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好的教育產品應該讓家長在使用產品時獲得愉悅感,讓家長對產品形成信任感,最後會形成口碑。

因此,教育產品要想打動他們,就必須做到極致。滿足新一代家長需求和習慣,對產品設計和課研提出更高要求。

—這是動聽學院的第127篇文章—

隨著教育培訓行業的持續火爆和反經濟規律的發展態勢,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各類教育機構和各種教育產品層出不窮,各種新概念再加上各種炫酷的技術,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很美好。

可似乎家長並不買賬——機構主推的精品課反響平平,投入巨資研發的王牌課程銷售慘淡,一度讓不少機構入不敷出、收效甚微……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研發的課程,為什麼不足以吸引家長?這些看起來很完美的課程設計,為什麼賣不出去?

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不對客戶需求進行分析和調研,盲目開發和設計課程,即使包裝得再精美,用戶也不會買!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2020年,最小的90後已經21歲,最大的30歲。這意味著90後已經逐步開始從“學生”向“家長”轉換。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小學生家長年齡分佈

隨著新一代家長的湧現,主流家長群體已經實現迭代。

教育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也在發生著變化。

對於所有教育品牌來說,明確用戶畫像必須是產品研發的首要步驟。首先,來認識一下我們未來五年的主要客戶“新一代家長”,他們擁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①“感性”與“理性”並存

新一代家長會很在意是不是對的人,消費習慣或認知跟自己是不是一樣的。就比如,我們常聽到年輕家長交流孩子擇校經驗,他們通常會說“選擇老師比選擇學校更重要”。

新一代家長選擇教育產品的基礎判斷是,這個課程能否給我的孩子提供獨特的價值,教育者,也就是老師,能不能得到我的認同。你看,現在做教培哪裡是在教孩子,我們其實是在教育家長。

85後家長應該是改革開放的第一代受益者,普遍學歷要更高,很容易就能在互聯網上找到大量信息。面對非常多的選擇,他們有自己的認知和判斷,不會去盲從。這就是他們理性的體現。

同時,他們還提出了更高端的訴求——去同質化,希望得到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在接受各種產品信息轟炸的過程中,非常看重朋友的分享和推薦,這正是由於他們的交際圈正在實現資源共享。

②“雞娃”

“雞娃”一詞來源於網絡。指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高,不斷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為了孩子能讀好書給孩子打雞血。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朋友圈裡總有一些典型的“雞血媽媽”。孩子還沒上幼兒園,就被逼著看書認字,她們的教育理想,就是讓孩子儘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好的學區房,是自家的書房。”很多人援引過這句話。在孩子看書方面,她們很捨得花錢。很快,孩子讀過的書已經擺滿了整整一面牆的書架。看著孩子抱著書本使勁“啃”的樣子,許多人彷彿已經看到孩子走進最高學府。

其實不僅中國有,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家長,實際上都比20年前要“雞娃”。

耶魯大學一位經濟學的教授,他寫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裡提出:整個社會“雞娃”的水平由兩個因素決定:第一個是社會收入的不均等或收入差異,收入差異很大的國家,“雞娃”的概率會高一些;第二個是教育的回報,如果教育回報高的話,那麼“雞娃”的概率也會高一些。

這兩條中國社會都符合。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中國的一些父母現在“雞娃”是基於一種本能,是符合經濟學原理的做法,不應該去批判。

③矛盾

新一代家長“很矛盾”。一方面,由於自己小時候受到的條條框框的束縛,應試教育的壓迫,使得這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另一方面,日漸增長的焦慮又催促著他們很想“雞娃”。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所以,這就給教育者拋出了一個難題——如何在“雞娃”和“快樂學習”這兩者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都明白,學習從來就伴隨著挫折、犯錯、不斷的重複訓練,終身學習的成年人都很難堅持,孩子又怎麼能快樂呢?

所以,讓孩子快樂學習絕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寓教於樂,讓孩子學習有自驅力,感到學習的快樂,願意去學習。這也對教學方式和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很多機構面臨的棘手難題就是課程賣不出去。然而,課程是產品的核心內容。歸根結底,想要課程賣得好,得要產品做得好。

因此,教育產品要有產品思維,以用戶為導向,這才是真正的致勝之道。從產品思維的角度出發,結合當下用戶的全新畫像,可以參考以下三個產品研發方向。

①提供個性化服務

作為中國知名的社區共享育兒平臺,摩爾媽媽APP於7月30日上線“定製教育”入口,家長用戶可結合多種場景,依據平臺提供的老師、教研兩個核心元素,從自身需求出發,為孩子定製個性化的線下教育產品,包括客廳小班(一對多)、上門早教(一對一)、親子游學(戶外景區)等類型。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摩爾媽媽的“定製教育”產品,可讓家長用戶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財力狀況等,真正從自身教育需求出發,靈活“拼裝”老師、課程體系兩大核心元素,最終為孩子定製出“千人千面”的線下教育產品。

目前,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越來越成為絕大多數家長的共同追求。每個孩子智力條件、知識基礎、學習習慣等各不相同,能否根據學生特點定製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是家長在選擇教育產品時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衡量標準。

②融入“寓教於樂”理念

我們會看到很多教育案例,用很強的遊戲化的方式來教孩子,這種方式是否是真正的寓教於樂呢?事實上,度是非常需要把握的。

樂的程度過重了,教的成分就少了。孩子80%的認知全部放在了遊戲上面,導致真正要掌握的知識沒太學進去了,甚至沒有形成一個長效的學習方式,這對長遠的知識學習來說不一定是好事情。

動聽在線聯合心理學、主持人、傳媒講師共同合作開發了線下小記者課程。這套課程的定位就是“重互動,沉浸式,遊戲化”,把記者需要具備心理、思維、溝通、知識,翻譯成孩子喜歡的遊戲模式。

在小記者的線上課程中,課堂情景營造優勢用一張圖,一段音樂,一個視頻就能夠實現。孩子們早就熟悉動畫片,通過場景故事化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第一次線上課圖片課件的互動場景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第二次帶故事的動畫課件互動場景

每節課都像珍珠項鍊一樣被一條情緒線索串起來了,孩子們為了成為英雄完成最後的任務挑戰,課堂互動非常積極。

抓住這條線,無論線上課程還是線下課堂,都能充分吸引孩子的興趣,做到“寓教於樂”便不再是什麼難題。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當然,動聽在線的小記者系列課程只是一個例子。相信同樣有不少品牌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嘗試加入優質的“快樂因子”,幫助孩子尋找激發與維持激情的鑰匙,讓孩子們能夠在一萬小時的歷程中堅持下來。

如何在尊重學習規律的基礎上,實現寓教於樂,用適合的方式和方法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將會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教育產品致力於發展的主要方向。

③優化產品整體設計感

在教育培訓領域,產品是指包括課程、教材、師資、教學及服務在內的一切內在和外在的總和。教育品牌如果能賦予產品以亮點,無疑是錦上添花。

課堂設計採用PBL教學法,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去優化傳統教育中的被動學習模式,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和潛能,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

區別於傳統教育,這不僅對理論學習大有益處,還可鍛鍊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為今後任何類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機構同樣需要在交付的過程中加入精心的設計,比如依託一些大型賽事的權威背書,把教學結果包裝得更宏大、完美,才能真正達到家長內心的期待。

一款教育產品是否擁有長期價值,取決於它是否真的能夠完成對受教育者某種狀態的顯著改變,比如真的提升了受教育者的某些能力和素質,或者是能夠幫助受教育者實現某種原先無法實現的結果。

這一屆家長很挑剔?也許是你的教育產品出了問題

編輯

根據動聽在線調查顯示,家長為孩子選擇素質教育課程的目的,超過七成的家庭是根據孩子興趣愛好;而在選報課程時,60%的家庭最終決策者是媽媽,23%是孩子。

也就是說,教育產品是使用者與付費者相分離的。表面上是根據孩子的興趣,但實際上家長才是主要決策者。

關係到孩子的成長且需要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家長在選擇課程或產品時,是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孩子某種變化的可能性,而購買產品的決策過程,則是預估所購買產品實現這一變化可能性的過程。

從本質來看,你提供的產品必須得是讓用戶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價值感,切中剛需。想要打動用戶,產品必須要做到極致,更加簡單呈現核心功能,把不重要的東西全部拋棄掉。讓家長在使用產品時獲得愉悅感的同時,對產品形成信任感,最後會形成口碑。

至此,我們瞭解了新一代家長的用戶畫像,瞭解了新一代產品將擁有哪些新形態,我們也更加清楚成功產品的標準。對於廣大機構管理者來說,真正想要知道的是:從何下手,打造適合自己的教育產品?動聽學院秋季師訓將帶來答案。

動聽學院首席運營官李玉瓏將出席動聽學院·2020秋季師訓全國社會藝術(播音主持教學人才)培訓班,結合實戰與各位教育領域管理者就以下話題做更深度的分析:

·什麼是產品思維,教育從業者如何具備產品思維?

·如何根據新一代家長的理念需求設計全新教育產品?

·什麼是教育產品設計三步法如何靈活運用PBL教學法,讓課程更加有吸引力?

·什麼是教育全流程產品化?如何通過優化課程前端、中端、後端全週期,強化產品的體驗感和收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