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期籤立的不平等條約有哪些?哪一個對中國危害最大?為什麼?

關好走過的門


清末中國與外國列強簽訂的每一項條約,危害都是巨大的,其中最大的應該是《馬關條約》

公元1894年,日本悍然對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致使中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莫大恥辱。


一《馬關條約》簽訂以後,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雖然自從鴉片戰爭爆發以後,中國屢受西方列強的侵略。但是在甲午戰爭中國失敗以前,在列強眼中,在西方列強眼中,中國依舊是世界東方第一大國,第一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德國,美國,俄國這些國家都曾經公開說:甲午一戰,日本必敗。但是戰爭的結果卻是以中國的慘敗,和日本的完勝而告終。從此,列強們才真正的發現,中國就是“一老大帝國”他老了,老的都快掉渣了。

日本這樣一個蕞爾小國,都能將中國打得慘敗,那麼西方那些老牌殖民帝國豈不是能將中國輕而易舉的滅掉?從此,他們再也不認為中國是不可滅亡的大國,而是一個順手就可以滅掉的老國弱國。

可以這樣說,甲午戰爭以前的列強雖然瞧不起中國,但是,他們卻從內心裡恐懼中國。他們不遺餘力的炮製黃禍論,遏制中國的發展就是認為,中國只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他們早晚有一天會醒來。但是甲午戰爭使他們發現,這頭獅子已經睡死了,隨時都可以把他殺掉,毫無顧忌的把他殺掉。《馬關條約》簽訂前夕,餓國還與李鴻章簽訂了《中俄密約》條約內容大概是中俄兩國保持相對友好的關係,共同制衡日本,但是條約簽訂以後,《中俄密約》立即作廢。徹底標誌著列強再也不把中國當大國了。



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馬關條約之前的不平等條約,雖然讓中國割地賠款。但是說歌之地,你都是很小的。索賠鉅款數額最大的也沒有超過1000萬白銀。中國賠款日本2億3150萬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澎湖列島無論是從款項還是說個地址面積,都超過了以往所賠款所割地之總和。

一場戰爭換來如此大的利益,使得西方列強個個眼紅,他們在眼紅的同時,積極準備對華作戰。最終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企圖分裂中國,滅亡中華。


極大的助長了日本的囂張氣焰。

日本通過馬關條約,獲得了大量的白銀,並侵佔了臺灣及澎湖列島,使得日本的工業發展在資金來源和傾銷市場上,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白銀加劇了日本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為日本的資本運轉提供了大量資金。使得其一躍成為工業強國和資本主義大國,日本用賠款所得來的白銀大力發展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為其日後發動法西斯戰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使中國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災難,鉅額賠款加劇了中國的經濟凋敝速度,遼東半島,臺灣島以及澎湖列島的割讓,極大的損害了中華民族的領土主權。

假如我們用這2億3150萬輛白銀,發展自己的軍隊,改善自己的民生,發展自己的資本主義,結果又會如何呢?


舊事舊人歷史說


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危害最大的就是《馬關條約》。直到今天,它的危害繼續存在,嚴重影響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



看看今天的臺灣就知道了,與大陸離心離德,臺獨分子氣焰囂張,日本皇化史觀招搖過市。臺獨分子念念不忘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日本殖民臺灣變成了“日治”,臺灣“慰安婦”變成了“自願”,日本侵略者變成了建設臺灣的功臣。日本五十年的“皇化教育”,培養了一代忘記祖宗的臺獨分子,“巖里正男”李登輝就是典型,他們極力對日本殖民統治歌功頌德,以中國人為恥,以日本“皇民”為榮,以做日本人為生命歸宿。這些都是《馬關條約》的後遺症。



《馬關條約》是清朝和日本這兩個國家命運的轉折點,甲午戰爭賭的就是國運。

《南京條約》是清朝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但是對大清朝來說沒有傷筋動骨,刺激也不深,經歷過兩次鴉片戰爭以後,開始搞洋務運動,內政外交有點起色,國際上也是個不可忽視的大國,打敗法國收復新疆,亞洲老大的地位還是有的。英國權威人士評論說:“亞洲現在是在三大強國的手中——俄國、英國和中國。”



甲午戰爭爆發以前,國內外輿論一致看好大清朝。

英國人赫德,在給本國政府所寫關於清朝輿情報告中寫道:“現在中國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以外,其餘999人都相信大中國可以打垮小日本。”

編修曾廣鈞也認為,“中國可以乘此機會,一意主戰,剿滅日本,建立奇功,不獨盡除東方臥榻之患,亦以遠折西郗窺伺之萌也”。

上海的《申報》連篇累牘地刊發社論,鼓吹“以中國幅員之廣,人民之眾,餉糧之厚,兵卒之多,與倭國相較,雖三尺童子亦知其非我敵”。

朝野上下完完全全低估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實力。



日本明治維新後,蓄意對外擴張,逐漸形成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日本走向帝國主義關鍵就是打敗中國。

甲午戰爭就是國運之戰,日本天皇節衣縮食也要買軍艦,舉國瘋狂賭國運,結果贏得是日本,輸得是清朝。

梁啟超說:“吾國四千餘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敗北、割臺灣、償二百兆以後始也。”

康有為說:“竊 近者朝鮮之釁,日人內犯,致割地賠餉,此聖清二百餘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發憤痛心者也。 然辱國之事小,外國皆啟覬覦,則瓜分之患大,割 地之事小,邊民皆不自保,則瓦解之患大,社稷之 危未有若今日者。”



甲午戰爭以後,世界列強發現,原來那個看起來已經躋身世界前十強、海軍世界第六,東亞第一的大清帝國,不過是一個紙糊的老虎,他連日本這樣一個東洋的蕞爾小國都打不過。

《馬關條約》的簽訂,讓世界列強看清了大清朝的虛弱本質,掀起一股瓜分中國的狂潮,完全喪失了一個大國的國際地位。

《馬關條約》的簽訂宣告,大清朝洋務運動的失敗,打斷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打破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的追求。



《馬關條約》的簽訂,意味著東亞霸主不再是中國,而是日本。鉅額賠款和佔領臺灣,日本有了走向軍國主義的最大本錢。

清朝賠償日本軍費達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另外,日軍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船隻、兵器、機器、糧食等也價值1億兩。鉅額的賠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舉借外債應付,列強則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日本變成了戰爭爆發戶。



《馬關條約》的簽訂,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亡國亡種的危機,“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滿腔都是血淚,無處著悲歌。三百年來王氣,滿目山河依舊,人事竟如何?”(梁啟超)。

帝國主義要瓜分中國,康有為要變法,孫中山要革命,義和團要“扶清滅洋”,《馬關條約》的簽訂註定了大清朝的滅亡。

《馬關條約》的簽訂,最大傷害就是臺灣的割讓,造成了臺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的心痛。



日本佔領臺灣時候,臺灣軍民誓言“義不臣倭”,丘逢甲滿懷悲憤寫下了《春愁》一詩,“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可是今天呢,很多臺獨分子對日本的殖民統治感恩戴德,忘記了當年日本是怎麼屠殺臺灣人民的,忘記了自己的祖宗是誰了。錢丟失了可以賺回來,土地丟失了可以奪回來,祖宗丟失了怎麼辦呢?


非常道畢延河


清政府從1842年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一直到清朝滅亡,總共簽訂了大大小小多達343個條約。

弱國無外交,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跟列強簽訂的條約,都是在刺刀和槍炮威逼之下籤訂的城下之盟,沒有一個條約是平等的,沒有一個不是對中國主權和國家利益有極大危害。

這些條約有的讓中國失去了海關稅收權,有的讓大清政府被迫開放口岸,有的是賠償鉅款,有的是擴大領事裁判權,無一不是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和國家利益;

但是那些不平等條約危害最大的,就是割讓中國領土的條約。

讓中國人耿耿於懷,悲憤交加的條約,莫過於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割讓臺灣的《馬關條約》。

臺灣面積3.6192萬平方公里,面積並不大,比起被俄國侵佔的土地,是小巫見大巫。

1689年9月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858年5月中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11月簽訂中俄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國與中國簽訂的多個邊界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條約,俄國將中國1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收入囊中。

140萬平方公里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今天兩個法國與一個波蘭面積的總和,相當於39個臺灣省,1265個香港,42400個澳門。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叫人心裡五味雜陳,感慨萬千,心如刀割。

按說中俄簽訂的這些不平等條約割讓出的1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絕對是對中國危害最大的。

因為這些領土相當一部分已經收不回了,我們永遠失去了。

但是在很多中國人看來,大清跟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危害並不是最大的。

大家認為,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條約,莫過於甲午戰爭中清政府跟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在這個條約中,大清將臺灣割讓給了日本。

按說日本割讓走了臺灣,中國收回一定是要大費周折的。

但是日本得寸進尺、慾壑難填,在20世紀30年代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企圖征服中國。

而且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捅了美國這個馬蜂窩,開始自取滅亡,終於在1945年8月宣佈戰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二戰結束。同年8月29日日國民黨政府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並於9月1日於宣佈成立“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與“臺灣警備總部”。

國民黨光復之後,被日寇佔領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臺灣,又回到了祖國懷抱。

按說從這個時候起,臺灣跟日本再也沒有了任何關係,《馬關條約》被扔進歷史垃圾堆,危害也就到此結束了。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跟日本跟《馬關條約》沒有關係。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兩天後美軍第七艦隊侵佔臺灣,也跟《馬關條約》一點關係都沒有。

既然如此,為什麼說《馬關條約》對中國危害很大?

日本割走臺灣之後,不但瘋狂掠奪當地資源,還殘酷鎮壓臺灣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用暴力手段實施所謂“皇民化政策”,對臺灣人進行去中國化的奴性教育。

比如在學校不準教育漢文,強制臺灣人學習日語,威逼利誘臺灣人改日本名字,在教育中灌輸終於天皇的思想,讓臺灣人對日本產生宗教、文化方面的認同。

日本殖民者不但對被佔領的地區的民眾長期進行洗腦奴化教育,而且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民眾實行同化政策,臺灣幾代人深受毒害,有部分人不幸中招。

1930年臺灣懂日語的人還不到10%,1937年便增加到了40%,到了1944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0%。

也就是說,經過奴化教育,很多臺灣省人數典忘祖,把日本當成自己的祖國。

抗日戰爭爆發後,臺灣人積極參軍,踴躍上前線,“保家衛國、上陣殺敵”,可惜他們要衛的國是日本,他們認賊作父、助紂為虐。

臺灣人組成的“日軍”高砂義勇軍隊,在二戰中非常有名,他們能吃苦能戰鬥,比日軍作戰都英勇。

現在中國臺灣人,從平民百姓到政治精英,都有人懷念日本殖民時代,把自己當成日本人,李登輝就說自己20歲以前是日本人。

所以我們說,不平等條約危害都不小,但是《馬關條約》危害更大,因為危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正因為如此才更可怕。換句話說,被吞併的領土我們國家強大了可以收回,但是人腦子裡的流毒卻不好挖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