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纵横
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古代至今,既有友好交往的“蜜月期,”又有互相征伐的战争时期。尤其是自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大增,向外扩张的野心亦是与日俱增。而此时的中国(满清时期)因为种种原因,国力日衰,不仅内部矛盾重重,而且还面临西方列强的欺凌。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日本则顺理陈章的成为侵略中国的一员。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因此,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变化,我国历史上对日本的称谓在每个时期也是不尽相同的。
一.倭国
据文献记载,日本列岛与中国交往的时间始于东汉。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日本列岛内一个小国(当时有100个小国)派遣使者来中原学习与交流,东汉光武帝刘秀就设宴款待使者。
因为使者长得又矮又瘦又小,所以光武帝就封其国为倭国,作为中国的附属国。而我们称呼其人则为“倭奴”或者“倭人。”虽然这个词汇有蔑视之意,但是恶意是没有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他们一切的东西之前加上“倭”子。比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刀(古时日本锋利的佩刀);倭夷(专指日本的海盗)。而一些史书则把日本人和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意思是“东面的野蛮人。”
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而日本列岛因为内战不断,需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所以,每年都回派遣使者来中原朝见天子,并称臣纳贡,极尽巴结之能事,以期得到中原王朝对自己的支持。
二.日本
唐朝建立之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越发频繁,对汉文化的学习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于是,他们对“倭国”这个称谓心里面就感到反感了。
因为他们有崇拜太阳的传统,于是就渐渐喜欢起“日本”这个国号了。后来,他们就奏请中国的皇帝,请求改名为“日本,”中国皇帝同意了。关于日本的国名是中国皇帝册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三.东瀛、扶桑
这两个称呼不知是从何时起有的,古时中国的文人就喜欢这样称谓日本。可能从秦朝以前就有了吧。
“东瀛,”“东”是东方的意思,而“瀛”则是海中岛屿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东方的海洋国家之意。
“扶桑”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它是“太阳树,”是神赐予大地的礼物。因为日本在最东面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称之为“日本。”
四.倭寇
这个称谓始见于明朝,当时的日本浪人勾结中国沿海的海盗,大肆杀害沿海居民并抢夺他们的财物,给明朝的海防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些强盗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人民,于是,就把这些日本浪人统称为“倭寇,”其国称为“倭奴国。”此后,这个称谓一直到近现代才有所改变。
到了现代之后(满清末期),日本因为实行“明治维新”的政治改革,正式跨入资本主义社会,其社会的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了质的提升。于是,他就有了向外扩张的野心。
自满清末期直到日本二战失败(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这段时间里,日本曾多次侵略当时还是农业国家的中国。具体如下:
- 甲午海战
- 皇姑屯事变
- 918事变
- 77事变
- 南京大屠杀事件
- 扶立“伪满洲国”
- 设立“731部队”进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
……
因为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于是,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的中国人民就称呼他们为“东洋鬼子”或者是“日本鬼子。”
我们能够生在今天这个和谐安宁的社会,这个强大的中国国土之上,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回想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被列强所凌辱,所瓜分。而一些有识之士不怕牺牲,不怕苦难,抛头颅,洒热血,硬是把当时弱小的中国给拯救过来了。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既要倡导和平,保持与各国的正常外交关系,又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若果无外交”的实践真理。虽然现如今我们和日本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国家已经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过去的事情我们也应牢记于心,只为了不再次重蹈覆辙而已。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和团结下,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再发生了。也希望“日本”这个国家就是称为“日本”就行了。如果下次中国人民再给改个名字,那原因可能就不是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伤害了,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击日本的侵略,并且把他们给揍得鼻青脸肿,服服帖帖的时候了。
朝阳白露
最早要追溯到汉代时候,日本人第一次登上大陆,朝见汉武帝,因为长的太矮了,所以汉武帝赐名倭人,国称倭国
东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称之为夷州或东夷
山海经中有扶桑国的记载,称其国内有扶桑神树,太阳就从树上升起来,而日本正好在东方,所以唐代的人们认为日本就是扶桑国,故称其为扶桑
随着日本文明的进步,整个日本岛不能满足其野心,他们便想着向外扩张,到明代的时候,一些日本浪人勾结海盗,在我们的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愤怒的国人便称之为倭寇
日本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旧唐书》记载,日本人由于不喜欢倭国这个名字,自隋朝以来就请求改名,但是我们古代对其的称呼一直没有明确为日本过
清代的时候我们称日本为东瀛,或者琉球
热爱轻运动的生活达人
春秋战国时代称日本 为扶桑或倭 ,秦朝称呼东瀛,汉武帝赐名 倭国,到了唐朝 日本更改国名为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