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領導焦總是本地首屈一指的富豪,開了三家化工廠。四十多歲,為人處事特別得體,對待我們下屬也是從不擺架子,他的微信暱稱就叫“不容易”。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都不容易”。我們眼裡的“成功人士”也總說這句話,說明他的成功,可能真的不容易。他的氣場,是讓人敬畏卻又平易近人,這種氣場,沒有一定的經驗和閱歷,是無法形成的。
可我想說的,還是老家宋集的一個賣饃夾菜的小吃攤。小吃攤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婦女經營,只賣饃夾菜。一個電三輪,一把大遮陽傘,一個小油鍋,一個菜架,基本就這麼多裝備。賣的菜都是提前串好的,青菜葉、韭菜、金針菇、洋蔥、土豆片……各種各樣的常見蔬菜都被串成了串串,四塊錢十串,送一串,帶饃。
說是饃,其實是一種死麵餅子,在油鍋裡一炸,並不會變得焦酥,稍微浸些油,很軟乎,也香,好吃。不過最好吃的,還是要夾些菜,我們這裡都叫饃夾菜叫慣了。重點就在她炸過的菜,炸好之後,蘸上她調好的蘸料,特別好吃。炸菜用的油,也許是滷油,也許不是,但一旦出攤,通常都是一天。所以這一天,油是不會換的。在農村就是這樣,說好聽些,這叫接地氣,說不好聽些,那是不衛生。但這就是農村的實際,並不全是電視上演的全都是美好一面。
尤其是我們鎮,107國道從鎮的中間穿過,我們鎮也像一個串串一樣被107串在了上面。車來車往塵土飛揚,就我知道的,還發生過不少交通事故。但就這,照樣吃得香,她的小吃攤,就在107路邊,我們鎮的中央十字路口。
這樣人多,生意好。每每從國道上下來的車,或許會在這兒買幾個饃夾菜吃,包括我。
在外地上班,基本每月一次回老家,從鄭州到西平將近兩百公里的車程,從六點多出發,基本要到九點才下國道。所以這個時候,是非常餓的。一般我會將車靠邊,買上兩個饃夾菜吃。漸漸地,跟老闆也算熟識了。
第一次吃她家饃夾菜付賬時候,我看收款碼頭像是個年輕人,就跟他聊了起來。她有個兒子二十多歲,在外地打工,管不住。開銷大,每月還得家裡要錢。我寬慰她說他可以自己掙錢了,讓他花自己的錢就行了。“那會中,現在的年輕人花銷大,再談個女朋友更不經花,都這還沒結婚哩,還得給他買套房子”。一門心思是兒子的終身大事,似乎從來沒考慮過讓他自己養活自己。擱今年這個情況,可能他還真就養活不了自己,更不要提再耍個女朋友了。
辛辛苦苦賣的饃夾菜,幾塊幾塊錢地進了兒子的微信零錢包,不知道她兒子看著幾塊幾塊的入賬心裡是何種感受。總不至於高興吧我想?
她做的饃夾菜口味的確不錯,不僅僅是我和媳婦兒愛吃,鎮上的不少年輕人,小朋友都比較愛吃。沒啥乾淨不乾淨的,吃了這麼多,也沒見肚子疼過,唯一的不好,可能是不太健康吧。味兒下的重,一口下去,滿口流油,醬汁兒豐富,秘訣就在於她調的醬料。同樣的路的另一邊也有一家夫婦一起經營,但生意卻沒她的好。
有幾次冬天裡回去,天氣不好,回的比較晚,十點左右下了國道。鎮上基本一片寂靜,可唯獨她的小吃攤還在路燈下冒著熱氣。忍不住肚餓,上去買倆饃夾菜吃。
“回來了?你看吃啥自己選。”
“這麼冷的天兒,還不收攤兒啊。”
“馬上收,都是沒啥人兒了。”
……
成年人的生活裡的確沒有容易二字,雖然基本不可能,但我還是希望我們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