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要為了省錢而降低生活質量”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總體而言,我是不認同這句話的。

我覺得這句話大多數年輕人才會這麼說,現在30歲以下的是90年以後出生的,他們有深刻記憶的時候,正處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年代。對於貧窮的記憶基本沒有,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生活質量跨越式提升。會給他們造成一種思想上的錯覺,覺得明天肯定會比今天過得好,今天花出去的錢,明天會雙倍的賺回來。所以,才會出現“人,不要為了省錢而降低生活質量”的言論。受西方消費觀念的影響,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中國人量入為出,未雨綢繆的良好品格被束之高閣。

作為一個80的人,我雖然不像父輩、兄輩那樣吃過那麼多的苦。但小時候物資相對匱乏年代的記憶還是比較深刻的,記得88年,當時家裡蓋房,父母結婚也才不到10年,積蓄很少,為了蓋房省錢,很多事都要親力親為,甚至最後東西屋和北屋的吊頂,都是我和爸爸利用暑假自己弄的,說出來很多人都不太相信,當時父親先活好灰,吊頂時,站在架子上,我就在下面幫忙拿東西,遞灰,邊上聽著收音機“孫敬修爺爺講故事”。蓋東西屋也是如此,父親當大工,我當小工,那年我才7周。暑假過完了屋也蓋好了,父親說帶我去外面玩會兒吧,於是,我們帶了開水和烙餅去十三陵水庫邊坐了一下午。哎,小時候確實挺窮的。所以,從小我就養成了攢錢的習慣。平時的零花錢,會省下一點,幾分、幾毛的攢著。記得,初中是特別流行花襯衫,我也非常想要,可家裡的情況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跟家裡張口。但特別的喜歡,於是我就花光了攢了多年的零花錢自己買了一件。平時省下的,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就會是一筆額外的財富。

但現在的社會生活畢竟提高了,如果說現有的生活質量還比較滿意,同時對於自己的資產也有長期的規劃,也確實可以不用為了省錢而降低生活質量,只要按現有規劃推進就可以,無需再刻意為了多省錢,而強迫自己降低生活質量。隨著收入的增長,生活質量必然會有所提高,做好長期的規劃。比如我原來每月5000存3000,現在8000存5000,每月開銷會多出1000,那這1000就可以用於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說現在8000還存3000,每月開銷多出3000用於提高生活質量。一定要注意保持收入和支出的動態平衡,在保證適當的節餘的情況下,就沒必要再繼續省錢,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了。畢竟人活著總還是要有點追求的,不能活成“葛朗臺”式的守財奴不是。


稻草2095


不認同這句話。原因是 人,誰有頭髮願意裝成禿子!人,為什麼要省錢,為了省錢而降低生活質量?不就是因為孫女穿她奶(小腳)的鞋,前(錢)窄。

大多數四O五O後的人,都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所以至今仍然保持著勤儉持家,節約東西的傳統習慣。對於大手大腳的消費行為確實看在眼裡,很不習慣。不是Te們不懂得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而是節約已成習慣。

年輕人所欣賞的月光族和靠借貸來生活,憑的是年輕,花了還能繼續掙。孰不知,這種做法其實就是缺少長遠計劃的短視行為。這次疫情期間,加上節日有人長達三個多月沒有工作,立馬斷了生活來源。還有什麼房貸、車貸和學貸等借貸項目,暫時都無法按時嘗還,一時間叫苦不迭,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人只要生活能夠保持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前提下,省錢還是很有必要的。普通百姓都明白,開源與節流並重,當然是家庭收入的最理想情況。但是進錢的途徑畢竟是有限的,而支出若不加以節制,出現家庭財政危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為了省錢而降低生活質量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沒有辦法的辦法。尤其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情況下,草民百姓更應該未雨綢繆,增強個人抵禦風險的能力。省錢並不是什麼恥辱事,降低生活質量只要不影響家人身體健康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該如何選擇,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並沒有任何人來約束和限制的。(2020/04/27)


吉祥如意


你好,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不要省錢而降低生活質量,比景人來世上,就幾十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擔是、生活條件差的,那就另說著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