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车交后,发现每排靠窗的位置都已经有人,不死心地往最后一排走去,终于看到有一个位置是空的,我松了一口气,满足地坐下来,心里说真是幸运。说不上来为什么,搭公交车就喜欢一个靠窗。
这并非社交恐惧症,早在一百多年前,洪德就在他的脸书上解释了这个问题:
一个人坐公交车其实符合洪德定则,总是没有双人空位的时候,才会坐在别人旁边。
别扯蛋了,这个什么洪德定则俺不知道它的样子,而且一百多年前还没有脸书呢(脸书,一种国外的社交工具)?
假如那时真的有脸书,那些科学家如爱迪生、爱因斯坦,他们的脸书会是什么样子呢?
别急。“一奈米的宇宙”会告诉你答案,他们把答案写到《科学家的脸书狂想》一书里。
“一奈米的宇宙”团队利用科学显微镜影像进行二次创作,衍生出其他的意义,让观赏的人仿佛能在显微镜下感受到生活。2017年暑假,他们在交大的浩然图书馆举办展览,获得不错反响。并由此写下了这本《科学家的脸书狂想》。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牛顿等不同时期的科学家同时在脸书上线。在他们的脸书动态中,一则则有趣的日常生活帖子,与他们的科学成就相联系:
洪德会抱怨公交车;牛顿会抱怨苹果砸到头会“好痛”;爱因斯坦用学生熬夜上课打瞌睡,一眨眼突然就下课了的情景,来解释“相对论”……
看似高深的科学规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人生百态。
爱迪生是闻名遐迩的美国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他还是资本雄厚的企业家呢。
但他小时候是一个问题少年。好提问不说,提出的问题常常让老师无法回答,时常质疑被认为天经地义的知识,所以老师看到他就头疼,甚至觉得他的智商有问题。
爱迪生的母亲决然地把他带回家,亲自为他上课,也鼓励他亲手做实验,观察理论跟实物的差别。
有母亲做坚强后盾,爱迪生变成疯狂的“实验魔人”,强烈的好奇心与敏锐的观察力得到锻炼,从此他展开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爱迪生在美国就拥有1093项专利,他的发明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只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
灯泡并非是他发明的,只不过爱迪生买下了别人的专利,然后投入大量心血去改良。为了能获得一种更好更稳定的灯丝材料,他经历了上千次的实验。在他的坚持下,我们终于有了白炽灯。
他的坚持,像极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你会在失败了999次以后,还去坚持吗?
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会总遇到十字路口,总有一些人生难题需要我们选择,怎么办呢?早在一百多年前,傅立叶就用他的变换原则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当人生遇到难题时,不妨换个频域思考,也许就会有新的方向。
你知道吗?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许你已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朋友,也不爱和人说话,可是范德华力原理告诉你,无论你身处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和另外6个人被牢牢绑在这个世界上。透过另一个人,你就可以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在《科学家的脸书狂想》中,“一奈米的宇宙”为40位知名科学家以脸书互动的形式,重塑了更具有人性、更贴近生活的形象。书中还有科学家的人物小传,生平,趣事,帮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那些科学家。
在风趣、幽默地中,你会看到伟大科学家们卸下历史的包装,展现人性的一面;你会感慨,读的是科学,品味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