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期貨”模式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現實意義如何?

小舟話江湖


“保險+期貨”模式對農戶管理價格風險,穩定農業生產和促進農民增收具有積極意義,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保險+期貨”發展。2018年,我國“保險+期貨”試點公司從2016年的8家增加至12家,保障水平達130億元,試點品種包括大豆、玉米、雞蛋、棉花、白糖、天然橡膠、蘋果和紅棗等8個,試點地區擴大至23個省的99個貧困縣,貧困縣試點數量佔比接近60%。2019年6月,財政部印發通知,在內蒙古、山東、湖北、湖南、廣西、海南、貴州、陝西、甘肅、新疆等10個省(區),開展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的以獎代補試點,試點品種由各省(區)自主確定(不超過2個)。隨著以獎代補政策的出臺,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品種,已經基本包含主要的大宗農產品以及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


期貨張經理


好興奮,這個題目是當初我研究生畢業論文選的題目,來把當時的論文部分和大家做一段分享。

1.保障農戶收益風險,實現保值增值

新型的“保險+期貨”模式解決了農產品集中上市期價格下跌風險,解決了傳統“一口價”的弊端,打通了糧食銷售渠道,同時通過基差點價,價格保險規避糧食價格下跌風險使農民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收入。如果農產品價格低於保險合同的目標價格,農民可以通過差價賠付獲得更高的預期收入;如果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可以直接選擇賣出價格更高的現貨,實現更高收入,穩定收益,保障了其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災害

當農民使用已經上市的期貨農產品貨物申請抵押貸款業務時,銀行會考慮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當價格下跌時,農作物價值貶值,銀行貸出的貨款就會出現風險。基於這樣的問題考慮,一般銀行會以當時貨物價值總額的50%甚至更低貸款,這樣農戶資金利用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如果對農產品實行價格保險,農產品貶值的風險就會被降低,那麼銀行會給農戶按貨物價值更高比例貸出貨款,農戶的商品不僅實現了價值保值和增值,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資金使用率。

2.分散了保險公司經營風險

從保險再保險的視角,具有較高流動性,透明性的期貨市場,為保險產品提供了定價支撐。隨著整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業務增長的同時,再保險的需求,決定了必須要吸收這樣一個很大的風險池子來轉移風險。有了風險補償和保障,保險公司就可以設計更加靈活的保險產品,這有利於將“保險+期貨”模式效果最大化,農業“保險+期貨”業務不斷擴大,更多農民可以直接參與價格保險試點。同時也有利於爭取政府支持,推動“保險+期貨”向政策性農產品價格保險轉型,建立持續機制。同時,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通過這種模式間接參與期貨交易,為保險公司開闢了新的業務模式,增強了期貨市場的活躍度。

流程

3.解決定價瓶頸,提高農業保險科學性

期貨公司獲得權利金收益的同時承擔了價格下跌的風險,期貨公司藉助期貨市場通過期貨複製期權對沖風險,具體做法在期貨市場賣出同一個月份的期貨合約。期權行權概率會隨著現貨價格的下跌而增加,隨著現貨價格的上漲而降低,直至行權概率為0。同時期貨市場上的倉位進行相應的調整,增加或減少,期貨公司在跟隨期貨市場價格的變化過程中,不斷通過調整頭寸來對沖風險。具體而言,操作過程是動態調整期貨合約的頭寸實現Delta中性對沖。Delta中性策略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期貨代替現貨調整風險頭寸,來對沖價格變動帶來的方向性風險。

雖然我國現貨市場較為發達,但它並未形成權威的和有代表性的現貨定價基礎。在“保險+期貨”模式下,使用期貨價格作為農產品價格保險的定價標準,能夠解決保險定價難的問題,還可以提高保險產品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上保障農民收入。

理賠現場

發展“保險+期貨”模式必要性

在現有的目標價格改革政策框架下,推出“保險+期貨”模式,農產品價格保險成為價格直補的有力補充,依託保險作為將分散的農戶與期貨市場聯繫起來的紐帶。它不影響現有直接補貼制度的正常運行,也不會限制保險試點的市場化效應。保險公司不再僅僅是“看天吃飯”式的被動賠付,而是積極開闢農產品銷售渠道,穩定農戶收入,實現農民收入穩定的目的。與此同時期貨公司通過期貨交易,轉移市場價格風險,這樣一個合理的鏈條,通過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的方式,實現了規避風險的效果。通過保險和期貨相結合的模式進行規避風險,將複雜的操作簡化為簡單的保險模式,更有利於普通農民理解和接受。

保險+期貨

1.價格保險模式在發揮市場化利益激勵機制作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功能,運用市場化手段保護農民利益,提高價格保險的市場化運行水平,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助力我國扶貧戰略,是一次積極的探索。

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利用市場化手段保護農民利益,減輕政府財政支出,助力我國扶貧戰略,更是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重要體現。與以往的輸血扶貧相比,可以實現更加準確的扶貧。在不會破壞市場價格機制的前提下,它還可以刺激當地的造血機制。從市場角度,保障農戶收入的空間還很大,有更多可以探討的問題。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可以有效地利用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機制,來完善傳統的再保險機制。

2.提升農戶的風險意識和保障程度,完善農產品補貼制度,探索可持續的保險價格補貼模式。降低農戶的種植成本,提高市場風險防範意識。

鄭商所

3.解決財政補貼資金不足、預算安排困難的問題,降低行政成本的支出。

4.“保險+期貨”模式改變了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劣勢。

將期貨公司對沖價格風險的專業能力與保險公司研發優勢相結合,不僅發揮了期貨公司的專業能力,而且找到了服務“三農”、服務實體經濟的新途徑。它豐富了保險產品種類,最終實現農戶、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共贏。同時提高了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可以直接提高農戶利用農產品現貨進行融資的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優化市場結構,提高市場流動性,豐富期貨市場品種。


職業交易員


農業“保險+期貨”模式對我國農業發展的現實意義如何?最主要還是風險對沖。農民種地,更多的是靠天吃飯,究其原因一方面種地看天氣,另一方面本來是隻會種的農民,卻往往還要做不擅長的採購,管理,銷售等等,自然是趕鴨子上架。

如果給農民種地加上個保險,讓農民只負責去種,而把採購、銷售等交給更為專業的人去做,在經過長時間的試驗,農業“期貨+保險”應運而生,利用期貨市場的風險轉移特性把農民的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

首先。期貨公司與保險公司設計保險產品。其次,投保人購入保險公司相關產品價格保險,同時,保險公司則通過期貨公司買入看跌期權進行再保險。

首先是以商品期貨交易所公佈的價格為基礎,設計保險產品,保險期內產品平均價格低於保險約定價格時,按照保險條款,期貨公司對保險公司進行賠付,投保人則通過保險公司獲得賠付。


設定目標價格會考慮農戶的生產成本、人工,以及一定範圍的穩定收益,保障農戶一年辛苦不會白費。保險期限內,期貨交易市場的平均價格低於目標價格,中間的差價由保險公司賠償。

“保險+期貨”模式改變了傳統農民種地靠天、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各自為戰的不足,將期貨公司對沖價格波動風險與保險公司保險產品研發優勢相結合,既發揮了期貨公司的專業能力,為服務“三農”、服務實體經濟尋找到了新的途徑,又豐富了保險產品的種類,最終實現農戶、保險公司、期貨公司三方共贏,從而穩定農戶收益。

把專業的操作交給專業的人,農民只負責種。可能國內不流行,國外早已如此。如果解決了農民的問題,民定則富,民富則國強。既是國之重器,當自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