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是石中剑,一个正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道之人。

所谓隐士,即为隐居不仕之士,《易》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

成为隐士的原因有很多,或是一心求道,或是崇尚清静无为,又或是对世事感到厌倦,总之这都是个人的选择,今天我们不谈原因,只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隐士高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南史·隐逸》

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隐士之所以被称为隐士,前提必须是士人,如若不然,农人樵夫也一样隐居山中,为什么不称为隐士呢?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隐士,学习积累文化当然是第一步,然后便有了事物的概念,此物名为山,此物名为水,谓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然而知识积累到某种程度,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量变引发质变,此时的你会发现知识不等于现实,历史不代表真实,世界与你所想并不一样,那么你已经到了第二个境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到了第二层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一种情况:杠精,杠精何解?抬杠之杠,精力之精,二者相合即为用所有精力抬杠之人,杠精之所以被人厌恶就是因为这类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抬杠,他们从来没有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点就是永远与你相反。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一个永远否定别人的人,当然也会永远被别人否定。

但是遗憾的是杠精这一阶段几乎是成为隐士的必经之路,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时间长短罢了。

前面已经说过,杠精是因为知识积累到某种程度之后才会出现的,相对于世人而言本就更高一筹,再加之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就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真理,殊不知此时才刚刚摸到真理的大门。

杠精,作为一个贬义词,理所当然是被万人唾弃的,但这又是无法跳过的过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不必惊慌,吾有两计供各位参考。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句话即可解为高低,也可解为先后,谓之先隐于野,后隐于市。

故上计为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于大山,世事无关,不关心便不杠,不杠便不精,这也是最为简单的办法。

下计为离群索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个人认为这个计策有一定的危险性,故为下计。

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不看,不听,不闻,不问,不赞,不评,把一切可能抬杠的机会封闭起来,离群索居到极致,这也是一种隐居,也是目前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此时成为隐士了吗?还不是,因为这时的隐居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并不是主动的选择,心有不甘的人是不配称为隐士的。

这时虽然没有抬杠或者很少抬杠,但是并不代表已经达到了下一个境界,不抬杠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能,要想成为真正的隐士必须做到一点——放下,至于到底放下什么,这个因人而异,或是放下屠刀,或是放下固执,或是放下成见,不一而足。

讲到这里有个问题不得不提,对于那些不能放下的人来说,还可以选择放弃,放弃那些看山不是山,放弃这个境界的一切,回归生活,从此做个凡人,如果两者都不肯放就会产生一个相当严重的后果——走火入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社会人格。

由于篇幅有限,关于走火入魔日后再详谈,我们再回来说说放下之后的事,放下那些该放下的东西之后,你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至于到底得到什么,也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放下之后就应该回归社会了,正如在下前面所说的,先隐于野后隐于市,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隐于市,我想这句诗可以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也可以反着理解: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

当你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时,你对很多事都很清楚,但是有朝一日你身处其中时,你就会明白你理解的并不一定正确,所以一定要身处其中切身体会一番才能彻底明白其中道理。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放下,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妥协,追求的是悠闲自在、清静无为,妥协的是凡尘俗世、无端苦恼。你硬说这是山,这便是山,你强说这是水,这便是水,我不与你争,但是我明白。

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由于这段时间之内变化太多,所以在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讲解。

第一段:磨合期。

重入江湖,俗世忧愁一股脑涌上来,虽然不至于招架不住,但总是身心俱疲,得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一个最省心省力的办法出现了:创建“模板”。

面对不同阶层不同人物不同情况都创建一个对应模板,遇到情况就直接套用,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模板需要经常更换,也是很费精力的一件事,所以就一定要发展至下一个阶段。

第二段:精神分裂期。

在模板多了以后,就需要经常切换,频道切换状态就会导致出错,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创建人格,让另一个自己来处理一切杂事,但是这段时间并不是特别稳定,所以还需要经历下一个阶段。

第三段:稳定期。

到了这个阶段,双重人格甚至多重人格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状态,主人格对于其它人格都具有可控性,这就是隐士与精神病最大的区别。

当然了,就这样空讲理论可能太过空洞,为了便于理解在下就为各位举个例子。

在电影《功夫》中,有这样三位隐士高人:苦力强、裁缝师傅、油炸小贩,三人刚好对应三个时期。

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苦力强,正处于初期,伪装自己的手段就是当苦力,肩扛四个麻袋的同时,还用一脚甩上一个麻袋,虽然看起来似乎合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正常人不管力气多大,也不至于用一只脚就能甩上一个麻袋,这个人必定是会武功的,所以这种伪装手段不甚高明。

裁缝师傅胜哥,处于大隐于市的中期,选择用娘娘腔的方式来伪装自己,这就比苦力强的方式要高明许多,通常情况下不会轻易暴露,缺点是太过于刻意,刻意到被调戏也绝不还手,所以只能算中期。

油炸小贩阿鬼,处于大隐于市的后期,将自己的武器伪装成做面的工具,说是天衣无缝也并不为过,并且阿鬼的状态也是处于半清醒半疯癫,一个油炸小贩竟然讲起了英文,这也是这个伪装的高明所在。

除了伪装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可以证明三人的境界,那就是出手时间。

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在斧头帮帮主打火机即将丢到那对母子身上的时候,苦力强最先站了出来,然后是胜哥看苦力强双拳难敌四手然后跟着站了出来,最后才是阿鬼出手,并且三人的武功高低也很明显,苦力强一次打两个,胜哥一次打一圈,阿鬼一出手就打倒了一片,武功越高藏得越深。

回到正题,为什么哪怕精神分裂也要为主人格腾出空间呢?是为了保持绝对的清醒,正所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在看山还是山之后还有一重境界。

无山无水

所谓的看山看水都是站在某个立场的,更高的境界就是不站立场,谓之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我不与天下人争,天下人便争不过我,不争其实也是为了争。

再用《功夫》来为各位解释,包租公、包租婆两夫妇一个酒鬼一个烟鬼,整日疯疯癫癫,调戏、偷窥、贪小便宜、说脏话、吵架、家暴,看起来跟武林高手没有半点关系,但是他们的武功已经远远超越了苦力强三人,当然,境界也是。

在与斧头帮发生第一次冲突的时候,尽管形势一度万分危急,但是包租公夫妇并没有出手,直到后来苦力强三人惨败之后才出手相救,这就是不争,不出手是为了保持清静无为,不愿意平静的生活因此打破,不争是为了更大的争。

我相信这一切都不是巧合,所以编剧一定对道有着相当深刻的了解。

请容许在下斗胆修改这句话: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在下认为应该是: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天地。

要想成为一名当代隐士,变成杠精是关键

最后,本文虽然讲的是如何成为隐士,其实讲的是道,隐士的境界对应的也是道的境界,最好与置顶文章共同阅读,想必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均为个人领悟,如有错误,烦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