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又名烏蘭哈達、昭烏達、因城區北部有一座褐紅色的山峰而得名。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南與遼寧省朝陽市接壤,西南與河北省承德市毗鄰,東部與內蒙古通遼市相連,西北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交界。
先秦時期,活動在赤峰的主要是東胡民族,戰國後期,燕國在邊境修築長城,北長城從赤峰南部穿過,現遺址在松山區夏家店鄉,但因受到開山採石等嚴重人為破壞,這段燕長城遺蹟已岌岌可危,面臨消失。時赤峰南部為燕之右北平郡,治所在今寧城黑城。
隋唐時期,赤峰市屬饒樂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遼代,赤峰全境屬於上京臨潢府和中京大定府。上京是遼王朝的首都,中京是最大的陪都。
金代,全境屬北京路。元代,屬中書省的上都路、遼陽行省的大寧路、全寧路和應昌路。明代,前期屬大寧都司,後期屬奴兒干都司所轄的兀良哈三衛。清代,大部屬昭烏達盟,部分屬卓索圖盟。民國前期,全境先後屬於熱河特別區(後改為熱河省)。
抗日戰爭時期,熱河省全部淪陷,赤峰全境屬偽滿洲國熱河省。民國後期至建國前,南部屬於熱遼行政公署設置的熱中專區、二十二專區和熱遼專區;北部先屬東蒙古自治政府設置的“昭烏達省”和熱北專區,後屬昭烏達盟。統屬熱河省,為東北四省之一。
1949年至1955年,北部為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轄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右旗、克什克騰旗4旗和林西縣;南部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和寧城、赤峰、烏丹3縣及赤峰市屬熱河省。
1956年,熱河省撤銷,其所轄敖漢、喀喇沁、翁牛特3旗,寧城、赤峰、烏丹3縣劃入昭烏達盟,昭烏達盟人民委員會由林東遷駐赤峰。
1969年7月5日,昭烏達盟從內蒙古自治區劃歸遼寧省。1979年7月1日,昭烏達盟由遼寧省劃回內蒙古自治區(被某人要回)。
1983年10月9日,全境稱昭烏達盟,轄阿魯科爾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騰、翁牛特、喀喇沁、敖漢7旗,林西、寧城、赤峰3縣和赤峰市。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昭烏達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其所轄地域與原昭烏達盟所轄地域相同。新建立的赤峰市設3區,管轄7旗2縣,即:紅山區、郊區(今松山區)、元寶山區;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漢旗;林西縣、寧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