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每次看文章評論,我最不想搭理的論調就是非黑即白二元論。


如果誇讚一部電影,有人會說這是營銷狗。如果批評一個人,也會有人說“黑子”。


二元論模糊了是非界限,讓評判成為非黑即白的判斷,模糊了代表事實真相的灰色地帶。


誇讚或者批評,是一種觀點,評判觀點的正確姿勢,要看文章是否為觀點提供邏輯自洽的論據。


今天我要批評參加《演員請就位》的郭敬明。內容主要從三個打臉場面分析,他為什麼不像《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打臉場面1:S卡有三重定義


郭敬明給何昶希發S卡,是《演員請就位2》中最大的笑話。


他自稱不懂節目組對S卡的定義,自認為S卡有三重定義“Student、Seed、Special”。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作為觀眾,我要說郭敬明是在狡辯。


因為他認為的三重定義並非只適用於何昶希,被爾冬升吐槽的張大大、李宥維同樣適用。


如果只有何昶希當得起S卡,那我也可以認為S卡三重含義是這樣的:Shit、Suck、Stupid。


另一方面,郭敬明說節目組沒讓他弄懂S卡的定義——即便節目組不靠譜,郭敬明不懂節目組對S卡的定義依舊是可恥的。


在後採環節,陳凱歌表示,“再三強調S卡是我們四個導演對於一個演員的一段表演所做出的評價的結論”。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郭敬明讓個人評價凌駕於導師團的整體評價。


何昶希能從郭敬明手中得到S卡,不知是節目組故意放水有意為之,還是對郭敬明無可奈何,只能讓他放飛自我。


從任何一個角度講,節目組都在打臉觀眾:對他們來說,觀眾只是喜歡娛樂至死喜歡看熱鬧的流量,一個一個又一個為節目增加熱度的韭菜。


打臉場面2:我發S卡就是要請他演戲


在郭敬明給何昶希髮卡後,董思怡對導師團發問,“S卡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啊?”


郭敬明的解釋是,“S卡的意思就是我想找他拍戲”。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在給何昶希髮卡時,郭敬明就承認何昶希的演技不行。


“為觀眾負責,做導演不會請你演戲”。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郭敬明嘴巴一張一閉,轉眼就說發S卡的標準就是想找他演戲。


前面立敬業人設,後面自我打臉,郭敬明不是演員的好導師,更像個自我打臉樂此不疲的戲精。


打臉名場面3:我是一個不太一樣的導演


在說郭敬明之前,先說《新不了情》。


1994年,第13屆香港金像獎,爾冬升成為大贏家。


《新不了情》一舉拿下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六項大獎。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值得一提的是,最佳編劇的獲得者也是爾冬升。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同一年,郭敬明11歲,還是小學生。


或許他想不到二十多年後,他與爾冬升同時錄製節目,並且聲稱:


“我是一個不太一樣的導演,因為可能在臺上四個人,唯一一個同時兼具編劇和導演的”。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從這一刻起,無知者無畏有了絕佳新案例。


或許有人說,郭敬明用“可能”做了限制,並沒有否定爾冬升的意思。


這就是郭敬明的精明:標榜自己的時候,時刻懂得用程度副詞來為自己找補。


從邏輯上看,郭敬明的表達沒毛病。他既能在選手面前突出自己編導全才的一面,也能給自己的大話留後路。


不過郭敬明的“唯一一個同時兼具編劇和導演”觸動了爾冬升。


他立刻強調,“我所有的戲都是我自己寫劇本”。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事實上,在相同年齡階段,爾冬升都能全面吊打郭敬明。


爾冬升在拿到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時37歲,和現在的郭敬明一樣大。


同樣是37歲,郭敬明只有自編自導的《小時代》和《爵跡》,爾冬升已經有《新不了情》和《癲佬正傳》了(《人民英雄》是聯合編劇)。


其中,《癲佬正傳》讓梁朝偉在電影圈站穩腳跟,讓爾冬升的哥哥秦沛拿到金馬和金像最佳男配,影片也提名金像最佳劇本。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29歲的郭敬明還在搗鼓《小時代》,一部只有票房啥也沒有的電影。


面對成績如此亮眼的爾冬升,他怎麼用勇氣拿“自編自導”和爾冬升面前搶人?


上面三個郭敬明的被打臉場面,正是我找到的郭敬明像騙子的證據。


在批評郭敬明的同時,我也是對《演員請就位》表示質疑。


接連兩季,它都邀請郭敬明,在第二季更是兩次用《小時代》作為參賽劇目。這足以看出節目組的雞賊——


郭敬明也不過是《演員請就位》用來撩撥觀眾的棋子。郭敬明需要賺錢刷存在感,節目組想要話題流量成爆款,雙方是利益結盟,各取所需。



在第二次比賽中,大鵬宣佈新的遊戲規則,每個導師手中只有6張卡片,這樣保證導演不能多髮卡。


此時,節目組將鏡頭給了神情嚴肅的郭敬明。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節目組在內涵郭敬明。在此之前,他一個人就發了兩張半卡(有一張是與陳凱歌共同發給任敏,算半張),居導師之最。


大鵬的話,乍一聽像是在限制郭敬明的髮卡權。


其實並不是,這是節目組在保障郭敬明的髮卡權。他們算清楚郭敬明對鮮肉美男的喜愛,不管演技,只愛顏值。


郭敬明的三次打臉,自以為是《演員》導師,卻更像騙子


郭敬明有六張卡片,比第一次比賽時有更大的自由。他的口才很好,心理素質也棒(自稱玻璃心外面裹一層金剛石),只要他願意,他可以保留更多何昶希。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不怕吃相難看,就怕沒東西吃,還要受人白眼。


畢竟郭敬明和節目組早已明白了這個小時代的遊戲規則——髒錢也是錢,黑紅也是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