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前言

在幾千年前,人類從矇昧的年代走向文明開化之路後,人類群體開始從部落走向國家,開始有了法律。在東方,一個古老的國家出現了,這個國家,名為

;在西方,同樣也出現了一個輝煌的國度,那就是羅馬

這兩個國家幾乎在同一個時代同時屹立在世界的兩端,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從撮爾小邦崛起,成為幅員遼闊的龐大帝國,同時他們也有很多不同,如發展的過程,如對人民的態度。

周王朝的興衰

周王朝政治制度的根本是來自於分封。周天子把國土分封下去,王室,功臣,還有先代的貴族都得到土地,成為了各地諸侯。

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分封制

各地諸侯尊周天子為共主,需要向周天子交納賦稅,跟隨作戰,同時也對周天子有朝覲述職的義務。而各地諸侯也有權利在自己的侯國中再次分封,將侯國的土地進行二次分封。從而形成了從周天子到諸侯,卿大夫、士這樣的金字塔狀的階級結構。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很好的穩固政權,加強周天子的統治地位,同時能夠穩固疆域。

但是分封的弊端在於諸侯在自己國內有著極大的獨立性。在諸侯強大,周王室式微後,強大的諸侯國對周王室的命令變得陽奉陰違。明面上仍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週天子已經無法指揮這些強大的諸侯了。

到了西周後期,由於周天子手中的土地已經分封殆盡,而各地的諸侯國強大起來,各地諸侯們對於周天子就只是聽調不聽宣了。

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到了周厲王時期(公元前877年——841年),由於厲王的統治十分殘暴,並且下令禁止國人議論國事(這裡的國人是指居住在國都的人的統稱,與今天的國人意義不同),這招致國人極大的不滿。

當時的國人的權利還是很大,他們可以參與議論國家事務,甚至對於國君的廢立,貴族之間的仲裁都具有一定的權利,這一點與古代希臘時期平民有權對城邦事務投票類似。於是,暴怒的國人拿起農具和木棒,衝進了厲王的王宮,而厲王此時因為招致國人不滿,也派不出兵力來平叛,所以匆忙帶著親信逃往了彘,在公元前828年病死於此。

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周厲王姬胡

國人驅逐厲王之後,由於此時周室無主,於是召公和周公二人被推舉出來,兩人以諸侯的身份在沒有確立周天子的情況下共同議政,史稱“共和”。這一時期也有說法是由共伯和代為執掌周室。

在這之後,周王室經歷了一段比較平和的發展時期。一直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發生,周幽王專寵褒姒,點燃烽火為博美人一笑,於是被騙的諸侯在幽王真正遭遇叛亂之時沒有再去救援,導致幽王被殺,西周就此覆滅,到了平王即位,東周建立。

西周的分封制度,其實根本上是來源於父系家長的宗法制度,以血緣親疏關係為紐帶,建立起來的一種家國一體的政治體系,族權既是王權,王權亦是族權。大宗和小宗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宗法制度在家族內分出嫡出與庶出的區別,並且極大影響到了後世,一直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中的嫡庶觀念就是來自於此。

古羅馬的變遷史

提起古代羅馬,那麼不得不說起古代希臘,古羅馬是古代希臘的正統繼承者。古羅馬繼承了來自古希臘非常多的遺產,無論是政治,思想,文化還是法律,都是傳承自古代希臘。

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至6世紀,在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幹半島出現了大大小小約兩百多個奴隸制小國家,他們就是城邦。在西方傳說中,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的攻擊,埃涅阿斯與其追隨者出逃至意大利,在此建立阿爾巴王國,其後代子孫羅穆路斯建立羅馬。

羅馬崛起以來,一共經歷三個時期。羅馬王政時期,這段時期一共有七個王,一直到最後一個王,高傲者塔克文被驅逐,

羅馬的王政時代從此結束,羅馬成為共和國。這一時期由百人隊會議選出最高執政官來執掌國家權力,頒佈了《十二銅表法》,同時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後來隨著羅馬共和國的擴張,經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羅馬版圖不斷擴大。隨著蘇拉佔領羅馬,成為終身獨裁官,羅馬開始從共和逐漸走向軍事獨裁的道路,後又經歷尤里烏斯·凱撒和蓋烏斯·屋大維時代。

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十二銅表法》

直到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尊號,建立元首制度,自此,羅馬進入帝國時代,最終成為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它東起幼發拉底河,西至不列顛,南抵埃及,北達萊茵河畔,它使地中海成為帝國內海,他建立起一個橫跨亞非歐大陸的強盛帝國。然後,一直到它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西羅最後一位奧古斯都被日耳曼人罷黜,西羅滅亡,東羅被奧斯曼帝國覆滅,這個強大的帝國終究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之中。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國家版圖的擴大,一步步轉變。他曾經有過軍事民主制度存在,也曾經歷過共和時代,曾有軍事寡頭執掌國家政權,也曾擁立帝王。

在王政時代,羅馬的政治制度非常簡單。王掌管軍隊,審判罪犯,同時也是最高祭司,但是沒有行政權力;由本城邦全體成年男子組成的民眾大會對本氏族的一切重大事情進行決議;元老院對日常事務進行管理。這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共和制度,對於當時的版圖不大的羅馬來說十分合適。

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

但是隨著階級發展,貴族們不再滿足於這種平等的共和,開始尋求特權。於是,寡頭政治應運而生,羅馬進入共和時代。這個時期的共和,只是少數貴族的共和,平民仍舊受到剝削,掌握實權的是擁有大量財富的奴隸主,這樣的共和只是這些奴隸主貴族的共和。

而獲得權力的奴隸主們野心不斷膨脹,於是國家進入大擴張時代,四處征伐的羅馬打下了極大的疆域。而

此時寡頭政治已經不滿足於如此龐大的國家統治需要,共和制度被軍事獨裁製度所取代首先是“普林斯制”,也就是披著共和制度外衣做著君主制事情的元首制,後期又轉變為多米那特製,即君主制,徹底撕下共和外衣。

西周和羅馬的異同

作為屹立在世界兩極的強盛國家,很多人都把西周和羅馬放在一起去對比,而他們之間卻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也有很多的不同。他們都是盛極一時的帝國,也都有過君主制。

他們的相同之處在於他們都是奴隸制帝國,並且奴隸來源於被征服地區的人民,罪犯等。奴隸都等同於私人財產,沒有政治權利,他們沒有自由,他們的生死都掌握在奴隸主手中。

自由民在國家事務上都有發言的權利,西周的國人可以參與國君廢立,國家事務上國人有權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有保衛國家的義務。而羅馬的公民會議由成年男子組成,他們同樣參與到國家治理當中。

而不同之處在於,西周從始至終都是君主制,而羅馬則有過王政時代,共和時代,最終才轉為帝制。在法律根本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西周的法律基礎來自禮樂和宗法,講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周王朝的疆域內,所有的土地都是周天子給予的,周王稱天子,是代天狩民。而羅馬則更講究私有財產,私有財產不可侵犯,這一點也是後世西方民主政治的濫觴。

西周與古羅馬——看同時屹立在世界兩端的兩大文明

羅馬人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來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從《十二銅表法》《公民法》,以至於到羅馬法律體系成熟時期的《民法大全》,雖然這些法律維護的仍是奴隸主貴族的權益,並且保留了相當大一部分野蠻的習慣法,但是也確確實實對緩和貴族與平民直接的矛盾起來一定作用。西周制定的法律《九刑》,是以禮樂制度為基礎,嚴格規定了各階級能夠使用的禮制,天子九鼎,依次遞減至士的三鼎,有著極為森嚴的等級。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族權與王權結合,用血緣來維繫國家結構,並且王位的繼承也都是血脈延續。以西周共和時期可以看出,即便周室無主,諸侯也未曾取而代之。即使東周建立,平王宜臼也仍是周室後裔。

而羅馬雖然也有血緣傳承,但更多還是通過軍事奪權。西周的帝位是由傳襲而來,而羅馬的帝位則是由權利轉移而來。

結語

也許是由於文明發展不同,作為農耕文明的西周,在政治和發展上更趨向於平和保守,對土地表現依賴。而羅馬文明源自地中海沿岸的海洋文明,小國寡民,面積狹小,沒有足夠耕種土地的城邦更容易孕育出侵略性更強的文化形態。海洋文明因為沒有足夠的土地,則在外表現出更強大的侵略性,他們必須向外拓展,獲得更多的資源以維持自身發展。而農耕文明,因為有著足夠的土地,則對外表現出更多的包容性。

而無論怎樣,這兩個強盛的國家,都對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西周孕育出中華文化,而羅馬則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史記·周本紀》

《夏商西周法制史》

《羅馬史》

《羅馬帝國編年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