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師宗縣:水潤五龍 驚喜連連

清晨,溼潤的霧氣瀰漫車道,成片的枇杷林和正在掛果的檸檬樹若隱若現。“今天運氣不太好,不然,這裡是觀雲霧的最佳地點。”3月31日,從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至此行目的地,一路上,鄉政府工作人員張森介紹著家鄉的美景美物。一個小時後,到達了河谷槽區,也就是素有“小西雙版納”之美譽的五龍鄉。

在鄉主要幹道驅車不久,一片秀美的水景躍然眼前:一面似綠鏡一般的五洛湖;由此向上望去,層層疊水瀑布順流而下。這裡,正在按照“景鎮合一、生態水鄉”的理念,傳承和發展壯鄉文化,打造壯鄉水生態小鎮。小鎮與菌子山、鳳凰谷、南丹山景區融通。其建設過程,給五龍鄉帶來了驚喜連連。

曲靖師宗縣:水潤五龍 驚喜連連

迷人的小鎮瀑布

11階疊水瀑布構成核心景觀

“五龍”,是路稠、板江、臘門、江龍、牛尾5條河匯合之意,這兒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鄉。省道以河線貫穿而過,立體氣候明顯、自然環境優美、民族風情濃郁,宜居宜遊。

依託臘門、江龍兩條順山而下的河水營造的11階疊水瀑布是水生態小鎮的核心景觀。這個小鎮,最美的風景是水,最亮的顏色是綠。

3年前,五龍壯鄉水生態小鎮開始建設,如今疊水瀑布、五洛湖、水車、百果園、綠道、小島雛形初現,讓鄉里和周邊的老百姓眼前一亮,讚不絕口。

“幾年前,我在昆明的一家銀行工作。從父母陸陸續續發來的照片裡,發現五龍生態環境連連‘升級’。我就辭去了城市工作回到這裡。在綠水環繞的地方生活,千金都買不來。”張森有些得意地說。

清明前夕,正是踏青的好時節。家住五龍鄉“隔壁”羅平縣的遊客龍小妹帶著兩個女兒慕名而來。“在離家30分鐘車程的鄉鎮有這麼一個有水、有山、有花、有果的生態公園,是親子短途遊的不二之選。”

縱觀小鎮版圖,它所依託的綠色生態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規劃範圍內群峰疊翠,溪河縱橫,旅遊資源多樣。鳳凰谷是國內唯一生命文化主題公園;菌子山是中國古老馬纓花杜鵑自然群落,最長的樹齡達1400餘年,同時也是雲南最大的杜鵑花自然群落和雲南最大的原生態露營地;南丹山雄奇險峻;龍慶鄉黑爾村風情萬種。

五龍鄉黨委書記牛電斌介紹,水生態小鎮圍繞“一主四副”打造。“一主”即水生態,“四副”分別是水養生、水娛樂、水文化、水休閒,規劃建設疊水瀑布、五洛湖、水上樂園、壯鄉水寨、水鄉農旅雙創園及康養中心等核心項目。項目預期在2022年完成。

曲靖師宗縣:水潤五龍 驚喜連連

秀美的鳳凰谷女兒湖

天天“三月三”彰顯壯族文化

探訪五龍鄉時,壯族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三月三”剛過。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取消了“三月三”的聚集性活動,鎮街少了以往的熱鬧,但是農家樂和飯館仍然留有濃濃的節日味兒。

“米飯染著吃,牛肉燒著吃,小魚舂碎吃,糯米包著吃。”以往每到“三月三”,男女老少聚集起來對唱山歌,祈求風調雨順。五龍鄉已連續舉辦了多屆“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吸引了周圍文山、廣西、貴州等地的遊客紛至沓來。

牛電斌說,水生態小鎮要傳承壯族文化,讓來到這裡的人,每天都感受到“三月三”的快樂氛圍,同時,從“吃住行遊購娛”各個方面都感受到自在、舒服。

去年以來,五龍鄉進一步精準定位、科學規劃,延伸旅遊線路,豐富旅遊內涵,提速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水生態小鎮門口新落成的壯族民俗傳習館,是遊客瞭解壯鄉的第一站。師宗木雕傳承人饒航銘的模型作品壯族“吊腳樓”告訴人們“壯居”的設計奧秘;製作餈粑、牛乾巴、舂魚、花米飯的古老工具一排排擺開,訴說著“壯食”的魅力;有年頭的壯錦織布機搭配具有現代設計元素的壯族服飾、女士手包、竹編工藝品等文創產品,展現出“壯品”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美麗力量。

多年未至五龍鄉的曲靖市騎行愛好者孫德忠原本只是想換一條線路踏青,沒想到路過臘門片區,也就是水生態小鎮的所在地,發現舊貌換新顏,順著綠蔭大道和瀑布階梯緩行而上,他好像找到了“新大陸”,迫不及待地發了一組照片到朋友圈,向騎友們推薦來自五龍鄉的“驚喜”。

“我們規劃再用3年時間,大力招商引資,實施小鎮智慧化建設,佈局一批休閒、娛樂、體驗、住宿、餐飲項目,完善小鎮旅遊配套、提升旅遊服務水平,規範景區管理,努力爭創省級特色小鎮。與此同時,開發南丹山風景區,提升菌子山、鳳凰谷景區,實施小鎮與南丹山、菌子山、鳳凰谷融通工程,打造滇東旅遊環線重要的遊客集散地。”牛電斌介紹。

百果園壯錦延長旅遊體驗

水生態小鎮的四周,被一片綠色的果林緊緊包圍,這個被稱作“百果園”的果林也如它的名字一樣,種下了很多稀奇的水果。

“再過段時間,就可以吃白色的桑葚了。你們聞,這些四季檸檬的花也有股檸檬味。再看那邊,泰國三紅柚苗剛剛種下不久。對了,我們種的紅心芭樂、蓮霧可以排毒抗衰老呢。”百果園的本地投資者韓小純,對自己選中觀光熱區水果項目的眼光很有自信。

百果園是滬滇扶貧協作項目,2019年上海幫扶資金投入150萬元,韓小純作為投資商出資300餘萬元,在這片約200畝的土地上栽植了40餘個熱區水果品種1萬餘棵果樹。

果園的投入至少需要5年才能看到收益,但是,從開始建設就對農戶脫貧有帶動作用。“果園帶動了周邊新莊科村、狗街村等有條件的村莊流轉土地150畝,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近300人。”韓小純介紹,該項目採取“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運作模式,由村委會協調土地,合作社利用滬滇扶持資金購置苗木、平整土地、安置水澆設施等,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參與建設。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勞務投入年可獲取收入1.5萬元。建成達效後,又通過入股分紅增加戶均收入。

在小鎮的另一頭,帶動致富的產業是壯錦壯繡製造。

壯錦是中國的四大名錦,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琢磨出的一整套織造技術。五龍鄉獨特的民族民間文化也賦予當地婦女精湛的紡織和刺繡技藝,在不斷傳承和創新中形成了特色鮮明、傳統與時尚兼併的刺繡風格。

來到五龍,觀摩刺繡作坊、體驗刺繡過程少不了。當然,桌布、手包、服飾等,也成為了遊客喜愛的伴手禮。目前,五龍鄉有3家企業、5個合作社和15個個體經營戶加入傳承發展壯錦壯繡的隊伍,這一產業帶動貧困戶繡娘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居家就業200餘人。

好日子“繡”在歌聲裡

綠水繞著青山轉、鮮花繞著長裙飛、歌聲繞著笑臉傳……

在五龍鄉“餘晶鳳壯錦工作室”,我們不僅看到繡娘們把如詩如畫的五龍繡在壯錦上,還聽到她們把好日子好心情“繡”在歌聲裡:“大家在一起,同祝樣樣好”。

“五龍鄉最美、最多的那不就是水嘍,我們的服飾也取材於水,不僅賣給壯族,也要讓來這裡的遊客心滿意足地帶走代表五龍的特色旅遊產品。”“餘晶鳳壯錦工作室”的主人餘晶鳳樂呵呵地介紹,衣服上繡工最精緻的繡片都是以綠色和藍色為底色,代表的就是五龍的山水。

曲靖師宗縣:水潤五龍 驚喜連連

餘晶鳳展示壯繡產品

餘晶鳳今年54歲,是當地有名的致富帶頭人。一頭烏黑的短髮,著一身精緻優雅的壯錦服飾,穿梭在織布機中來回指點,頗有“大姐”風範。

“我們的工作室和繡品,也非常受遊客歡迎。”餘晶鳳站在櫃檯前,得意地展示著她和姐妹們的作品。“桌布、手工包、鞋子這些小東西,都是方便帶回家的伴手禮。還有裝裱好的壯錦畫,每幅價格約幾千元,很多遊客都喜歡帶回去掛在家裡。”

“今天,我們又有價值6000多元的繡品運到廣西民族服飾門店。”餘晶鳳說,別看工作室門面不算大,但產值卻不可小覷,每年銷售壯錦、刺繡服飾1萬餘件,每位繡娘年收入平均2萬餘元。

“我的大兒子上高中,最小的兒子才3歲半。多虧遇到餘大姐那麼能幹、心善的人,自己掏錢買織布機,讓我們可以邊帶孩子邊在家做刺繡。現在,每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減輕了生活負擔。”在工作室上班的餘海蓮哼唱著壯族小調熟練地穿針引線,像她一樣靈活上班的姐妹有20餘人。

“訂單多了、展示多了,我的小門面裡紡織機都快放不下了。最近,我正打算把工作室搬到更寬敞的二樓,目前正在裝修呢。之後,會分隔出姐妹們的作業區和產品的展示區。以後,遊客來這裡有欣賞有體驗有購買,樂趣多。”餘晶鳳和姐妹們又有得忙了。

記者手記

生態+旅遊+文化,美上加美

高質量區域文旅發展像彈奏一曲琵琶曲,無論指法如何變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旋律、主基調不能變。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在五龍鄉採訪,遍佈各處的水和綠讓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

壯鄉高端民宿正在焊接框架,百果園裡的工人宿舍粉刷著牆壁,壯錦紡織機“嗡嗡嗡”的踩踏聲於耳邊此起彼伏。

它們,急速地彈撥著發展之音。

鳳凰谷女兒湖蕩起的淺波,水生態小鎮裡的水車緩緩“撫摸”著柳葉,疊水瀑布溫柔地降落。

它們,柔情地撥動著生態之音。

餐館門口的刺桐花落下,店家捨不得掃去,索性撿起來,放在漂亮的玻璃小缸裡再欣賞幾天。當地人對於生態的呵護,小心如此。

生態+旅遊+文化,美上加美。

這一曲彈得好不好,最終要看幹部群眾踐行“兩山”理念的舉措實不實。讓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認準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調,將來的水生態小鎮一定落落大方、養心養眼、美上加美。

作者:王歡 李文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