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功的機率很大嗎?為什麼我感覺大部分人都上岸了?

某某佩恩


考研成功的幾率大嗎?

這要看你報考的是哪所院校以及你在備考期間的努力程度。

如果你報考的是985院校,那麼考研成功的幾率相對會比較小一些,如果你報考的是普通院校,考研成功的概率自然會比較高。這和現在高考的情況非常類似,在大部分省份,你想考上一所大學非常容易,但你想考上好的大學卻非常困難。

每年在考研時,不同的學生考研的動機也不一樣,有些學生考研可能是為了提升學歷,有些學生考研可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在研究生畢業的時候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還有一些學生考研就是為了獲得一張文憑。

如果你考研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一張文憑,不論哪所學校的研究生都可以,那麼你考研相對就比較容易一些,此時可以選擇二區的普通本科院校,同時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冷門的專業。比如農學、工學專業,每年農學和工學的專業國家線都非常低,在二區的大部分區的普通院校裡,只要初試成績過國家線,複試時候沒有太大的問題,基本都能夠被錄取。

但如果你考研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那麼你必須同時兼顧院校和專業。一方面儘量優先選擇沿海城市的211、985院校,另外一方面優先選擇一些就業前景比較好的專業,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那麼這些專業在考研時競爭就會非常激烈。

比如,最近幾年比較熱門的金融碩士、新聞碩士,大部分211院校這些熱門專業錄取分數線都非常高,有一部分就業非常好的985院校,熱門專業的報錄比甚至達到10:1,有些年份可能達到20:1。

至於題主說的,你覺得絕大部分人都能上岸,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最近幾年研究生在不斷的擴招,對於大部分考生而言,只要你的成績能過國家線,並且願意調劑,一般都能找到一所院校願意錄取你,另外一方面升學也算是就業率的一部分,有些學校會把考研當作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學校在進行統計的時候,一般只會統計已經成功上岸的考生,又不會統計那些考研失敗的學生,這就會導致有些學校的考研率看起來非常高。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李小汪老西


考研成功的幾率大不大其實更多的是在於個人,院校的報考難度,專業的難度,個人的努力程度等;不管是什麼考試,都會有這樣類似的問題。考研是選拔性考試,難度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每年成功上岸的人也並不少,這其實也鼓勵了更多的人去加入到考研大軍中,近幾年的考研人數也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考研院校單位也因此進行改革,考試科目的調整,對研究生的招生要求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化。

為什麼會感覺大部分人都上岸了?

可能是因為你看的經驗貼,雞湯文比較多。考研,尤其是一戰成功的人相對而言會比較少,但是者不影響大家準備二戰,其實一戰試水的同時,也更能夠幫助你瞭解考研這場戰役,更需要的是什麼,然後有針對性的揚長避短,努力奮鬥,再戰!


考研人加油站


考研成功的幾率很大嗎?其實這個問題需要從整體和個體的角度分別加以闡述。

從全國考研的整體角度看,考研的錄取率並不高,遠遠低於高考的錄取率。2016年之前的幾年裡,整體報錄比大約是3:1,全國報考人數大約是150萬左右,實際被錄取的人數大約50萬左右。

最近幾年,因為考研暴熱,報考人數一路攀升,2017年報考人數首次突破200萬,達到201萬人,2018年達到238萬人,2019年則猛然躥升到285萬人,到2020年,這個數據是341萬人,而全國實際錄取人數,2017-2019年每年雖然有大約2-3萬人的規模的增加,但實際錄取人數依然不超過60萬,全國平均報錄比在迅速上升,到2019年,已經達到了大約5:1的比例,平均錄取率只有20%左右。

2020年因為疫情,教育主管部門作出了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增加招收18.9萬碩士研究生的決定,使得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的錄取總人數達到了空前的約80萬的水平,但是,即便如此,相對於341萬報考人數而言,實際的整體錄取率依然只有大約24%,平均報錄比超過4:1。

從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從整體角度看,考研成功的幾率並不大。

從考研的個體的角度看,則情況差異很大。有些人第一次考研,就因為決心足夠、備考紮實、報考目標合理而最終成功上岸,更多的人則因為各種原因,屢戰屢敗,考了兩三次依然沒能成功。

現實中,很多人第一次考研都失利了,加入了二戰的行列。從數據看,2019年報考的285萬考生中,有大約110萬人是考研失利而捲土重來的考生(主要是二戰的,也有少量三戰甚至三戰以上的),而2020年報考的341萬考生中,則有大約150萬人是經歷過考研失利而依然堅持的人。

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要考研成功,尤其是要一次就上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什麼題主這樣的“局外人”會感覺考研的人大部分都上岸了呢?這很可能是因為你觀察的恰好是一個考研成功率較高的圈子。

如果你觀察的考研圈子,恰恰是一個考研動力很強勁、備考都很努力的群體,比如那些被稱為“考研基地”的大學,如曲阜師範大學、聊城大學這樣蜚聲考研界的學校,很多考研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開始準備,有些人讀本科的全部目的就是考研成功,所以這些學校考研成功率很高,而且其中不乏考研名校成功的。如果只是從表面觀察這些學校,你自然會覺得,考研並不難,甚至會覺得很簡單,因為很多普通本科背景的考生不但能考研成功,其中部分人還能考上985名校,甚至有人考上北大清華。

如果你的觀察範圍是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你就會發現,考研其實並不容易,往往一個班幾十個人報考,最後能成功的,可能只有幾個人。

再說極端一點。如果你在北大清華旁邊走一圈,你會發現,北清周圍都有一大群“考研釘子戶”,這些人往往都經歷了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考研失利,但依然在堅持,因為他們的目標往往是北清這樣的頂尖大學。最終這群人也只有少數人能如願以償,而大多數人,即便堅持考了三四次,最終也沒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你當然會發現,考研很難。

所以,從全國整體角度看,考研並不簡單,但對於個體而言,能否考研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取決於個人在備考中逐步獲得的實力與報考的目標學校的匹配情況。如果你實力不夠但目標很高,兩者根本不匹配,自然很容易失利;反之,則比較容易成功。

對考生而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報考目標,是考研能否成功的關鍵性要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