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的功绩有哪些?

天地玄黄日月盈


1.开诚议政,颁布历法,统一律法,安定天下。舜帝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开诚办公,精心治国,使四方诸侯心悦诚服,形成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舜典》中说,舜命令各部落酋长,要提高政务透明度,要详细倾听百姓意见。舜颁布统一律法之后,对天下百姓宽大为怀,对危害百姓者则严惩不贷。他先后将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从而使得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莫不称道舜的治国之道。

2.知人善任,选用贤能。舜打破尧帝所不启用的旧制约,举八恺,用八元,流四凶,明事理,把禹、皋陶、契、后樱、伯夷、夔、龙、垂、益、彭祖尽等人全部启用,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别授以官职。如舜让禹管水利,后稷管农业,契管教化,皋陶管司法,伯夷管典礼、祭祀活动,夔管器乐制作。

3.治水安民,功在千秋。尧帝十八年,天下爆发大洪水,百姓饱受摧残。如何使水不再为患,是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尧帝时,曾选用共工和鲧来治水,共工与鲧虽尽心治水,却也不见成效。舜继位后,十分怜悯百姓的痛苦,希望早日解救百姓于水患之中,果断地召用鲧之子禹来治水。在舜的大力支持下,禹总结了共工、鲧在治水中单纯以堵的方法,采取疏导的方式分流洪水,最终治理了洪水。

4. 注重道德教化,推动社会进步。上古时期,人类尚处于原始的蒙昧野蛮状态。舜在青年时期,便以孝行、德义名闻天下。舜做了帝王后,更加注重提高百姓的道德规范和修养,大力宣扬父义、母慈、子孝、弟恭的道德观念,通过宣扬这些内容,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辨别人间的美丑善恶,逐渐改变原始的野蛮状态。

也正是因为舜的诸多历史功绩,他才会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世代享受人民的赞美与祭祀。


碧落晓蓝说历史


“舜的功绩有哪些?”

舜,亦称“帝舜”、“虞舜”。

在上古先王里,舜大概是功绩最伟大的一个。

所以,魏征所撰《九成宫醴泉铭》里,吹捧唐太宗李世民“功高大舜,勤深伯禹”——功劳高过帝舜,勤勇甚于大禹。

关于“舜”,古籍里讲述最详细的,大概非《史记.五帝本纪》莫属。原文不短,恕不详引。

概括地说,舜的功绩大致如下——

第一,舜的父亲和继母对他都不慈善,可他能以自己的孝行感动全家和睦相处,致使生活蒸蒸日上,且无奸佞作为。

第二,在帝尧对舜考察期间,他稳步推行五种伦常礼教;整饬百官各行其责;并展四方之门以迎各方诸侯来朝;还亲入山林川泽摄行祭事调和阴阳。

第三,舜继帝位后,依天象以勤人事;观察北斗运行辨别四时节令物候;以“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料理与民生有关的“七政”;还以五种瑞玉祭祀六宗之神;并且发现了大禹。

第四,舜东巡泰山祭天,接见东方君长统一历法;还整齐音律和度量衡;修定五种礼节;规范不同等级臣下入觐所献礼物。

第五,舜南巡西巡北巡,规定五年巡狩一遍;期间四年按方向所有诸侯朝京一次;巡狩和朝见中论功行赏。

第六,以画象的象刑作为主刑;以流放之法代替“五刑”;以鞭笞作为惩治办公有误的刑罚;可以用“金”赎刑。

第七,流放共工到幽州;流放欢兜到崇山;窜逐三苗到三危;流贬鯀到羽山。判处此“四罪”,天下皆服。

第八,舜前后任命了二十二位贤能之人担任适合的职务。又把一部分不服从管理的苗民迁去了北方。

舜三十岁时被尧任用;摄帝位三十年;即帝位又五十年,而后“陟(zhi)方”,就是“宾天”了。

司马迁的《史记》,写于公元前100年前后。他写《五帝本纪》,包括舜,依据什么呢?

他主要依据的是“六经”,特别是其中的《尚书》。除此之外,他还参照了《左传》、《国语》、《世本》等先秦古籍。

先秦古籍中,对舜记载最详细的,是《尚书.尧典》。

汉代的时候,有人献给皇帝《古文尚书》,就是躲过秦皇焚书保留下来的用先秦文字写成的《尚书》,其中有《舜典》。郑玄以后的学者们做了反复研究,认为,《舜典》其实是《尧典》的最后一部分拆分而成。晋代,又有梅赜所献的伪孔传《古文尚书》,《舜典》一篇,只是被伪造了二十八个字而已。

所以,后世说到舜,基本都以《尧典》记载为基准。

如何看待“舜”这个人物?

大致可以参考如下几点——

第一,古籍中最早出现“舜”,是在《天问》中,应该比《尧典》还早。

《天问》成篇,当在春秋中前期,并非屈原所作,只是后人认为是屈原的作品。

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成书的《国语.鲁语》中,亦将“舜”作为商族的始祖神。

第二,“舜”最初应该是商族的始祖神。

《天问》里,“舜”是商代的始祖神,与商代ト辞中高祖“夒(nao)”相当。

王国维考证,“夒”,几经形讹,成为“俊”。《山海经》中,已将商族先祖写作“帝俊”;又由声类同而作“喾”,《山海经》中亦见之,是为帝俊分化之一;后又分化为舜。

《孟子.离娄下》说,舜“东夷之人也”。

《墨子.尚贤中》亦云,“舜耕历山”。《水经注》说,历山在雷泽,今山东境。

晋代郭璞以后,特别是近代学者,根据“俊”“舜”音转及各种资料,大多赞成“舜”即“俊”。

总之,“舜”最早是东方鸟夷族的商代始祖神是可信的。

第三,“舜”的地位后来发生了变化。

《礼记.祭法》,将商族始祖神改成了喾。

《帝系》中,喾又进一步成为挚、尧、商、周四族的共祖。舜,“降格”成了与喾并立的颛项世系下的一个裔孙。

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形成了“尧、舜、禹”成为前后禅让的三代圣王。

特别是儒家,把“尧舜禹”抬升到万世楷模典型圣道的高度。

第四,《中国大百科》关于“五帝”的评介值得参考。

其大意是,五帝是上古先民对祖先崇拜流传下来的传说。但传说往往有历史的影子。

《孟子》说,舜“生于诸冯(现在的诸城),迁于负夏(现在的濮阳),卒于鸣条(现在的开封)。


据此来说,“舜”很可能是上古时期黄河下游东夷部落一个有名的军事首长。其作为商的远祖,所处的时代,大约与禹同时。

舜和尧,成为东方夷族的主要代表,并在与西方夏族有过长期交往后——这个交往,是从黄帝时期开始的,最终在黄河中游地区结成了部落联盟。

舜和尧,以及禹,先后交替担任了部落联盟军事首长。

这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三圣传授”的时代。

实际上,这个时代,也是中国上古父系家长制氏族部落联盟的实现及解体的过程。


一老沈一


舜,一直以来都是与尧帝并称为传说当中的圣王。相传舜的家世比较卑微,虽然传是颛顼(zhuān xū)的后裔,但是五世为庶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舜的遭遇也不是那么好,父亲瞽叟(gǔ sǒu)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瞽叟(gǔ sǒu)续娶了一个老婆,继母非常争气给瞽叟(gǔ sǒu)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

这个家庭不得了咯。舜的生活可以说暗无天日啊,他的生活处于“父顽、母嚣、弟傲”的家庭环境里。可以说没妈的孩子没人疼,在舜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了。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然而舜却以德报怨,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的孝顺;与弟弟十分的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每次舜在家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的逃避,等到情况有所好转,马上又回到他们的身边,尽可能帮助他们,所以才有“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身世如此的不幸,生存环境如此的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面。

因为有着这么好的品德,舜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无论他走到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他。没过多久,在他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村落。当时的部落联盟领袖尧年纪已高,就要选择继承人,大家都极力推举舜。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了避免所托非人,有派人侍奉舜左右,观察他的德行,并且让舜管理百官,观察其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查,发现舜是一个人才,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才禅位于舜。

舜不负众望,执政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顿时社会上诞生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了历法,让农民更好的农耕,又举行了祭祀上天、天地四时、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这是收权的手法,再选择一个好日子,召见各地的诸侯们,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尧死后,舜在政治上又进行了一番改革。舜任命禹担任司空,掌管治水的权利;命后稷主持农业,掌管农业;命夔为乐官,执掌音乐和教育等等一系列的举措,可以说是社会分工了。还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百官的政绩,根据三次的考核结果对官员进行升迁罢免。经过了这些政治改革后,官员职守分明,建立了辉煌的业绩,百业兴旺。

等到舜老了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于是确定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且由禹来摄政。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