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燴飯:歐洲人吃大米的歷史

意大利人被稱為歐洲的中國人,兩國人民都重視家庭,生活習俗上有眾多相似之處,好玩的是,意大利的很多飲食習慣據傳都是來自中國、比如披薩,意大利麵,以及意大利燴飯。

意大利燴飯在北部的米蘭地區特別盛行,在米飯中加入大量的黃油和乳製品,口感柔軟溼潤,別有風味。

於是有人認為,這種米飯源於馬可波羅,是馬可波羅在中國品嚐過後帶回意大利的。

意大利燴飯:歐洲人吃大米的歷史


但從歷史學考證來說,這種民間傳說卻不太靠得住,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很有爭議,早在馬可波羅之前,歐洲人其實對大米也並不陌生。

800年時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半島,在瓦倫西亞開闢了歐洲最早的稻田,大量種植稻米。1238年阿拉貢國王收復了瓦倫西亞地區,對於民族情感和實際威脅,水稻就和阿拉伯人一起被趕了出去。西班牙逐漸停止了種植水稻。

但是當時地中海的東岸仍然在水稻,一直到14世紀都有西歐各國進口稻米的記錄,不過規模不那麼大而已。

意大利燴飯:歐洲人吃大米的歷史


就是說歐洲人吃大米其實也挺久的,不用非跑到中國才能接觸到炒米飯這種吃飯。

從15世紀開始,意大利也開始種植稻米,作為一種廉價食品對外出售,最廣泛的時期,從北部的倫巴地一直到南邊的西西里,都大量種植大米。

除了大米還有小米,小米在當時的歐洲作為一種雜糧被種植,小米的儲存時間非常長,所以和中國一樣,小米經常用在軍糧儲備方面。16世紀的威尼斯喜歡在意大利半島的各個要塞儲存小米,18世紀末的一名耶穌會教士到中國以後,看到中國人吃小米的辦法以後非常感嘆,歐洲人吃小米的加工辦法太粗劣了。

意大利燴飯:歐洲人吃大米的歷史

威尼斯軍械庫


不過大米和小米在歐洲民間上並不受歡迎。很大程度上,大米和小米只是作為一種救災食品,除了少數富人喜歡吃一點牛奶拌米飯外,在饑荒時期,歐洲人會把米粉摻進其他麵粉製成平民食用的麵包,據說特別頂餓。

在當時的意大利,為了恥笑他人,人們往往會說某個人“貪便宜吃白粥”,因為“吃白粥”和遭恥笑,在意大利是一語雙關的文字遊戲。久而久之,米制品在當時的歐洲就成為廉價低賤的象徵。

而在當時的亞洲,情況卻恰恰相反,在印度果阿,歐洲殖民者們世代定居,卻發現當地人吃米飯的習俗甚至影響到歐洲移民,有些葡萄牙人已經開始喜歡吃米飯,勝過吃麵包。而在日本也是如此,雖然在兩季稻米之間,日本人也會種大麥和小麥,但卻覺得這些穀物難以下口。

意大利燴飯:歐洲人吃大米的歷史


在全球化時代開始之前,各國人民似乎都頑固的認為只有自己的食物是最好,清朝派到日本的留學生會覺得當地人吃的壽喜燒難以理解,歐洲人也對在中國吃到的美味佳餚滿是吐槽。

不過,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會認為,能打開心靈的品嚐別國風味的美食,無偏見的享受世界各地的美食,這樣的人才最適合這個年代,吐槽“吃漢堡不如肉夾饃”並不能表現你的愛國,只能說明你這個人見識少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