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多措並舉解決就業 齊心協力確保脫貧

和田地區因地制宜探索產業扶貧之路,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扶貧車間、特色種養殖等多種形式,促進貧困戶就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產業帶動就業農民變身工人

“今天公司的雞苗終於到了,去年我就養了50只,賣了20只,算上賣掉的雞蛋,大概賣了2000元,今年我計劃養上200只,為家裡增加一筆收入。”4月14日,記者來到民豐縣若克雅鄉草原村,在村集體的一片棗地旁,14個雞舍裡剛領到的2800只雞苗羽毛烏黑亮麗,在雞舍裡活蹦亂跳的,村民喀伍力·斯力木一邊給黑雞餵食一邊給記者說。

喀伍力口中的公司就是新疆崑崙尼雅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近年來,公司為民豐縣發展特色養殖產業提供了新動力,已建成種植基地、尼雅黑雞繁育基地、生態散養基地、綜合加工基地、冷鏈物流公司、科培基地等,在產業上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一、二、三產融合產業鏈,既確保了尼雅黑雞的基因純度越來越高,又保證了尼雅黑雞的孵化量,延伸了尼雅黑雞的產業鏈,擴大了銷售途徑,帶動了周邊農牧民群眾積極就業,實現了附近的村民持續穩定增收。

在新疆崑崙尼雅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屠宰場實現就業的阿卜杜賽麥提·阿卜拉江是墨玉縣易地搬遷到民豐縣富民小區的居民,搬遷過來後他在公司實現了穩定就業,他說:“現在我每個月能掙3000元左右,我妻子就在小區上班,掙錢的同時還能照顧家,比以前在家靠種地討生活好太多了,知道我在這裡過得這麼好,父母也特別高興。”

目前,新疆崑崙尼雅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有員工721人,其中包括墨玉縣易地搬遷民豐縣富民小區居民在內的本地建檔立卡貧困戶564人,公司總經理鄒學正表示:“下一步,公司將為更多的本地居民提供就業崗位,激發他們發展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實現穩定增收,幫助大家一同過上富裕的生活。”

扶貧工廠讓農民在家門口增收

一直以來,地區鼓勵企業到村開辦“扶貧工廠”,大力發展企業“總部+扶貧工廠”扶貧模式,讓富餘勞動力到“扶貧工廠”上班,農民務工和照顧家庭兩不誤,不僅學到了技術,還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了產業化工人的意識,有效解決了貧困農民特別是貧困婦女外出務工難、脫貧難的問題。

和田好學郎服裝有限公司設立在洛浦縣多魯鄉闊臺買村的服裝扶貧工廠生產車間,工人腳踩著縫紉機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針板上移動,他們正為完成出口訂單忙碌著。前不久,工廠剛剛簽訂了一批訂單,為了保證按期完成加工任務,工廠採取計件工資、按勞計酬的方式,鼓勵工人積極生產、多勞多得。

村民布合力且木·阿不都熱依木是第一批進入扶貧工廠的員工,她告訴記者:“我剛來的時候,有3個月的培訓期,每天可以領到30元的生活費。現在,我的技術越來越熟練,已經是這裡的班組長了。廠子又設在家門口,我不僅每月有3500元的穩定收入,還能兼顧家庭,全家人都很高興。”

目前,好學郎服裝有限公司已在洛浦縣各鄉村建立了24個扶貧工廠,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近1500名左右,其中近800人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

村辦合作社帶領村民就業脫貧

“剛開始由於技術水平不高,每月工資在1500元左右,後來在技術人員的幫助和指導下,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現在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4月15日,記者走進洛浦縣洛浦鎮克爾喀什村納克西灣地毯廠,50餘名工人戴著口罩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編織地毯,村民阿孜古麗•圖拉告訴記者。

洛浦鎮克爾喀什村納克西灣地毯廠自2015年成立以來,不斷吸納本村以及周圍鄉鎮的婦女就業增收,村民阿孜古麗就是該地毯廠首批招收的員工,已經在地毯廠就業五年。

目前,該地毯廠為本村和周圍鄉鎮的54名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18名是貧困戶,就業人員當中技術熟練的員工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新招收的學徒工每月也能拿到1300元的工資。

納克西灣地毯廠負責人表示:“復工復產以來,我們的工人開始正常上班,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拓市場,爭取能多解決一些就業崗位,帶著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石瑩瑩 胡禮政)(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