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难得的气温有所回升, 小编和家人出去逛街看到家长们不约而同的带着宝宝们出来玩耍。
确实,周末时间短,去太远?累!在家宅?娃闹!于是,周边社区和商场里的游乐设施,就成了最「方便」的遛娃去处。
但是,越是人多越是要当心,这两个手足口传播高风险场所一定要注意。
1
远离手足口
这些「遛娃神器」不要玩
1. 你玩我玩都在玩的 —— 海洋球池
普通规模的海洋球池能容纳几十位小朋友同时玩耍,大一点儿的,上百都可以,娃在里面「扑腾进去」就开心了,好几个小时都不上来。
节假日人多,基本上球池就是「下饺子」,宝宝们「白袜子进、黑袜子出」,别说还有孩子们在里面流下的汗液与口水了。
央视曾曝光了海洋球卫生情况:部分海洋球池几天才清洁一次,清洁的方法也只是用消毒水喷洒一下。
一天成百上千个小朋友玩耍的球球池,清洁频率却如此之低。没有消毒干净的海洋球,就存在传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2. 你坐我坐都来坐的 —— 摇摇车
摇摇车,遍布社区各个角落。
大多数家长,都不会觉得坐摇摇车会有什么危险。
事实上,摇摇车这样的公用儿童游乐设施,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维护,更做不到及时消毒。
如果有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乘坐过,病毒通过患病宝宝的密切接触留在摇摇车上,其他宝宝再次使用时可能会交叉感染。
2
留意观察
有这几个症状可能已感染手足口
6 个月到 5 岁的娃都有感染手足口的风险,其中 3 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中招。
如果孩子的手上、脚上、口腔中有类似小红疙瘩的疱疹,并有发烧的情况,有很大概率是患上手足口病了。
而且不止是手、足、口三个部位,病毒随着血液循环,能到达全身各处,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皮疹。有时宝宝的膝盖和屁股上也会长疱疹。
咱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护理,让宝宝少遭罪,尽快好起来。
1. 正确退热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了 39 ℃,可以给孩子服用美林、泰诺林等退烧药,帮助缓解高温带来的不适。
2. 不要擅自给孩子吃抗生素
目前没有治疗手足口的特效药,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心急给孩子吃一些抗生素、中成药。
目前没有治疗手足口的特效药,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心急给孩子吃一些抗生素、中成药,比如常见的头孢类抗生素、利巴韦林气雾剂等等。
中成药也没有抗病毒的治疗作用,反而会有额外用药潜在风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等。
3. 吃偏凉、软糯饮食
孩子口腔疱疹会形成溃疡,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易消化为主,尽量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孩子吃了可能会疼得大哭。
吃偏凉软糯的食物,能缓解孩子的疼痛,比如凉八宝粥。
3
3 岁以下高危
有以下 4 种情况马上就医
大多数的手足口病症状都比较轻,不用特意治疗也可以自愈。
不过,少部分的孩子患病后,会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例,并且会有非常小的概率会导致死亡。
3 岁以下孩子尤其需要注意,他们最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
如果孩子有以下 3 种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1. 宝宝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 39℃,常规退热药退热效果不佳,或者体温大于 38.5℃ 并持续超过 3 天。
2. 神经系统异常
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3. 有心衰前的表现
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
呼吸异常:
如安静状态下(体温正常时)1 岁~5 岁>40 次/分钟、2 月~12 月龄 > 50 次/分钟视为呼吸增快,如果有持续或反复出现呼吸增快或有呼吸困难,那么就需要及时就诊。
重症手足口病的患者,病情进展较为迅速,通常在发病后 1~4 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等,需要及时就诊。
所以,可以简单记为:只要孩子体温高于 38.5℃ 超过 3 天或者持续高热不退,出现嗜睡、呕吐、头痛,呼吸增快、肢体抖动等表现,就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
4. 出现了脱水症状
有些宝宝因为口腔疼痛无法进食,甚至无法喝水,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尿量明显减少等等)。
除了海洋球、摇摇车等游乐项目的场所,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也更集中。
幼儿园的大孩子们都放假了,手足口有极强的后续传染性,简直就是「行走的病毒」。
要避免孩子接触患病的孩子,尽量不与他人分享、洗浴用品,避免感染手足口病毒。
如果没有接种手足口疫苗,勤洗手是最好的预防!!!
不仅仅是孩子,大人外出回家后,也要先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
4
孩子患了手足口?
小儿推拿有妙招
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只要发现的及时,用小儿推拿来进行干预,宝宝痊愈的就会更快。
手足口病的推拿手法↓
平肝清肺300次
位置: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平肝清肺就是清肝经+清肺经,两穴同推。
手法:使孩子掌心向上,一手握住孩子的中指,使孩子无名指、食指暴露于前,用另一手的拇指或中指由孩子无名指和食指指根向指尖同时直推300次。(温馨提示:速度要轻快,一气呵成)
清心经300次
位置:位于宝宝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手法:用右拇指从中指末节推向指尖;
作用: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症。
清大肠200次
位置: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作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大肠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防治便秘食积等症。
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与小鱼际交接凹陷处。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或者食指指端按揉此穴。
作用:清火,对于风热外侵的扁桃体炎效果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