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凉?

读《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凉?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原名张迺莹,1911年出生,1942年去世,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在鲁迅支持下发表小说《生死场》出名,其一生短暂孤苦。

《呼兰河传》是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写于香港。茅盾评价它:“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读《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凉?

《呼兰河传》全书共7章。第一章写家乡呼兰河,1920年代的呼兰小城,严冬封锁大地,满地都是裂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十字街,从十字街首饰店、李永春药店、东二条街的火磨,到龙王庙里的小学,一幅众生相浮现笔端。

第二章讲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从跳大神开始,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野台戏子唱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带读者走进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人们精神世界,真实反映了当时东北小城民众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萧红写到了自己的家,充满她童年全部乐趣的张家花园,还有疼爱自己的祖父,祖父教她念诗,给她烧小猪,烧鸭子,在祖父的呵护下,萧红无忧无虑的一段童年生活。

从第四章开始,萧红的笔调转换,文中多处用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用荒凉诠释生与死的麻木,人与人之的冷漠。

读《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凉?

第四章讲述了团圆媳妇的故事,一个成天乐呵呵的12岁的女孩被家里买来当媳妇,就因为看着比较大方,不怕生,遭到婆家一顿顿毒打,被折磨成黄瘦的病人,最可怕的是没有送去治病,而是用了各种土方法,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不断折腾,小团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这样被生生的折腾到死。

第五章,萧红讲了她的怪二伯,一个老光棍,性情古怪,不与人交流,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聊天,遭受凌辱去跳井和上吊,反而成为众人的笑料。

第六章,萧红讲了磨坊里冯歪嘴子一家,这是位穷困又善良的人,他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和妻子住在四处漏风,只有稻草的破房子,受尽了冷嘲热讽,即使如此,哪怕在妻子也被冻死之后,冯歪嘴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孩子都成了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漫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读《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凉?

《呼兰河传》最后正如萧红写:从前的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读完萧红的《呼兰河传》,会让人沉浸在她的艺术魅力里,感受她笔下的终生,对风景的描述,对人性淡淡的讽刺。

对于萧红作品被评价为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读《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凉?

萧红曾这样解读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19岁离家,每段感情都有遗憾和无奈,总是身不由己。

1942年,萧红在香港法国医院去世,遵照她的遗愿:身后要能看到大海,端木蕻良带着笔、墨和装有萧红骨灰的一只花瓶来到浅水湾的一个山坡上,把骨灰瓶深葬之后,亲笔题写了“萧红之墓”的木牌。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读《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的人生为何如此悲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