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設計怎樣融入角色的世界?

冬兒咿呀呦


馬丁·斯科塞斯在拍攝《好傢伙》時,曾要求藝術指導克里斯蒂奇·塞亞在每一個場景中都塞滿信息,以求隨時展現亨利·希爾這一角色的成功和自負。

斯科塞斯在後來提到:“電影一定要儘量多給觀眾一點兒信息,用畫面和信息淹沒他們。如此一來,一部電影便可以重複欣賞,影迷每次重看都會有新的發現。”

那麼,好的藝術設計如何成為電影故事、電影情緒的一部分,如何為電影添彩?今天我們通過幾部代表性影片幫助大家理解。

主觀式藝術設計

主觀式藝術設計能幫助觀眾理解主角的視角,還能進入主角的視角。

在約翰·弗蘭肯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導演的以冷戰為背景的驚悚片《滿洲候選人》中,有一場非常重要的催眠戲。

理查德·西爾貝特為這場戲搭建了三個不同的佈景:一個佈景裡坐著一群被洗腦的美軍士兵,一個佈景裡坐著一群開園藝會的婦女,還有一個佈景是從非裔美國士兵的視角看到的催眠過程。弗蘭肯海默和攝影師萊昂內爾·林登(Lionel Lindon)把整個場景連拍了三次,每次都完整地繞拍一圈,最後在剪輯師費里斯·韋伯斯特(Ferris Webster)的幫助下把三個場景拼接到一起,合成一個徐徐展開的夢境。

在希區柯克的《迷魂記》和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夢之安魂曲》中,都出現了夢魘般的視覺元素,把觀眾拉入主角瘋狂而扭曲的世界中(兩部影片的主角一個有焦慮症,一個有毒癮)。

用道具幫助進入角色內心

在《黑天鵝》(Black Swan)中,藝術指導特蕾澤·德普雷(Therese DePrez)也進行了類似的主觀式藝術設計,通過對鏡子、窗子等帶反射面的母題神乎其神的運用,來展現一位芭蕾舞女演員心靈走向崩潰的全過程。

1996年的《猜火車》之所以能成為導演丹尼·鮑伊的成名作,部分原因在於他用大膽獵奇而又令人作嘔的細節來反映男主角吸毒後肉體和精神上的體驗。

影片最“臭名昭著”的一場戲,就是伊萬·麥克格雷格的角色想要從馬桶裡撈出毒品,結果整個人卻直接鑽了進去。

這場戲堪稱視覺想象與執行的神來之筆,拍攝手法雖然相對原始,卻給觀眾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藝術指導卡韋·奎因(Kave Quinn)只是把一個馬桶鋸成兩半,然後在半邊馬桶後面放一個滑道,讓麥克格雷格滑進去(麥克格雷格還想出了在鑽進去之前做一個旋轉動作,讓自己看上去更像是被吸進了下水道)。

通過如此有創意而又令人不適的主觀視角,奎因和鮑伊捕捉到了主角毒癮發作後的汙穢與瘋狂,打造出了那個年代最令人難忘的名場景。

外觀式藝術設計

外觀式藝術設計在表現角色的命運轉變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比如,影片《花村(McCabe & Mrs. Miller)》的舞臺設在美國西北部的一個荒涼小鎮,隨著時間的推移,鎮上的建築也變得更加牢固和華美。

在《莫扎特傳(Amadeus)》中,帕特里齊亞·馮布蘭登施泰因(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在設計莫扎特家的室內場景時,會注意隨著莫扎特開支漸漲,收入漸少的資金狀況,一點點兒地拿走傢俱和裝飾品。

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能讓觀眾瞭解角色,還能傳遞主角不能傳遞的價值觀、需求和慾望。

舉個例子,影片《卡羅爾》講述一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紐約,兩個女人墜入愛河的故事。為了讓觀眾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精緻華麗,導演託德·海因斯和藝術指導朱迪·貝克爾(Judy Becker)煞費苦心,他們想讓觀眾既能欣賞角色精緻優雅的外形,也會去想角色以這樣的形象在掩飾什麼,或者表達什麼

2010年的《初學者》是導演邁克·米爾斯(Mike Mills)的一部半自傳性質電影。影片的拍攝地點是洛杉磯的一幢老宅。米爾斯把它作為片中一個角色的住所,而這個角色正是以他的父親——已故博物館館長保羅·米爾斯為原型。

“託佩爾一家(現實中老宅的主人)已經在這裡住了四十多年,一個家庭該有的歷史感和雜亂感,這裡都有。”米爾斯說,“所以…廚房和幾個小臥室裡全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我基本沒碰過。因為你沒法再現那種雜物堆積的感覺…我們幾乎沒有使用什麼燈光,也沒有重新刷漆。餐桌和椅子都是他們自己的,我只是從父母家搬來了幾把椅子,以及拿來一些他們收藏的手工藝品,再在沙發上擺幾個墊子,鋪上床罩,有點兒像是在拍紀錄片。

最終,《初學者》中的房子看上去儼然就是一個博物館館長的家,擺滿了各種藝術品。另外,主人公奧利弗的畫和設計作品全來自米爾斯本人。談起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演的奧利弗,米爾斯說道,“他是一個少言寡語、性格內斂的人,所以那些畫,還有那些圖形設計…全都是幫助觀眾瞭解奧利弗的工具。”

在2016年的電影《二十世紀女人》中,米爾斯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因為這是一部致敬他已故母親的電影,所以他特地拿來母親生前的一些銀鐲,讓女演員安妮特·貝寧挑了戴上,還從父母在蒙特西託的家中拿來了一些布藝品裝飾片場。

正是這些經過深思熟慮,並且符合角色性格的細節,讓影片獲得了生命,也讓觀眾沉浸在藝術設計師們打造的環境之中。

這些環境能夠反映生活在其中的角色,就好像我們的房子能反映我們的性格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