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院士這個詞彙,最近這段時間算是密集型出現的詞語,曾經披上神秘面紗的院士如今正在慢慢進入到大眾視野當中。
特別是像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等人為我們所熟知,讓很多人對於院士充滿了崇敬之感。而對於院士這樣的學術大咖,評選的標準往往也是十分嚴格的,從如今我國院士的評選機制來看,雖然正在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但是可以看到當選的年齡一般都在60歲左右。
2年評選一次的院士機制,可以看到每次都有不少的候選人,但是後來經過層層的競逐有些人還是遺憾的落選了,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施一公饒毅2位生物學大咖,都曾在11年的時候與當時同在一個領域的舒紅兵競選,但後來3位60後中,舒紅兵勝出,而饒毅和施一公敗北,甚至饒毅一怒之下選擇了未來不參選,由此可以看到競爭有多麼的激烈了。
我們都知道如今隨著學術交流的越來越密集,加上人才的越來越集中,想要具備更大大家競爭力,往往需要全方面發展才行,就像如今對於大學教師的招聘要求,曾經只要碩士,如今需要博士才行。
而院士也基本如此,院士當中會英語成為了如今的一種主流,特別是像在大學當中授課的院士,往往會全程用英語授課,比如鍾南山院士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位在呼吸學界有著很大影響力的醫學專家,雖然任職的廣州醫科大學不是211也不算特別優秀的大學。
但鍾院士卻是該校呼吸學專業的領頭人,同時這所大學的呼吸學類專業位居國內第一,曾經流傳在網絡上不少鍾院士全程用英語授課的視頻,讓很多人為之佩服。
而就在前段時間,又有一位院士憑著英文的採訪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他就是大家並不陌生的高福院士,說到高院士這位來自於中科院並且在國科大擔任存濟醫學院院長,同時還是CDC負責人的學術大咖,雖然此前飽受一些人的質疑,但可以看到從高院士的人生履歷來看還是十分牛的。
高院士曾先後在國內求學以優秀成績遠赴英國唸書,還曾經擔任過牛津大學教授,回國後的高院士還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做出了富有成果的努力,而讓人所熟知的是,高院士在論文發表上也是一位厲害人物,僅僅只是SCI一個平臺先後有500餘篇的論文量,放眼在我國學術界可以處在數一數二的位置。
高福院士在接受CGTN專訪的時候,針對於很多人提出的質疑,比如人傳人問題,曾在網上憑此而飽受質疑,自己全程飈英語的方式表述了自己的立場,並且澄清了自己從沒有做出過這樣的表態,只是以訛傳訛的說法。
高福院士全程順暢的英語採訪,讓很多網友看後驚呆了,有人坦言高院士給我們上了一課,沒想到高院士的英語水平那麼高,其實一直以來對於英語教育傳出過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提出要取消英語學習或考試,但無可厚非的是英語十分重要。
但從英語的交流性和對學術的重要性來講,學習英語還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對於如何學好英語,有人認為容易有人認為很難,但從大方向來講,多練多記多聽益處很大,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