前,把帶來的石塊加在敖包上,用哈達、綵帶、祿馬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然後將鮮乳、奶酪、黃油、白酒、磚茶等物品擺放在祭包前的祭案上。據說若能分享敖包的福份子,將會萬事如意。祭敖包儀式結束後,眾人可聚在一起暢飲美酒美食。隨著時代發展,祭敖包活動在原有的祭祀禮儀和內容上又增添了許多文化內涵,內蒙古一些地區的祭敖包活動還加進了小型那達慕、歌舞比賽等活動。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巴彥呼碩敖包被稱作“天下第一敖包”,巴彥呼碩蒙古語意為“富饒的山崗”,牧草繁茂,牛羊成群。巴彥呼碩草原旅遊區在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距呼倫貝爾市所在地海拉爾區東山機場39公里,是呼倫貝爾盟境內最大的草原旅遊景區之一。景區始建於1989年,以突出草原風光為特色,是我國鄂溫克族主體居住的地方,這裡還居住著達斡爾,布里亞特,厄魯特等民族,由於多個民族居於此地,使呼倫貝爾這座最具民族風情魅力的城市更顯文化底蘊和深厚的內涵。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巴彥呼碩景區是蒙古草原每年舉辦民族節慶活動最多的地方。在這裡每年公曆5月初當地牧民為慶祝春季接羔豐收而舉行“豐收會”。每年農曆5月13在巴彥呼碩景區有喇嘛主持祭祀敖包,稱“敖包會”。公曆6月18日是鄂溫克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瑟賓節”,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國際敖包相會情歌節”也在這裡舉行。12月末內蒙古冬季那達慕也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下舉行。每逢節日,草原上的人們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雲集敖包,草原上一片歡騰,場面隆重而熱鬧。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據史料記載,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溫克人民就按照當地古老的習俗,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開始祭拜巴彥呼碩敖包,歲歲年年,一代又一代的草原人沿襲傳統祭祀著這座敖包,祈求長生天祖先神靈保佑草原風調雨順,人畜兩旺。巴彥呼碩敖包是鄂溫克草原上最大的官祭敖包。是內蒙古唯一先有敖包而後建的景區。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巴彥呼碩敖包沿襲著傳統的形式修建,以13個敖包為準,主敖包一個,小敖包12個,手工銅頂13個,原始的石供桌、石香爐,無處不透出古老的敖包祭祀文化。距敖包山南側500米處有一座光遠寺,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據呼倫貝爾海蘭察碑碑文記載,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由嘉慶皇帝賜名。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就拍攝於巴彥呼碩,那首《敖包相會》就是從這個敖包傳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走進大草原,可以領略蒙古族、鄂溫克族民俗風情。這裡有有近百座設施完備,裝飾精美的新型蒙古包,還有裝飾風格各異的蒙古包餐廳,配以風味獨特的草原奶製品和正宗的民族美食。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進入巴彥呼碩敖包景區,有民族歌舞、還有下馬酒與歌聲,好客的蒙古族小夥和姑娘為您敬酒獻哈達,令您感受賓至如歸的熱情。還有篝火晚會、騎馬、騎駱駝、穿民族服裝、觀看鄂溫克族、蒙古族婚禮表演、歌舞表演、競技表演等多種獨具特色的活動項目供遊客觀賞並參與。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敖包相會,碧綠的草原一望無際,悠悠的白雲舉手可及,成群的牛羊散遊草地。情侶、戀人,都喜歡來到巴彥呼碩的敖包與心愛的人兒相會。在這裡,不僅可以豪放地愛戀,還可以領略以蒼狼和白鹿自喻的蒙古人對草原的感情。走進草原,人們把自己看作是這草原的一部分,把敖包山當成自己靈魂的歸宿,他們活著對蒼天詠歎,對河水高歌,死後與草原共眠,一切便如此自然而安詳。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來巴彥呼碩大草原做一天蒙古人,唱一曲《敖包相會》,騎上駿馬,乘上勒勒車,漫遊陽光下的草原,在敖包相會中看夕陽.....看過敖包,您會被這神秘氛圍和傳奇色彩所吸引,來過巴彥呼碩,您會深深的愛上這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