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前一段時間,前端技術大牛司徒正美不幸去世。圈內朋友們都很震驚,因為之前只是聽說他頸椎病,沒想到突然就走了。

他在知乎回答的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一線城市這麼多優秀的女性還找不到男朋友?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下面已經有190條留言,絕大部分都是技術圈的朋友在緬懷,紛紛留言:大神,一路走好。

目前為止還在繼續....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看到這麼多親切的內容,突然有點淚目!


1、這不是孤案

司徒大佬的案例之所以引起大家震驚,是因為他本身是一個技術名人,很多技術圈的朋友都認識他。

但“猝死”這件事情一直在技術圈發生。

2015年,深圳36歲的IT男張斌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面,死前對母親說「太累」。

2016年,廣州27歲男程序員猝死在家,該男子生前在廣州某科技公司內做軟件開發工作。

2018年,某疆公司的一名25歲程序員在家中心臟驟停猝死,任職期間,表現優異,還曾贏得過去日本出差培訓的機會。

2018年8月,深圳XX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4 歲程序員倒在工位上,後來視頻被轉發到各個IT相關的微信群中。


2019年,網上爆出某為36歲工程師猝死,生前在肯尼亞工作,連續22個月的沒有休息。

還有很多很多。。。


2、猝死就在你我身邊

自從裸辭離職後,我成為了一名自由職業者,於是創建了一個自由職業交流群,聚集了一批自由職業和創業者。

每月都會安排一名嘉賓分享他的自由之路,上個月的時候一個嘉賓給我說,他不分享自己的自由經歷,想給大家科普一下“猝死”。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因為他去年突然中風,險些偏癱瘓,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恢復過來,右手不能操作精細化的動作,不能提起重物。

直到他經歷過這一次,才真正明白了“猝死”距離我們有多遠?特別是距離IT行業的朋友有多遠!

結合司徒大佬和技術圈程序員的身體狀況,我覺得應該好好寫一篇關於“猝死”的文章,因為只有身體才真正屬於我們自己。

“猝死”就發生在你我身邊!


3、中風比中獎概率高

首先給大家科普一下“中風”這個概念。

中風這個名字從中醫來的,是中醫的叫法。西醫中的腦梗塞、腦梗死、腦出血,對應到中醫裡,統一都叫中風。

到“腦梗塞、腦梗死、腦出血”,人們都知道很嚴重,但是聽到“中風”,你腦子裡第一印象是什麼?你又會聯想起什麼?

中獎?中暑?總之讓人重視不起來。實際上,中風比中獎概率高得多,中風又比中暑後果嚴重得多。

這個百度自動提示就說明人們對中風這種病的認識確實有限。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為什麼說“中風比中獎概率高得多,中風比中暑嚴重得多”?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4、中國是世界第一中風大國

知乎有個答案寫得很好。而且這個回答是最高贊答案,大家稍後可以自己搜出來看一下。

大概意思就是:中國是世界第一中風大國,而且從前些年開始,中風已經是國人健康第一大殺手了。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癌症和艾滋病,但是不一定每個人都見過癌症和艾滋病人,但是我敢說在座的每個人都見過中風病人。

大街上坐輪椅的年輕人,買菜時一瘸一拐的中年人,公園裡拄著拐緩步鍛鍊的老年人,都有可能是中風病人。

但是大部分人並不能意識到他們是中風病人。

癌症、艾滋病之類的宣傳那麼多,但是跟中風的殺傷力相比,它們都是弟弟。

長期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大概都聽說過一種死法:氣死的。

有些人本來身體好好的,生了場氣,突然就走了,還有一些老人是所謂的“壽終正寢”、“無疾而終”,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無疾”,而是大多是因為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去世的。

前面那張圖,除了第一名“中風”,第二名也需要大家注意,是“缺血性心臟病”,它的發病原理跟中風其實非常類似,一塊兒說了吧。


5、突發心臟病

很多演員,名人都是突發心臟病死的,以前我很好奇:名人怎麼那麼多得心臟病的?得了這個病之後我也明白了。

中風大概是這樣的:

10箇中風病人,1個直接就死了,七八個人會落下不同程度的殘疾,大概會有一兩個人比較幸運,經過康復治療沒留下什麼明顯的後遺症。總之就是致殘率非常高,但是直接致死率不是很高。

但是突發心臟病,比如急性心梗,窗口期只有幾分鐘。幾分鐘之內得不到救治,人就沒了。

它們統稱為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非常急,後果非常嚴重。

幾分鐘內沒人施救,人就over了。

比如高以翔事件、這個醫生、這個同行以及張孝祥(老程序員應該都知道)。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這些人平時看著都沒病,然後突發心腦血管疾病,人就沒了。

還有網上經常聽到的,馬桶猝死。也是心腦血管健康程度太差,然後有些人大便太用力,一下子血管就出血了或者堵了。


6、猝死距離我們有多遠?

網上有一張圖片,中風的10大危險因素,大家可以查查自己都佔了哪幾條?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我自己算了一下,大概快5條,身邊的朋友我也都讓對照查了一下,大部分程序員都在 5 條左右。

分享的這位程序員朋友佔了6樣,沒注意,結果就中風了。

他在北京發病住院時,光是在隔壁的病房裡就認識了兩個同樣是IT界的病友。

一個是26歲的程序員小哥,腦出血。一個是四五十歲的大姐,也是某IT公司的,是個投標高手,據說月薪四五萬,也是得了這個病。

加上他,這就三個了。他並沒有在整個神經內科做調查,只是在臨近的病房就遇到了兩個同行。

但是在他之前對這個病卻知之甚少,這讓他不由得冒出來一個想法:程序員中風/猝死案例其實遠比網上曝出來的多。

IT行業普遍加班、熬夜比較多,精神壓力比較大,運動比較少,高油、高鹽、高辣,這些刺激性口味的食物也在這個圈子裡成了潮流。

這些無不影響著我們的血管健康狀況。

如果再加上點其他基礎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很容易就把圖裡的十大危險因素佔了一半以上,生病概率就會比較高。


7、誤區

關於中風,我們普通人一般會有很多人是誤區。

誤區一:這是中老年病,我不會得

醫生說,十年不健康的生活,足以毀掉一個年輕人的血管健康,現在這個病年輕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誤區二:我身體很好,立定跳遠兩米八,百米能進11秒,不可能得這種病

作者在病友群裡,見到的病友不乏一些身體條件非常好的病友,有二級運動員,甚至還有退役特種兵。

我們平時評價一個人的身體好壞總是用筋骨肌肉這些指標,但是實際上筋骨肌肉跟血管是獨立的兩套系統。

運動能力強的人也有可能得這個病,我們都需要注意。

誤區三:不痛不癢就是沒病

這種疾病,沒發病時確實不疼不癢,但是不意味著你的血管就是完全健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詞: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換一種說法,就是血管老化。

不存在有些人天賦異稟,能逃開這個病的。

換言之,這是一種必得性疾病,包括在座的各位,有一個算一個,不注意身體的話,血管老化得快是必然的。

我們的血管跟這水管是一樣的,不健康的生活,會讓你的血管早早變成右邊那樣。

淚目,司徒正美知乎最後回答,“猝死”距離程序員究竟有多遠?

然後這些“繡”一脫落,就容易形成腦梗,心梗。

誤區四:現代醫學很發達,得了也能治好

心腦血管疾病真的是現代醫學的天花板,很多很有錢很有權的人也是死在這個病上的,他們並不是沒錢治。

零點幾毫米的血栓,一旦堵在了關鍵的位置,比如心血管,腦血管,輕則致殘,重者死亡。而且不要指望醫院能救你。

除了平時注意生活習慣,還要警惕短暫性腦缺血。


8、最後

努力、奮鬥、夢想!

這些詞語都是對的,但是請在身體健康放在前面,不然一切都會很快歸結為 0 。

健康就是財富前面的那個1,努力、奮鬥、夢想才是後面的 0 ,沒有前面的1,後面的 0 沒有任何意義。

以前我們都窮,所以經常會看到這句話:前10年用命來換錢,後10年用錢來換命!

但真實的情況是,後10年我們未必有那麼多錢換命,就是很有錢也未必可以換回命。

請從現在,立刻、馬上重視身體健康問題,多健身、多運動這些不會阻礙你前進,反而是你前進的地基。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觸發了你,請幫忙點擊在看轉發朋友圈,讓你更多朋友注意到健康問題!

作者簡介:純潔的微笑,一個有故事的程序員。曾在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公司工作,現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和你一起用技術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我的微信號puresmilea,歡迎大家找我聊天,記錄你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