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三“大傻”和券商


隨便聊聊三“大傻”和券商


近期股市又有點漲到讓打工者思考要不要離職的程度了,雪球上“牛市”評論不絕於耳。

主要指標就是要調整指數編制規則的滬指突破了天花板——3000點。

再仔細看原因,之前估值被打壓到極致的雪球三大”傻“——保險、銀行、地產似乎一週以內,市場就又重新發現了他們的投資價值,三個交易日拉高10%的比比皆是。

而股票行情永遠的先行指標券商,更是在中信和中信建投合並的消息促進下,這週五出現了兩個ETF漲停的極端表現。

這四個行業都是A股討論度最高的那一批,過去也出過不少大牛股,因此本篇我簡單談談我對這四個行業的看法。


一、銀行

不管是雪球還是集思錄,銀行業的投資永遠被劃分成兩派。

一派是以招商、平安、寧波三家組成的偏零售業務的銀行,一派是以中農工建交、興業、民生等組成的大型國有/股份制銀行,偏向對公業務。

其他的一些農商行基本帶有地域特色,盈利情況嚴重依賴於本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值得大力氣去看的標的很少,不評價。

現在基本所有銀行業的投資者都認可一個基本理論,零售化程度高的銀行更容易得到更高的估值。

原因也很簡單,傳統銀行對公業務複雜,數額也大,壞賬藏在年報裡很難看出趨勢。賺錢角度只能賺個利息差,還得跟別的銀行搶客戶,給優惠條件。吃力不討好。

零售業務銀行,業務偏向個人。看信用卡和個人貸款發放情況增長就好,壞賬趨勢每年財報裡都寫的很明白。中國人目前又沒有個人破產製度,欠錢不還就變”老賴“,對個人殺傷力還是比較大。

因此,各家銀行每年開股東大會都在說自己在往零售銀行轉型,但實際做到的不多。

我之所以點招商、平安、寧波這三家,是因為目前只有這三家有地推人員主動給我介紹過他們的信用卡業務。

其中招商和寧波的地推小姐姐都是直接掃樓,每個工位問一下。談好了,直接當場填信息申請。平安是老一套,隔一個月,電話郵件轟炸。

其實,還有一家匯豐的信用卡也是業務小姐姐親自來幫我辦的,可惜A股買不了。

相比之下,我去辦工行、建行、XX農商行的信用卡體驗就不是那麼好了。

管中窺豹,A股銀行除了招商、寧波、平安,其他銀行喊向零售轉型,聽聽就好。


二、保險

保險沒什麼可說的,中國平安。

原因,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就那麼幾家。除了平安的產品,另外幾家基本沒有什麼知名度。

經常有人跟我吐槽平安的保險產品坑,代理人素質低,這點我承認並且也被噁心過。

但實際上,我認為在天朝保險業產品坑反而意味著一點:你要做它的股東,而不要做它的用戶。

為什麼呢?

因為保險這個產品非常特殊,以前兩年非常火的那款“平安福”為例。

當我看到基本所有微信公眾號都在恰這個飯的時候,我就隱隱約約覺得這是個大坑。

後來在線下講座裡,有個大牛現場拆解平安福合同的各項條款,我才知道到底坑在哪兒了。

但問題是,一般人他不知道啊。

在被大量的廣告忽悠進實際簽約頁面前,目標客戶是看不到保險合同的。

看到保險合同後,有多少人能一條條認認真真看完動輒幾十頁的保險合同?

哪怕後面經過大牛點撥,反悔了準備退保,保險業的行規一般都是退現金價值,客戶舍不捨得割肉又是一層博弈。

綜上所述,造成了現在中國保險業重銷售輕產品的陋習。

主要銷售手段靠廣告轟炸和保代騷擾。

坑一點的產品反而賣得更好,因為有利潤空間給廣告渠道,而最廣泛的用戶並不能看出這款用品坑在哪裡。


三、地產

A股上市的地產公司沒什麼好說的,穩妥起見能買的就萬科保利二選一。

原因也很簡單,地產是個高週轉高負債行業,馬太效應重災區。

李嘉誠老爺子那套買地捂地坐等收錢的模式,在大陸市場玩不轉。

那麼在目前經濟下行的週期下,地產商必須得跟最大的財神爺——銀行打好關係,更進一層得跟上面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繫是最好的。

那看這堆A股上市的地產公司,負債率相對低又有國企背景,能拿到低價資金的,除了萬科保利還有誰?

但其實如果放開到香港的資金限制,港股有幾個性價比更高的標的,融創/恆大/金茂。

融創和恆大的故事,建議去“獸樓處”蹲著聽(就是那個寫出《疫苗之王》的獸爺),我就記得一句最經典的:趙錢孫“理”(您細品)

至於金茂,主要是今年五六月份銷售收入逆勢增長18%。

這個環境下能做出這個成績,全國沒有第二個,值得看看。


四、券商

券商跟最開始的銀行有點類似,都是充分競爭行業。

大家業務都差不多,那怎麼挖別家的牆角呢?我的意見是看各大券商的交易軟件。

炒股的人每天最親近的軟件,除了微信淘寶,估計就得數各大券商的交易軟件了。

我自己開的第一個賬戶是華泰。

當時是某大V推薦,佣金談的也低,剛好我也有開戶需求就一直用到現在。

隨著放在股市資金的慢慢增加,順帶著也在華泰把港股通、科創板一起開通了。

我覺得我後面沒有”移情別戀“,華泰的手機APP漲樂財富通,是個很重要的原因。

各項功能能很方便的找到,頁面設計合理好看,這就夠了。

後面配置券商,除了主倉位的券商ETF和券商B,剩下的錢就買了中信和華泰持有到現在。

可惜剩下的兩家小券商愣是不懂這個道理。

後面一直到今年初,走集思錄的渠道去開了銀河。

主要就為了加掛基金賬戶“一拖六”,搞套利薅羊毛。

不是因為銀河對這項業務已經形成了固定流程,我想我根本不會考慮去開銀河的賬戶。

因為手機APP實在是太難用了,登錄麻煩,交易麻煩,頁面設計也不直觀。

當然更不會考慮去買它的股票。

另外一個戶開在了華寶證券,主要原因是為了體驗華寶的特色條件單。

APP體驗比銀河強,弱於華泰。但好在他們的產品經理貌似一直在迭代改進。

我曾經想過買他們家股票,後來一看港股上市。再後來一看,華泰也推出了條件單,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除此之外,必須還得提提現在唯一的一家互聯網券商——東方財富。

我覺得券商業務各家都沒什麼大區別,頂多有些自營做的好有些投行項目拿的多。

但東財不太一樣,東財由於還有另外一塊基金業務——天天基金,我覺得當券商和場外基金打通了之後想象力會非常大。

比如我之前快收盤了看看行情,決定買點基金。

場內基金買完了,場外品種就兩個選擇:1螞蟻財富 2天天基金

螞蟻財富可能確實是更偏向互聯網用戶,整體頁面設計更適合小白,不適合對基金業績有研究需求的客戶。

天天基金在這塊兒結合的比較好。

因此,目前我在券商這塊的配置大概就是:

1 券商基金,主要場內(含分級B);

2 龍頭券商(中信/華泰等)

3 東方財富


五、結語

以上都屬夜半胡說,我那麼一說您那麼一聽,不作為投資建議。

我一向推崇從自身體驗去選擇可能投資的股票池,畢竟業務可以造假,財報可以調整,用戶體驗假不了。

簡單來說,同樣的錢讓你現在買工行還是招行,對比下工行大媽的冷臉,你肯定也選擇招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