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這麼重視家訓?

家訓的魅力


原始華夏大地民族文明古國,古老中國文化歷史最悠久而漫長,乃是凡塵人間世界普賢大國,古聖先賢文化傳承真諦普天下,萬古千秋歷代年間照人心。世外明師德高望重出聖人,多如雲鬥普賢興國安邦,世俗民間賢德聖人普多見,百種民族家喻戶曉重賢孝德。歷朝年間各位聖人百孝賢,家族門庭子孫眾望德位高,拜明師受教真理智慧得天道,弘揚古聖賢德文化真諦普民間,祖國華夏盛世強大民族和諧家庭美滿,歷經多年光陰功名成就坐高堂。歷朝年間敬天祭祖國運昌盛天下和,歷代家族傳承尊老敬賢孝為貴,普天之下祥和百姓五穀慶豐登。歷經漫長光陰歲月傳承萬千年,孔孟出世弘揚民間各地講聖賢古文化,啟發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社會道德修養及家庭教育,弘法輔國安邦和諧盡忠孝義,祖國華夏民族繁榮昌盛興家業,光陰歲月留得芳古照人間。歷朝年間華夏民族傳承儒家思想,弘揚傳統道德文化普及教育,忠、孝、賢、德、仁、義、禮、智、信,民族家教傳承尊老敬賢愛幼普天下,人心向善和諧社會愛祖國大家庭。歷代各氏家族男人立志頭頂天,門庭女人三從四德賢惠守家園,傳承祖訓子孝孫賢興國安邦閤家歡。


齊心合道普賢路


什麼家訓?

家訓,是指家族中長輩對子孫的垂誡與訓示。



曾國藩為什麼如此重視家訓?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那個時候,曾國藩身居要職,公務繁忙,長年在外,無法直接教育督促子女,寫信成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於是,便有了流傳後世的《曾國藩家書》,也就是曾家的家訓。其實,這是曾國藩的書信集,該書信集近1500封。內容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曾國藩十分重視家風家教,即使工作到深夜,也要抽空閱讀子女書信。他對兄弟、子女嚴格極其要求。比如:他從不准許子女睡懶覺,不準子女攢錢買田,不準穿華美衣服,不準訓斥僕傭,不準輕慢鄰居,不準仗勢欺人等等。妻子女兒跟他同住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府時,他規定她們白天下廚做飯菜,夜晚紡紗織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曾國藩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身教重於言教,曾國藩每天日理萬機,自晨至晚,勤奮工作,從不懈怠給子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擬。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堅持不懈。他所寫日記,直到臨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俗話說,富貴過不了三代。曾國藩的教育思想對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響。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餘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沒有出一個紈絝子弟。

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其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這也正是曾國藩重視家訓的重要原因。



李白桃紅


說到曾國藩重視家訓,就要先了解一下家文化。

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庭,家文化是家庭建設所特有的文化。家文化包括家風、家訓、家教、家規、家法、家學等,其中家風是一個家庭在長期生活個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行事風格和精神面貌等,家風是內在的、抽象的,她通過家庭成員的言談舉止以及行事處事等表現出來。家訓則是一個家庭中,長輩用文字留給晚輩或後人的告誡、警示,她是具體的、可執行的。家風、家訓等共同構成一個家庭相對穩定而又世代承襲的文化。家風和家訓在家庭傳承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家訓有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熹的《朱子家訓》,王陽明的《示憲兒》,以及曾國藩家訓等。曾國藩重視家訓,是因為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深知家訓的重要性,留下家訓對兒孫後人予以時時警示,也是作為家中尊長的重大責任。中國古代很多大家族都留有家訓,它即是各自家庭的文化傳承,又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人們越來越忽視家訓的重要性,家風、家訓、家教缺失,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的缺失。家風、家訓看似是家庭內部的建設範疇,但她們對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文明風氣等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家可以看看俺們韓氏家訓(十八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