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大圍山鎮中嶽村:發展特色產業 群眾走上小康路

瀏陽大圍山鎮中嶽村:發展特色產業 群眾走上小康路

瀏陽市大圍山鎮中嶽村的田間地頭,處處都能看見農民忙碌的身影。

紅網時刻4月22日訊(通訊員 李芸)穿行於瀏陽市大圍山鎮中嶽村廣袤的田間地頭,處處都能看見農民們忙碌的身影,作為農業種植大村,現在是搶抓時間的“黃金期”。鎮村兩級和駐村工作隊因戶因人施策、科學精準幫扶,實施多種形式的“扶貧舉措”,引導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探索出了一條農民增收、產業發展扶貧新路子。

土地“轉”起來 村民口袋富起來

進入中嶽村,可以看到沿路規規整整的池塘、土地,都有不少農戶在“自家”地裡勞作,每天還能收入120元錢。種地收入不高,年紀大了也不方便外出務工。為了讓百姓放心在家也能把錢掙,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積極為百姓“搭橋”,統一把土地流轉起來,引來專業大戶種植蔬菜、荷花等,並由專業大戶與農戶簽訂用工合同,優先貧困勞動力就業,農戶除了有租金可以拿,還可以在家門口輕鬆實現就業。

思路“活”起來 蒸菜原料走出去

中嶽村是瀏陽蒸菜的發源地,每家每戶都會種植便於做成蒸菜原材料的蔬菜,不少本村人更是帶著一身蒸菜廚藝走向了全國各地。為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中嶽村建立蒸菜原材料基地,與蒸菜連鎖店建立合作,通過“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了利益聯結機制,促進了當地貧困戶的增收,目前,在基地打工的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10多戶20餘人,脫貧戶周安興說道,“基地一年四季都需要用人,就業靈活,半年也有上萬元的收入”。該村已發展蒸菜原材料種植500餘畝,蒸菜原材料供不應求,不少蔬菜還在田間地頭,就已經被餐飲店、學校等預訂一空。

鄉村“美”起來 四方遊客迎進來

走進中嶽村魚頭屋場,白牆黛瓦的農房和遠處清幽的竹海交相輝映,青石板路與木橋棧道遙遙相對,潺潺碧水和母子水車緩緩而動,一副美麗鄉村的畫卷在眼前展開。

隨著河長制和小微水體治理的深入推進,綜合運用清淤換水、水系疏浚、生態修復等方式,村域內的中嶽河評為瀏陽市最美河流之一。2019年第一屆醉美中嶽踩溪節的成功舉辦,村民們看到了“生機”,紛紛表示想入股參與運營中來。由村黨總支部牽頭成立旅遊公司,採取“入股+分紅”模式,共有107戶參加,籌資近200萬元。8戶貧困戶也加入其中,既可以在入股的公司取得分紅,也可通過旅遊效應帶來其他收入。

鎮扶貧工作主管負責人易亮表示:“提高脫貧質量的關鍵是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舉措,擴展貧困戶就業渠道,讓脫貧增收具有可持續的動力源泉。中嶽村的脫貧模式就是讓貧困戶具有可持續的增收渠道,下一步,我們將深化產業扶貧拓寬產業路,讓群眾快步邁上小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