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強力削藩卻慘遭失敗,為何他不效仿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呢?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太子朱標的次子,朱標的原配死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才得以扶正,又由於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早夭,朱允炆就成為朱標實際上的嫡長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長孫,最後承繼皇位。而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江山其實並不穩,雖然開國功臣都被朱元璋收拾的差不多了,但朱允炆那些藩王叔叔卻並不服他這個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皇帝。朱允炆在繼位後也感受到了來自藩王們的壓力,就強行削藩,但最後由於操之過急,削藩失敗,自己也失蹤了,皇位拱手讓給了燕王朱棣。削藩這件事自古有之,漢武帝劉徹就通過實施推恩令徹底解決了藩國坐大的問題,這麼一個成功的案例擺在朱允炆面前,為何他不用呢?

朱允炆強力削藩卻慘遭失敗,為何他不效仿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推恩令的大致內容,就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諸侯王的子孫都可以分享土地,子孫的子孫依舊如此,直到土地分完為止。如此一來大國變小國,力量分散,不會威脅中央。而推恩令可謂是史上最成功的陽謀,諸侯王如果遵照,那麼藩國勢力就會越分越小;如果不遵照,那麼那些原本分不到土地的庶子第一個不樂意,藩國內部就會自行瓦解。所以相較於直接削藩來說,推恩令更容易讓藩王接受,但是朱允炆無法效仿漢武帝實施推恩令。

朱允炆強力削藩卻慘遭失敗,為何他不效仿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呢?



時代是一直在發展的,西漢的諸侯王與明朝的諸侯王有很大不同,西漢的諸侯王是擁有自己的封國,擁有自己的土地,擁有自己的百姓和軍隊的,可以說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中就是個土皇帝。到了明朝,諸侯王的權力被大大限制,分封形式完全不同於西漢,《清史稿》中有記載"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可見明朝的諸侯王只有封號而不裂土;只有爵位而無治理百姓之權,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兵源;只拿俸祿而無治事之權。既然明朝藩王都不掌控封地的土地和百姓,那如何有土地繼續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呢?明朝藩王之子繼承的只有爵位,推恩令的核心是裂土再分封,不適合明朝的分封制度。總不能讓朱允炆先把天下土地分給自己的幾個叔叔,再實行推恩令吧。

朱允炆強力削藩卻慘遭失敗,為何他不效仿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呢?

再者,明朝藩王的實力與西漢諸侯王的實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西漢初期諸侯王實力異常強大,《漢書》中記載"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可見幾個諸侯王聯合起來完全可以顛覆中央統治,在這種情況下任由諸侯王發展下去,坐鎮朝廷的皇帝很快就會成為像東周時期周天子那樣只能掌握京畿地區的傀儡了,實行推恩令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



反觀明朝的藩王,他們的實力都非常弱小,朱元璋是貧農出身,與劉邦一樣,不信任功臣,只信任自己人,所以劉邦分封同姓諸侯王幫他守住大漢江山,而朱元璋分封自己的二十五個兒子幫他鎮守大明邊疆。但是西漢諸侯王是有軍權的,明朝藩王只有自己的王府衛士。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幾個藩王聯合起來造反,中央也能輕鬆平定叛亂,朝廷方方面面都要碾壓各藩王。因此朱允炆剛開始削藩也十分順利,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並不是他們不想反抗,而是實力太小,能力不夠,根本無法反抗。

朱允炆強力削藩卻慘遭失敗,為何他不效仿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呢?



軟柿子捏完了,朱允炆就開始啃燕王這塊硬骨頭,先以邊防為名調離燕王的精兵,準備削除燕王。朱棣看到他幾個被削的藩王弟弟下場悽慘,不得以起兵造反,但是起兵之初他的實力也是不夠與中央朝廷抗衡的。在他密謀造反時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就已經接到朝廷的命令,帶領七衛軍隊和屯田軍士包圍了朱棣的王城,隨時準備行動。次月朝廷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可惜張信是朱棣的舊部,投降了朱棣。不久後朱棣以裝瘋麻痺張昺、謝貴二人,將他們殺害,隨後率兵奪取北平九門,這才完全佔據了北平。朱棣連殺死當地朝廷的官員都得用計謀,可見明朝藩王的實力確實弱小。就連藩王中最強大的朱棣都得如此艱難的佔據自己的封地,更別說其他藩王了,所以朱允炆認為削藩根本沒有什麼好忌憚的,硬著來就行,哪用的著實行所謂的陽謀——推恩令。

朱允炆強力削藩卻慘遭失敗,為何他不效仿漢武帝實施推恩令呢?

朱允炆最後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朝廷實力不夠,而是因為他自己性格太過懦弱,處理政事的經驗又不足,導致平叛過程中做了一系列的錯誤決策。再加上黃子澄和齊泰兩個豬隊友在出謀劃策,想不輸都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