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
今天做客《养生堂》的专家齐梅梅齐主任总结了深静脉血栓“偏爱”的十类人群,没想到齐主任的妈妈,就占了5个名额。那么,齐主任的妈妈到底面临过怎样的生死危机?十大被深静脉血栓“偏爱”的人群到底有哪些呢?
致命的深静脉血栓
病例:在2017年入冬时,甲流盛行,齐主任的妈妈很快也诊断出甲流合并肺炎,每天高烧40度。三天后住院治疗,妈妈的病情很重,出现了心衰、呼吸衰竭、昏迷,生命垂危。在医生不断的抢救下,妈妈好不容易战胜了肺炎,但在康复治疗做常规检查时发现,妈妈因为卧床太久,血栓非常严重,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凝治疗,血栓才逐渐地溶解。
深静脉血栓引发的猝死,比心梗、脑梗更凶险,病人在几秒内就可能死亡,死亡率达到9%-50%。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
- 要命的肺栓塞
- 呼吸衰竭
- 静脉炎
- 肢体水肿
- 疼痛及皮肤肺糜烂
- 溃疡和坏死
那么,怎么才能早发现我们的身体里,是否有了深静脉血栓呢?
自我判断深静脉血栓的办法
观察自己的单侧下肢是否出现水肿,同时伴随红肿热痛的症状。如果还伴有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的症状,情况就非常危急了。
这时,一定不要自己去医院,而是叫120来接送才是安全的。
深静脉血栓危险,但却不是人人都会得,因为它有“偏爱”的十类人群。
深静脉血栓“偏爱”十大人群
高龄人群
老年人静脉系统退化,血管弹性下降,静脉瓣膜变薄,一部分血液可能无法回流,导致水肿、血流瘀滞。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凝块,也就是血栓。
肥胖人群
肥胖容易引起人体高代谢状态,产生过多的代谢产物,使血液成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深静脉置管人群
需要长期输液或者肿瘤化疗人群会做深静脉置管,它在穿刺时就会造成血管损伤。另外深静脉导管对于人体来说是异物,体内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会围绕导管凝聚,一直向上“生长”,最后变成超长血栓堵塞血管。
血管损伤人群
外伤、手术、一些有创医学检查都可能造成血管损伤,形成血栓。
久坐或长期卧床的人群
久坐和长期卧床的人,血液容易瘀滞形成血栓。
肿瘤治疗人群(激素、化疗或者放疗)
肿瘤病人是一种病理状态,在肿瘤细胞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肿瘤坏死因子。这些坏因子会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凝血大于抗凝就容易发生血栓。其次,激素、放化疗治疗也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脏或者呼吸衰竭人群
心衰或呼衰的人,呼吸困难,一活动就喘,几乎就是卧床和坐着,这些都会增加血栓风险。
肾病综合征人群
肾病患者尿多、有蛋白尿、水肿,这些症状会造成体内水分不够,血液处于高龄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瘀滞,增加血栓风险。
吸烟人群
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破坏体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伤害血管内皮,血栓就容易发生。
静脉曲张人群
血管迂曲会造成血流瘀滞,迂曲的部位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静脉曲张人群会建议穿弹力袜,减少对静脉的压力,促进血液回流,避免血流瘀滞。
以上任何一类人群都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如果同时有两个以上的高危因素,那么就属于深静脉血栓的极高危人群,千万要引起重视。
预防血栓的四个妙招
既然深静脉血栓危害那么大,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它呢?专家给出了四个妙招。
1,减少血管损伤
老年人跌倒骨折、反复输液、吸烟、酗酒、三高都容易造成血管损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
2,多次喝水
很多人喝水都是要么不喝水,要么一次喝很多水,其实,一次喝太多水人体根本无法吸收,很快就会通过肾脏代谢成尿液排出,达不到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效果。
特别是老年人口渴不敏感,常常想不起来要喝水,所以专家建议,不管渴不渴,只要想起来就喝一小口水,保证水被吸收,降低血液黏稠度。
3,多运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动,减少血液瘀滞的时间。专家推荐了最简单的踮脚尖运动:
每一次的踮脚尖,都能促进下肢静脉收缩,锻炼静脉瓣,帮助静脉血回流心脏,减少血流瘀滞。
专家提醒:老年人运动谨防摔倒,最好扶着固定的物体做。
4,低盐、低糖、低脂饮食
盐、糖、脂在体内代谢会产生有害物质,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