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民族英雄于谦的四个奸臣是谁?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什么?

十点书屋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朝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就此陨落。害死于谦的四个奸臣也是拥立英宗的四个人分别是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左都御史杨善。

先说石亨,本来是正统朝名将,多次击败瓦剌,土木堡之变后,也先大举进攻大同,石亨和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等大战于阳和口,宋、朱二人阵亡,他单骑一人跑回,降官募兵,立功赎罪。回朝之后,经于谦举荐掌管五军大营,晋升为右都督,北京保卫战时,把守最为重要的德胜门,与也先军激战。他先埋伏兵卒,诱其深入,杀之甚多。瓦剌攻不下,又猛攻西直门,围住守将孙镗,石享奉命解救、激战五日后,也先败逃,石亨因功而封侯。后参加英宗夺门之变,成功之后,居功自傲,骄横跋扈,英宗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律斩,没其家资。

徐有贞,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土木堡之变爆发后曾建议南迁,遭到朝野内外的一致谴责。景泰年间担任佥都御史,到山东治理黄河水患,因功升任副都御史。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病重,徐有贞与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划发动夺门之变,拥戴明英宗复辟,被拜为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武功伯。他谗杀于谦、王文,又与石亨、曹吉祥争权,结果被构陷罪名,贬为广东参政,后又流徙云南金齿卫。石亨败亡后被放归。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徐有贞郁郁而终,时年六十六岁。

曹吉祥,隶属于王振门下,参与出征兀良哈。1452年,参与分管京营,累官至司设监太监。后来又与大将石亨等密谋,率兵迎明英宗复辟。天顺初年,奉命总督三大营。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曹吉祥被英宗设计逮捕,事后被磔刑处死。

杨善,因参预谋划英宗复位,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兴济伯,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兼礼部尚书,寻改守正文臣。天顺二年(1458年)卒,终年七十五,赠兴济侯,谥号忠敏。


枫叶0829


如果说王振是“明代”最大的罪人,那么这四人的“罪恶”绝不下于王振。

史上最没有意义的政变——夺门

《明史》对“夺门之变”是这样评论的: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六,文官徐有贞、武将石亨和宦官曹吉祥合谋发动政变,迎出被囚禁于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

第二日,朱祁镇再次登基成为皇帝,徐有贞等人因立下“从龙之功”(即帮助某人成为天子的功劳)而得到极高的封赏。

封赏之后还有对前任帝王及朝臣的清算。

复位当天,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官员被捕。后于谦被以谋逆的罪名处以“斩绝”;王文等官员也都被论罪抄家。

二月初一,废重病卧床的景泰帝朱祁钰仍为郕王(在监国前就是郕王),二月十九日,朱祁钰暴薨。

在这次政变中,即使是重新夺取皇位的朱祁镇都不算最大受益人,获利最大的还是一手制造“夺门之变”的四个主谋。

(一)、“虽才不端”的徐有贞

永乐年间,“成祖”(朱棣)曾问百官于解缙(时任内阁首辅),当时解缙对礼部郎中李至刚给出的评语就是“诞而附势、虽才不端”。意思就是说他这个人趋炎附势,虽有才华但人品不好。这个评语我认为同样适用于徐有贞,徐有贞是有才干的,但其品行确实差强人意。

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明军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而大军的覆灭意味着北方防务的空虚,蒙古铁骑可以在大明的北疆肆意驰骋,甚至直插大明心脏——北京!北京城危在旦夕。

兵败的消息传至京城后,朝野震动!关于如何应对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危机,朝中大臣分为了三派:

  1. 主战派:主战派的意见很明确,那就是不惜一切也要和瓦剌战斗到底。其中主要人物以于谦为代表。
  2. 主和派:
    主和派的意见就是既然“上皇(明英宗)被虏”,明军精锐力量“三大营”也都葬送在土木堡,不如遣使向瓦剌求和,先稳住瓦剌,使皇帝平安归来后再求对策。
  3. 主“南迁”派:主“南迁”派也就是主“逃”派,这帮人的看法就是不如迁回南京(南京曾是明朝首都),避免北宋“靖康之耻”(靖康之变发生后,山河沦陷,宋徽、钦二宗及大多皇室被金人俘虏,受尽屈辱)的发生。其中主要人物以徐珵为代表。

这时的徐珵还没有改名徐有贞。宣德八年,徐珵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徐珵是一位全才,对天文、地理、水利,甚至阴阳术数之道都有些研究。

“土木之变”发生前,徐珵就准确推算出这次出征必败;所以在“土木之变”后,徐珵再次夜观天象,得出南迁的结论。经过前一次推算的成功,徐珵此时可谓意得志满,他在朝会上大声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如不南迁,必将国破家亡(

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

就在这时,兵部侍郎于谦突然发声打断了他:“言南迁者,可斩也!”

于谦的主战思想得到了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赞同。在孙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皇帝,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担当保卫北京的总指挥。主战的路线就这样定了下来,而曾提议南迁的徐珵也就成为贪生怕死的笑柄。

徐珵这个人热衷于功名利禄,但现在什么都没了,因曾提议南迁,他受到百官讥讽,皇帝也始终都不肯批准他的升职报告。徐珵将这一切都归罪给于谦,认为是于谦导致他落入今天的地步。在陈循的建议下,他改名徐有贞,默默等待复出和报仇的机会。

复出的机会来的很快。当时黄河沙湾河段决口已达七年之久,朝廷前后派去多位官员都无法完全平息水患。前文中提过,徐珵这个人是个全才,对治水之道也颇为精通,且他已经改名徐有贞,皇帝(景泰帝)不知他便是当日的徐珵,于是在群臣的推荐下,徐有贞前往黄河治理水患。平息水患后,景泰帝亲自召见他,并封为左副都御史。

(二)、“有勇无德,利欲熏心”的石亨

石亨确实是正统时期的杰出将领,他长期镇守边疆,多次击败瓦剌军队,还向朝廷上书,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比如屯田解决边粮、如何选取优秀军伍人才等。

“保卫北京”时,经于谦推荐,石亨奉命掌管五军大营,并与于谦携手奋战,打退了也先(瓦剌太师)军队,成功保卫了京师安宁。北京保卫战结束后,石亨得到重用。

石亨其实与于谦没有仇怨,两人还是在“京师一战”中共同镇守德胜门的战友,但石亨这个人贪财好利,德行不端。北京一役后,石亨因功而封侯,世袭罔替”。于谦虽然得到皇帝极高的信任和赏赐,官居“少保”,但却没有实际的爵位(明代只有军功才能封爵)。

石亨对此心中有愧,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功劳高过于谦,为了笼络于谦,石亨特意向皇帝奏请封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结果被于谦义正言辞拒绝。

(谦言:“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

石亨一片好心被当做驴肝肺,于谦反而指责石亨。从此,石亨便恨上了于谦。

(三)、“无德无能”的曹吉祥

曹吉祥是王振的门下,和王振属于一丘之貉。

曹吉祥这个人敛财无度,而且供养门客、暗藏兵甲,早有不臣之心。他曾经甚至问门客冯益:“有没有宦官子弟做皇帝的例子”。而冯益竟然不知廉耻的说:“你的本家。魏武帝就是”。试问曹吉祥如何能与雄才大略的魏武帝曹操相提并论。

曹吉祥和于谦的仇怨也很可笑,完全就是因为于谦为人正直,所以曹吉祥嫉恨他。

(四)、“堕落父兄威名”的张軏

张軏的家族可了不得,张軏出自靖难功勋张家,其父为靖难首功——河间王张玉,其兄为一代名将——英国公张辅。

既然出自这样的家庭,张軏的才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张軏曾随宣宗征讨作乱的汉王朱高煦;随成国公朱勇出塞至毡帽山;还以副帅身份讨伐麓川土司思任发。最后累功升任右都督,掌管京营。

张軏是有功劳的,但与其父兄相比还是不值一提。其父张玉自不用说,靖难元勋,拼死保护朱棣而亡;其兄张辅亦是,征战沙场数十年,打下整个安南(越南),其威名使安南人敬之如鬼神。

到了张軏这一代,凭借父兄的威名,才得到朝廷的重用。但他实在是“德不配位”,后被于谦弹劾,因此嫉恨于谦。

夺门之变的过程

介绍完这四个无德之人后,我再简述一下“夺门之变”的过程。

景泰八年(1457)正月,明景帝朱祁钰病重,他召开信任的功臣石亨,命他代替自己行祭祀仪式。石亨见朱祁钰重病缠身,似乎命不久矣的样子后便动了别的心思。

关于这里,我还要插一件事情:“当时京中已有流言,说大学士王文在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果王文劝说成功,那他必然是定鼎之臣,从龙首功。而这份功劳是如何都轮不到石亨这种武将的身上的。

于是石亨决心将太上皇朱祁镇请出来复位。他心知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这件大事,于是他找到了曹吉祥、徐有贞、张軏等人商议对策。

这是一个很独特的组合,这个组合几乎包含了当时所有能说得上话的势力,其中有代表内庭的宦官、有代表外廷的文官,还有武人集团和勋戚势力,虽然他们四个不足以代表这四大势力,但这个组合确实够独特。

正月十六日晚,徐有贞、张軏、石亨等借口加强守卫而带兵入宫,他们与早就等候在宫中的曹吉祥会合,一伙人赶到南宫,释放出软禁在南宫七年的朱祁镇。

第二日,在群臣惊愕的目光下,徐有贞宣布:“太上皇复辟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正如上文所说,朱祁镇对参与夺门的功臣进行了大力的封赏,对前任皇帝和大臣也进行了清算,不过在如何处理于谦的问题上,朱祁镇倒也有过犹豫。

徐有贞等人以“更立东宫,谋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将兵部尚书于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并向朱祁镇请示以谋反的罪名将二人处以极刑。

但朱祁镇也不算太昏庸,他认为于谦是有功之臣,所以不忍将其杀害。但徐有贞等人清楚,于谦若不死,他们几人将来也不会好过,于是徐有贞又进言:“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

此话一句顿时令朱祁镇下定决心。正月二十三日,于谦、王文等大臣被押解至刑场,处以斩刑。

结语

朱祁镇复辟后,这四人都获得了想要的权势。他们四人曾互不相识,因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权力,和一个共同的仇人——于谦而走到了一起。趁明景帝病重之机,钻了皇位更迭的空子,硬生生制造出一场夺门政变。

为什么说明代最没有意义的政变就是“夺门”?

当时明景帝已然重病在身,好像命不久矣的样子,再加上明景帝没有子嗣,这个皇位在很大几率上都会回到朱祁镇这一脉,即使不是由朱祁镇复位,也会由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

再说即使按照朱祁钰即位当年与孙太后的约定——由朱祁钰登基为帝,但得立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虽然朱祁钰后来因为贪恋权势,违背了当初的誓言,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毕竟朱见济早亡,朱祁钰也没有了子嗣。

所以我认为朱祁镇是被八年的幽禁生涯(瓦剌一年、南宫七年)关怕了,所以才会听任徐有贞等人摆布。

据说在夺门前一日,于谦、王文等大臣已拟好折子,准备奏请朱祁钰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可惜折子晚呈上一日,否则也不会发生后来的清洗事件。

为什么我说“夺门四功臣”之罪不下于王振?

虽然“土木之变”给明朝造成极大的损失,但在于谦等有为之臣的努力下,在明景帝的英明领导下,国家正在稳步向上发展。但后来发生的“夺门之变”却又给了大明沉痛一击,以于谦为首的有为大臣因为一些政客的私心而遭受无端罪名致死。土木之变时朝廷本就损失了一批朝廷大臣,在夺门之变后又损失了一批有为大臣。而徐有贞等人在掌权后的肆意敛财、大力安插亲信等行为也使得吏治更加黑暗。这使刚刚有些转机的明朝廷再度陷入低谷。

当然,这四个奸臣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

天顺二年(1458),负责处斩于谦等大臣的张軏突然去世,时六十六岁;

天顺二年,徐有贞与石亨、曹吉祥发生内讧,在石、曹二人的构陷下,被关进诏狱,贬为庶民。徐有贞因陷害于谦而遭百官仇视,始终无法得到起用,最后于成化八年郁郁而终,时六十六岁;

天顺四年,在击败徐有贞后,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最后被以谋反的罪名处以极刑;

天顺五年,曹吉祥与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最后兵败被处以极刑。

这四人最后还是得到了该有的惩罚。但最可惜的还是于谦,这位曾经力挽狂澜,保大明再续江山社稷,最后却因小人作乱而惨死。

最后附上于少保诗一首,让我们一同缅怀这位扶大厦于将倾的民族英雄: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焚剑煮酒


害死大忠臣、大功臣于谦的奸臣,罪魁是左副都御史兼学士、加兵部尚书徐有贞、忠国公石亨、司礼太监曹吉祥及太平侯张軏等人。

1449年七月,瓦剌(明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入犯,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遭遇“土木之变”。瓦剌大军破明军、擒明英宗并进逼京城,京师岌岌可危。朝廷闻到噩耗,上下皆六神无主,乱了方寸。受皇太后懿旨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后来的明代宗,英宗第)也急得团团转,完全没了主意。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成了朝廷的主心骨。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并有条不紊地安排政务,立新君,退瓦剌,稳定了危殆的局势。郕王即位,尊陷于瓦剌的英宗为太上皇,进于谦为兵部尚书。于谦力挽狂澜,扶危定倾,拯救了大明王朝,可谓是再造大明的大功臣、大忠臣。可惜功臣、忠臣却不见容于小人、奸臣,最终冤死于奸人之手,成为千古冤臣。

1450年八月,太上皇被瓦剌开恩放回京师,代宗安排其居住于南宫,软禁起来。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一说为十七日),镇朔大将军武清侯石亨、右都督张軏、大宦官曹吉祥利用明代宗重病卧床不起之机,矫称皇太后制,伙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助明太上皇复辟。太上皇朱祁镇重新登临阔别八年的金銮殿,再次君临天下,又成英宗了。

几个政变功臣加官晋爵、志得意满后,皆将仇恨的目光投向眼中钉于谦,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唆使言官弹劾之。英宗认为于谦有功于国,犹豫踌躇而未忍心下狠手,徐有贞蛊惑道:“不杀于谦,此举(指南宫复辟)为无名。”英宗“意遂决”。二十二日,少保、兵部尚书于谦遇害。

忠臣冤死,那么陷害忠臣的那几个奸臣命运又如何呢?

【徐有贞】徐有贞原名徐珵,进士出身,任侍讲(官名,侍从皇帝、皇太子讲授经义)。“土木之变”时英宗被瓦剌俘获,朝中闻讯一片混乱,郕王朱祁钰召集廷臣商议战守之策。平素喜研究天文星象徐珵大言道:“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力主迁都避祸,即放弃京师南逃。兵部侍郎于谦当场斥责道:“言南迁者,可斩也。”否决了南迁,给徐珵来个下不来台。徐珵大为沮丧,不敢再吭声,还被人轰下朝堂。仇恨的种子,徐珵从此算是种下了。

朱祁钰即位,十分信赖倚重于谦,任用官员多由于谦决定。徐珵嘱托于谦门客游说,请求任国子祭酒(国子监长官)。于谦还真为徐珵向代宗求官了。然代宗还记恨他提议南迁的事,故而拒绝授其官。徐珵不知于谦已经向圣上举荐了他,见未能如愿,便误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阻挡了自己的官路,故对于谦恨之入骨。因自己徐珵的名字太臭,影响自己的仕途,故更名徐有贞。

徐有贞因夺门之变功著,当即便被英宗命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加兵部尚书。然好景不长,六月,徐有贞遭石亨排挤下狱,旋释放;七月再次下狱,旋被罢官流放于金齿。二年后,石亨因罪下狱死,徐有贞得释,归还乡里。但徐有贞为政之心不死,仍希望圣上重新召回朝廷重用,再列朝班。然希望终落空,徐有贞遂死了东山再起的心思,放浪山水间十余年。1472年死去,年六十六岁。徐有贞虽得牢狱之灾,罢官流放,但毕竟老死于家,闹个善终。徐有贞善绘山水,有《武功集》。

【石亨】石亨因功进封忠国公。说起来,于谦本是石亨的贵人、伯乐,是于谦荐举石亨入京掌五军大营,进右都督,封武清伯。瓦剌兵临京城时,石亨积极协助于谦退敌,立有大功,进封武清侯,并与于谦结下了战斗友谊。然石亨恃功骄纵,“辄为谦所裁抑”,石虎由此甚是怨恨刚正无私的于谦,故而蓄意加害之。

南宫复辟大功臣石亨自此恃功骄横,数兴大狱,尽揽大权,预朝政,大有权倾朝野之势。久之,连英宗都有些忍受不了了。1459年,石亨侄子定远侯石彪密谋镇守大同,以与石亨表里握兵权,内外为援。英宗觉其诈而起疑,遂将石彪下狱,将石亨罢官闲居。次年春,石亨又因侄孙石后等不轨,被下诏狱,坐谋叛律斩,籍没其家资。一个月后,石亨瘐死(囚犯在监狱中因受刑或饥寒而致病或致死),其下场挺惨。

【曹吉祥】曹吉祥因政变之功迁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嗣子(过继的侄子)曹钦擢都督同知,封昭武伯。曹吉祥得势后,多养门客,广结朝臣,权势与石亨相埒(等同),时称“曹、石”。石亨出事被治罪,曹吉祥内心极不自安,渐生反心,家藏兵甲,日犒达官,多结死党,准备谋逆。1461年七月,曹吉祥与嗣子曹钦于京城内谋反,发动兵变,事败被擒。曹家灭族,曹吉祥被磔(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即车裂)于市,在闹市上被五马分尸了,落得个比石亨更惨的下场。

【张軏】张軏因政变复辟之功进爵太平侯。张軏出身显赫,其父张玉是明成祖朱棣心腹爱将,“靖难之役”的大功臣。东昌之战(1400年腊月)时,张玉为救陷于阵中东燕王朱棣而突入敌阵力战,格杀数十人,身受重伤而殁于阵。朱棣称帝,追赠张玉荣国公,谥“忠显”;明仁宗时加封河间王。大哥张辅亦是了得,是位能征惯战的统帅,率军征服安南(今越南),因功封英国公,进太师,是朝廷顶级重臣,不幸的是,随英宗征瓦剌,于土木之变中遇难,追封定兴王。之所以介绍张軏的家世,是说明这位功臣兼烈士之子、弟肯定不会有事,即便有事,也会大事化小的。

张軏为张玉第三子。他恨于谦,是因身为都督的他曾率军征伐南方起事的苗人失律,为刚正的于谦所弹劾,故而与内侍曹吉祥等皆素恨于谦,“于谦、王文、范广之死,軏有力焉。”张軏因功进爵后,纳贿乱政,其骄横跋扈程度仅次于石亨,然却平安无事。1458年,张軏故去,赠裕国公,谥“勇襄”,善终且死后哀荣。

于谦德才兼备,志向高远,怀报国之志,负经世之才,勇于用事,敢于担当,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社稷,厥功至伟。虽遭群小陷害而蒙冤屈死,然其忠心义烈,可与日月争辉,天地共存。诚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