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北京法源寺》:且看一位罵世作家的醒世之法

小說《北京法源寺》的作者李敖可謂是位傳奇人物。李敖生於1935年,他小時候曾在北京讀小學,後來到了1949年的時候隨父母到了臺灣。後成為了臺灣著名的作家,近代史學家。他的著作主要是《李敖大典集》80卷,約3000萬字,除此之外他還開設了許多的電視節目。李敖為人十分專橫,為人揮灑自如,情感上有時喜極而泣。他一生為戰士,樹敵無數,世人對他的攻擊多於對他的稱讚。李敖一生勤耕,著書多才,終身風采奔放深情。他是一個傳說,也是一本大書。2018年3月18日,李敖因腦腫瘤逝世,享年83歲。

李敖《北京法源寺》:且看一位罵世作家的醒世之法

李敖在這本書中,用小說的姿態寫維新變法的歷史,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變法中最出色的人物都是所有舞臺上登場了,他們在中國的新構想和對中國革命的努力,對跑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的柴火點燃。故事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歷史教科書上都看過。精彩的對話,有康梁之間的,梁譚之間的,譚王(大刀王五)之間的,有講佛法的,有講“死”法的,有講改革之法的。北京法源寺是單純的歷史小說,那是透過李敖的理解,那波瀾壯闊的歷史書的革命運動剝離,立體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是距今約100年,其歷史也不是過於久遠的,字裡行間仍先驅者們的胸部的熱感覺,無所畏懼的精神。

透過《北京法源寺》看到的是人世間的善念,社會變革和廣袤佛法。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看法源寺背後的善念

在開篇一章中,有康有為和佘法師關於善、偽善和正當理由的論述。康有為認為善就是善,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肯定;大師認為做好事是好的,有些人有做壞事的心,但得到的結果是好的,有些人想做好事,不去做,但只是說不好,做好事,有好行為是好的。法師的觀點有點過於寬容了,似乎它不同於現行的法律,犯罪的主觀故意,沒有故意,雖然客觀上造成的損害不叫犯罪,但卻被判賠償。但是麥琪有自己的理由,人類的心是難以用一個標準來判斷心是善還是惡。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中,很難說人們是出於善意還是出於偽善。因此,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好是壞,他或她是否應該原諒做錯事的人,並不是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做得很完美的事情。小的不一定不好,大的不一定好。所以,用麥琪的話來說,即使不是發自內心的善舉,至少也是一件好事。既然我們有了好的結果,我們也就只好點點頭吧。

順嘴說一句遠的,當一個男人與女人相愛的時候,女人有時會說我想要什麼東西。而男人自然會回答說當然可以,但女人經常會無理取鬧,說:“這不好,你也不好。”所以說既然這個男人做到了他該做的,對別的方面就不必強求了,如果對你做的真的不好,那就只能怪你自己。人和人是有區別的,接受這之間的差異吧。

有時候女人會說我想讓你做點什麼。那人又回答說:“好的。”但你又沒能完成,對方又說:“你看你,既然答應了人家,開心點做吧,幹得不甘的樣子,這樣一點都不好!”所以說,既然都答應別人了,就認真的做吧。違背自己內心的行為使人心裡是極度痛苦的,這次就算勉強完成了,以後你又該怎麼辦呢?

社會之變革往往意味著巨大的流血和犧牲


譚嗣同能走卻不能走,能免死卻能死得明志,還通過日本朋友的口中講述了王母和田光的故事,稱讚這是中國古典硬氣的文人。譚嗣同採取行動的原因,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為了證明中國的改革道路是被死亡所阻擋的,是為了用清政府的利劍來傳播革命思想”。在某種程度上,他的目標實現了,接著是辛亥革命、大革命,甚至是共產主義革命。

但這本書也表示,光緒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皇帝死了,但是,死亡並不能解決問題,皇帝在他眼中是分解的象徵,是清族與漢族之間的壁壘。光緒皇帝為拯救他們的國家而犧牲,這就是成千上萬的愛國主義的象徵,他為國家的進步而死,為了進步而犧牲的皇帝,讓我們非常敬佩!

李敖《北京法源寺》:且看一位罵世作家的醒世之法

從革命者的角度看,改革者並不比既得利益者好,從王安石到光緒皇帝。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地位低下的人,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一個背景顏色,統治集團中的任何一個或兩個人的意識,如果它是一個個體,這是毫無用處的,這個人或者小組的負責人,除非整個集團改變顏色,但整個集團改變顏色不容易談論嗎?既得利益集團的保守主義長期以來阻礙了這種可能性。

這兩種觀點,都是我們的祖先為了我們國家的進步所反映出來的,同樣引人注目。現在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來面對中國的巨大變化。我個人認為,今天的社會不同於過去,改革是一種值得相信的力量。然而,中國的背景並沒有改變,改革的道路充滿了障礙。百無聊賴的是書生,恨權的不是政客,而是思想。

佛法無邊,法源寺的佛法緊緊貼合著時代背景

這本書裡有很多佛教思想。最重要的是,所謂的佛教的規則——素食、拜佛、燒香、磕頭——都是形式。這不是真正佛教思想的精髓。正如書中所述,一個真正瞭解佛教的人應該出生,然後進入這個世界。在獲得了思想的本質之後,他或她就可以把這些正式的東西拋到這個世界,從出生開始就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所謂破除凡間,也包括破除這些所謂的佛法。當佛教真正值得人們接受時,它教導人們要善良。認為成為一個素食者並不難纏是荒謬的。《僧人犯法吃肉救國救民》一書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濟公和尚的故事也有這樣的含義,所謂的酒和肉通過腸,心停留在佛。既然佛法的真理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幹麻就必須以體面的形式製成。

李敖《北京法源寺》:且看一位罵世作家的醒世之法

世間對宗教的看法有一種是,宗教只是一個人們為了教育、激勵和啟發而創造的故事。這是一種教導人們善良的方式,也是人們為自己尋求精神安慰的方式。一個人每天出門前都要拜佛,這一天有信心,有些人讀過的書心態好自然不必太求助於菩薩,但有些人認為這樣比較有效,那也不錯。基督教讓人覺得神父承認自己的錯誤,反省自己,很好!如果我們多這樣做,社會氛圍會更好,甚至更好!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今天的宗教離這樣的理想還有一段距離,

世界上有太多的地方在宗教上產生了太多的衝突,有太多的流血和眼淚。而且,有時沒有思想的人更相信宗教,有依賴的心理,一切都是菩薩對神好神,所以很容易被人煽動利用,所以從最初的理想是更無限的。

結語:


李敖的這本《北京法源寺》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批判性思維,更多的是拋出一些現象引得大家深思罷了,不得不說他的做法還是得到了認可的,《北京法源寺》一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李敖為人雖然狂狼,但他還是又他的魅力之處的。

當然,關鍵是不要放棄這本書。它可能是欠考量的,也可能是深思熟慮的。但這本書的重點是一個人的死亡,譚嗣同的死亡。毫無疑問的是李敖認為自己是一個革命者,一個像他書中李世立那樣的人物,但他關注的是譚嗣同。整篇文章都是用來寫一個人的死,一個好中國人的死。你可以看到李敖和魯迅一樣對麻木的人的無助和悲傷,也可以看到李敖一樣對譚斯同中國人的志士的尊重,更可以看到李敖自己改變中國的願望和獻身的決心。這樣的李敖是值得尊敬的,因為在今天的中國,短缺的不是奸商,而是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

李敖《北京法源寺》:且看一位罵世作家的醒世之法

有時候我不知道哪個才是真正的李敖,那個在屏幕上又笑又罵的李敖,還是那個在字裡行間表現出責任和落寞的李敖,又或者兩者都不是。不幸的是,在中國大陸,即使是李敖這樣的人也很少,流行的是韓寒,流行的是郭敬明,流行的是YY人,畢竟不是因為是國家本身不產生天才的土壤,而是因為沒有天才生長的空間。

幾百年過去了,中國人的衣服和服裝都變了,心還是一樣的,但是像魯迅、李敖等人能夠真正意義上站出來吶喊的人卻都漸漸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