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原來是場甜蜜的“持久戰”

編者按

“世界讀書日”前夕,讀者的購物車裡究竟放了哪些書?京東數據顯示,加購品類佔比最高的是童書;在疫情期間的一些“雲上書展”中,親子閱讀的主題備受關注;去百度搜索“親子閱讀”,會出現接近2000萬條搜索結果,各種以親子閱讀為話題的線上線下活動更是豐富多彩。

2019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0至8週歲兒童家庭中,平時有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68.7%。可以說,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認識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而如何科學地進行親子閱讀則是更值得討論的話題。

親子共讀,原來是場甜蜜的“持久戰”

從小培養閱讀習慣

通過採訪發現,受訪者對“親子共讀越早越好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几乎是眾口一詞,都認為越早越好。一直從事圖書工作的孟女士表示,親子閱讀是對孩子智力最好的開發方式,沒有之一。思想重視,時間投入,金錢投入,開始越早效果越好。來自北京的萬女士也同樣認為親子閱讀越早越好,孩子不會說話時,可以只聽。這起到了輸入詞彙積累詞彙的作用,還可以豐富早期與嬰兒互動內容。

來自北京的馬女士不僅認為親子共讀越早越好,還有更深層的思考,她說,這不只是一個內容輸出輸入的問題,也是一次難得的親子交流時光,可以進一步密切親子之間的關係。親子閱讀不是一項任務,而是享受,親子閱讀也不只是大人讀給孩子聽,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可以從大人讀孩子聽到與孩子共讀,再到孩子讀大人聽慢慢轉換,讓孩子在讀書中體味快樂,增長知識,擴大識字量。

來自江蘇南京的張女士對女兒的教育一直很關注,有一件事是她一直堅持的,那就是睡前的親子閱讀,已經堅持了13年。她會為孩子創建一個安靜、溫馨的閱讀環境,規定固定的閱讀時間,讓閱讀有儀式感。在家裡裝修時,甚至放棄了電視背景牆,而用書櫃代替了電視。給孩子一個真正的閱讀空間,像圖書館一樣,四周除了書還是書,最多伴點輕音樂。這樣,孩子會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段,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時間久了,孩子的閱讀就養成了一個習慣。

短評

雖然國內很多教育專家說,孩子越早自主閱讀越好,可是“早一點更好”的觀點,並沒有充分的科學研究證據支持。但從實踐來看,父母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還是從小培養比較容易。只要孩子從現在做起,養成閱讀的習慣,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人肉故事機”終獲解放

“媽媽,再講一個故事好嗎?就一個,保證是最後一個了,求求你了……”這樣的睡前故事場景,想必很多家庭都會出現這一幕。來自河南鄭州的趙女士說:“每天的睡前故事真是讓人頭大,看著女兒可憐的小樣兒,老母親迅速又在腦海裡搜索了一個故事,開始口乾舌燥的‘人肉故事機’模式。”趙女士的女兒目前在上幼兒園大班,疫情期間居家時光基本都是靠親子閱讀打發時間。她說,在女兒上幼兒園後,因為認字有限,從繪本開始入手,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於是開啟了“人肉故事機”的解放過程,現在的睡前故事場景已經切換至睡前共讀場景。

來自北京的張女士,最近在讀一本商業帝國Lego的兒童傳記《From an idea to LEGO》。她分享了自己之前親子閱讀失敗的經歷:“娃很小就開始聽故事,每次老母親自己捧著書讀得繪聲繪色很起勁,但缺少有效互動和引導,相當於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結果娃沉溺於故事情節和故事結局,渴望一直聽不願意被打斷和討論,內心思想活動豐富表達能力進步很緩慢。同時,因為沒有指著書中文字讀,錯過符號敏感期,認字和自主閱讀也比較晚。”來自北京的欒女士也深有同感,她三歲的兒子只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中間如果問他問題或者讓他來講就不太願意。所以現在有意鍛鍊他自己講故事。

短評

需要區分“聽故事”和“親子一起讀”。孩子在養成自主閱讀之前,完全可以聽爸媽讀故事。孩子聽得多,聽懂的書面語也會更多,更有助於為自主閱讀建立基礎;等將來能夠自主閱讀,再適當引導閱讀方向。

爸爸去哪兒了?

在很多家庭中,父親並不是照顧、教導孩子的主力,甚至出現了“喪偶式育兒”的說法。在親子共讀中,爸爸的身影似乎也很模糊。來自北京的王先生坦言,他們家的現狀就是:媽媽讀書,爸爸陪玩。像這樣“配置”的家庭不在少數。

但也有很多家庭在親子共讀時,特別注重父親角色的參與。馬女士家就是這樣,她說:“我覺得閱讀不只是媽媽的事情,一定要讓爸爸參與其中,尤其對男孩而言,孩子和父親之間可能會有更多的話題和共同的關注點,既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探索、冒險的精神,也能進一步增加父子之間的感情。我們家親子閱讀也不只是母子之間的閱讀,爸爸都會參與其中,分工也略有不同,比如說我陪孩子讀得更多是一些故事類的圖書,一起角色體驗,爸爸則會陪孩子較多地讀科普類的書,父子倆會探討很多的關於太空、宇宙、火山的知識,有時候也會結合著書本內容看一些紀錄片。”萬女士說,爸爸雖然也會參與親子閱讀,但媽媽確實參與得更多。可能我們家爸爸理工男的原因,本來就沒有媽媽更喜歡閱讀。

短評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說,非常重要。親子共讀不是母子共讀,父親們千萬不要錯過這段美好時光。

分級閱讀很有必要

在談到親子閱讀的內容,怎麼階段轉換時,馬女士說,兒子五歲左右時對火箭對太空對火山地質特別感興趣,所以就給他買了很多科普類的圖書。親子閱讀的內容,不必強行強硬地進行轉換,而是要根據孩子的成長髮育和興趣愛好順其自然。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始終保持對閱讀的興奮和興趣。這其實還涉及如何選書、分級閱讀的問題。

如今,很多重視孩子英語啟蒙的家長都聽過英語“分級閱讀”,但對中文閱讀分級知之甚少。國內第一個中文分級閱讀學術標準於去年正式發佈,這是首都師範大學兒童文學教育研究基地主任王蕾帶領團隊歷時3年的研究成果。這個成果緣於該團隊2014年承擔的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分級閱讀與兒童文學教育研究”,是國內高校首箇中文分級閱讀國家級學術項目。

孟女士因為工作的緣故,多年跟圖書打交道,所以一直很關注親子閱讀,她認為選對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很重要,因為兒童本身對圖書並不存在自主選擇的能力,應該讀什麼書又應該怎麼讀書都取決於家長的選擇。

“分級閱讀作為發達國家一種成功的青少年閱讀模式,目前中國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散見於一些機構如檸檬閱讀、考拉閱讀等在推廣,當前,中文分級閱讀還是襁褓之中的新生兒,標準、產品等仍是雛形。所以中文分級閱讀標準統一化很有必要。”她說。

短評

分級閱讀是世界範圍內通行的科學閱讀範式。“分級閱讀”其實就是解決“什麼年齡的兒童讀什麼書”這個問題。誰來分?分什麼?怎麼分?如何確定一個有效可行的標準定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否則只是“一紙空談”,或者只是一張“指導性”的書單目錄。

親子共讀,原來是場甜蜜的“持久戰”

作者 _ 《團結報》記者 陳曉燕

本期編輯 _ 郭昊天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