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埃及開羅驅車三個小時前往有著“地中海新娘”美譽的亞力山大省。亞力山大,是二千年多年前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埃及後所建。亞歷山大死後,埃及總督托勒密在這裡加冕為王,建立了王朝,亞歷山大成為埃及的首都,整個城市沿著地中海海岸而建,其規模和財富僅次於羅馬。但後來由於戰亂和政權的更迭,一步步地衰敗,現為埃及的第二大城市。
我們首先參觀了位於城市貧民區的庫姆埃勒——舒卡法地下陵墓。這是一處貴族家族的陵墓,上世紀初因一頭毛驢掉進地下洞穴被發現。走進洞穴,發現中間是一口直通地下的深井,為運送屍體的通道。圍著深井而建的是螺旋型的階梯,我們沿著階梯一步步地往下走,一座兩邊雕著神獸的門楣出現在眼前。門楣上的雕像是希臘神話中鱷首蛇尾帶著王冠的神獸(見下圖),第一次見到這種神獸的我,感覺它少了中國神獸龍和麒麟的祥瑞,卻多了幾分猙獰,讓陵墓的氛圍在肅穆中透著幾分詭異與驚悚。 跨過這道門,裡面呈圓形地展開著好幾個墓室,我們跟著導遊進入一個不足十平方、高二米左右的墓穴,兩邊各擺放著一個盛放木乃伊的石棺槨,墓穴的牆上雕著長有老鷹翅膀的神話人物和豺首人形的死神安努比斯,浮雕形象生動、雕琢精細,足見墓穴主人的富有與尊貴。沿螺旋梯往下,是地下更大的兩層墓穴,裡面以三至五層的疊加方式擺放眾多的木乃伊,據導遊介紹該地下陵墓總共存放有三、四百具木乃伊,但由於地下水的浸入,該陵墓的木乃伊全部轉移至國家博物館保存。整個陵墓都是用岩石構建,十分堅固。是一個規模大、結構複雜、建造精湛的地下陵園。
走出地下陵墓,我們來到了與金字塔同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一的法洛斯燈塔遺址。據文獻記載,公元前280年秋,一艘埃及皇家喜船在駛入亞歷山大港時觸礁沉沒,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全部葬身魚腹。這一悲劇,震驚了埃及朝野。國王托勒密二世為此下令在港口修建導航燈塔。經過40年的努力,一座400英尺高的宏偉燈塔豎立在法洛斯島的東端,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世界最高建築。燈塔建成後的1500年,亞歷山大燈塔白天用一面鏡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導船隻,為水手們指引進港的路線。 後因新的統治者遷都開羅,燈塔開始失修,幾次大地震將燈塔完全摧毀,15世紀在原址上新建了蓋特貝城堡。如今,燈塔連殘骸都已蕩然無存,我們只能遠遠地圍著古堡拍照,以紀念曾經在此高高聳立的世界最高建築。不知是當天風力大還是潮汐變化的原因,中午11點左右的地中海浪濤鋪天蓋地,站在堤岸上拍照,呼嘯的海風和轟鳴的海浪,給人平添了幾分驚悚感。忽然一群可愛的埃及小男孩,闖入了我們的鏡頭,他們熱情地與我們合影,臉上洋溢著天真無邪的笑容,讓我們倍感驚喜,便不失時機地一個接著一個與他們合影。
中午,我們在地中海邊的飯店用餐。這是一頓我們在埃及盼望已久的海鮮餐,在埃及的六天行程裡,每天的西式自助餐吃得我們一見到面包就開始反胃。由此,我們一個個年近古稀的老者才清楚地意識到自已身上難以改變的中華烙印。 但是,不同的飲食文化和地域差異,阿拉伯海鮮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美味。首先,中餐講求海鮮的鮮味,基本不對原材進行醃製;其次,中餐保留材質的原汁原味,不用或基本不用調料。但這兩點恰恰是阿拉伯風味餐所不具備的。醃製過鹹的海魚、調料太多的烹飪,讓我們沒有享受到海鮮應有的美味,唯有一碗海魚湯與中餐料理有幾分相似。但旅遊的一大魅力在於享受不同地域的風景和風味,儘管不對胃口,但我還是十分認真地全部品嚐完,畢竟這是我此生唯一吃過的一頓阿拉伯海鮮餐!
午餐後,我們前往被稱為埃及末代國王法魯克的行宮——夏宮。位於亞歷山大港東端林木茂密的風景區中的夏宮,外表有著歐洲哥特式建築的古典奢華,王宮面向大海,隱於樹林,讓我想起了海子“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詩句,足見夏宮在選址上的講究。站在面對夏宮的海邊小木橋上眺望,我發現園內花木鬱鬱蔥蔥,一陣海風吹來,搖曳的棕櫚樹下一條小徑隱隱綽綽,庭院的設計非常精緻,處處透著皇家的氣派,從中可窺見當年埃及帝王奢華生活之一斑。正當我想用相機一一記錄下夏宮的奢華美景時,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雨把我逼回到了旅遊車上。無奈的我,只能在車上拍攝了一張夏宮的遠景照。
返回開羅旅館的路上,當地導遊領著我們進了一家紙草畫店。紙草畫,是用一種埃及特有的植物株徑壓榨成紙後,在上面作畫的傳統工藝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商店展出的紙草畫可謂琳琅滿目,但作為旅遊品商店,應該考慮各個國家遊客的不同喜好。中國人家裡掛畫講求意境、講求吉祥,講求喜慶,不會把金字塔或陵墓中的壁畫、雕塑等景緻買回家去掛。所以,我們一行只有兩位遊客買了幾幅小小的畫,其餘的人都是看看而已,這讓導遊感到失望。一天的亞力山大遊,讓我感受了埃及第二大城市的風情。作為海濱城市,亞力山大的街道比開羅和盧克索來得乾淨整潔,建築也頗多歐洲的古典風格,既古樸又多彩,地中海沿岸的風景秀麗嫵媚,民風熱情,雖說是埃及第二大城市,但總得感覺比開羅來得漂亮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