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北戰爭時期英法兩國不派兵干涉?

李爽vlog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英法都有小算盤。

南北戰爭初期:英法宣佈中立,靜觀事態發展。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後,英國政府首先發表中立聲明,表示“女王政府決定在上述敵對雙方的戰爭中嚴守中立”。不干涉美國內戰。

英國發表聲明後,緊接著,法國也發佈了中立聲明。

其實關於是否中立,英國議會有過爭論。有人認為應該支持北方,這些人認為美國南方的奴隸制度太反人類,這與英國倡導的價值觀不符合(英國是當時的“燈塔”)。但大部分人認為應該支持南方,因為美國南方的棉花是英國重要的進口物資,這些人從利益角度出發,認為支持南方。

在兩撥人爭執不下時,最後時任英國首相帕默斯頓說了句名言:“我不喜歡奴隸制,但我們需要棉花”。

是的,奴隸制度確實不好,但當時美國南部是英國最重要的棉花產地,而奴隸制恰恰又是維持棉花低成本高效率生產的根本。如果沒有奴隸制度,英國去哪裡購買如此低廉的棉花呢?

基於利益,所以英國議會最終做出靜觀事態發展的中立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外交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也是帕默斯頓擔任首相期間說的。



戰爭膠著期間:英國表面繼續中立,但暗中支持南方;法國表面支持英國,但暗中與北方保持默契。

南北戰爭爆發前,英國從美國南方進口的棉花大概是258萬包,而戰爭開始後,這個數字降到了7.2萬包。

從258到7.2,連以前的零頭都沒有,這就可想而知,英國當時的棉紡行業是受到了多大的影響。據後來的統計,當時大約有90萬英國人因為工廠沒有原材料,被迫失業。

前面說了,英國選擇中立的原因,一切都是為了利益。所以當南北戰爭進入白熱化,傷害到了英國的利益後,英國便在1862年暗中出手,支持南方。

怎麼支持呢?直接出兵肯定是不行的。因為無論是南方美國人還是北方美國人,最終要維護的都是美國的利益。英國如果像個冤大頭似的全力支持南方打敗北方,那麼由南方統一後的美國,肯定也是英國的一個威脅。

並且美國北方比較富裕,一直就是英國商品的市場,讓南方贏了,全國種棉花,英國也會有損失。

所以英國的策略便是攪屎,暗中向南方提供物資,在維持南方不被吃掉的前提下,也不讓南方吃掉北方。繼而讓南北兩敗俱傷,造成事實上的南北分裂。(讓美國南方繼續給英國提供廉價棉花,讓美國北方繼續成為英國的市場)

當然,想做到讓美國事實上分裂,僅靠英國的實力是不夠的。所以這個時候,英國拉上了法國。(法國陸軍充足)


▲法皇拿破崙三世

面對英國的拉攏,法皇拿破崙三世當時直接就表示了同意。據說拿破崙三世當時還拍著胸脯說:只要你英國說一聲,我們法國一定會站在南方奴隸主這一邊!

這一表態,把英國大使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然而當英國正式插手後,英國人卻發現,法國人說話不算話,對南北內戰誰輸誰贏,完全不關心。拿破崙三世想要的,只是藉助南北戰爭亂局,把墨西哥吃到肚子裡去罷了。

當時不光是美國在打內戰,墨西哥也一樣在打內戰。1861年,時任墨西哥總統貝尼託·胡亞雷斯宣佈,墨西哥借歐洲的債務,他不打算還了。這種公開賴賬的行為激怒墨西哥最大的借款人,西班牙、英國及法國。

所以英法西三國便組成了聯軍,挑起了墨西哥內戰,公然侵略墨西哥。

到了1862年,英國因為支持美國南方,無力兩面作戰,便退出了墨西哥戰爭。

結果拿破崙三世見英軍退出,自以為可以獨吞墨西哥,於是他就對英國提出的攜手打擊北方的提議,滿口答應。但暗地裡,卻與林肯保持了默契。雙方各打各的,法國打墨西哥,林肯政府打奴隸主,互不干涉。

南北戰爭後期:沙俄介入,支持北方。英國因為糧食問題,被迫轉而支持北方。

法國不給力,幾萬駐墨法軍就是不北上,把英國急得要死。於是,英國便厚著臉皮去找沙俄商量,想拉攏沙俄干涉南北戰爭。可是沙俄怎麼可能幫英國呢?八年前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還歷歷在目,可謂是恨透了狡猾的英國人。

所以當沙俄看到了英國的尷尬後,為了報一箭之仇,俄皇亞歷山大二世便斷然拒絕了英國干涉美國內戰的建議。在拒絕的同時,他還派人訪問美國,表示願意支持林肯政府。

對於沙俄的示好,林肯當然存有戒心,但為了對付英國的干涉,美俄還是結盟了。美國同意俄軍派出兩支艦隊,一支駛抵紐約,另一支駛抵舊金山。(也正是因為當時美俄關係好,所以1867年沙俄才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賤賣給了美國)

英國見沙俄居然派艦隊跑到北美了,極為憤怒,就也派艦隊包圍美國外海,雙方几次擦槍走火,炮擊對方的船隻

然而在對峙不久後,英國最終還是放棄了對南方的支持,轉而中立。

什麼原因呢?

原來當南北戰爭爆發後,英國本土的糧食年年歉收,以至於到了鬧饑荒的地步。人民都沒飯吃了,自然也就不關心棉花問題了。而當時的美國北方恰恰是小麥出口的大戶。林肯政府手裡有糧食。

所以迫於無奈,英國政府只得轉換政策,與南方疏遠。而失去了英國支持的南方自然也只能認倒黴了。


最後,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英國分裂美國的企圖雖然沒有實現,但戰後的美國仍然是英國的市場,並且南方的棉花也照樣供應。英國總體上沒有損失,只是沒機會再阻擋美國崛起了。

二是法國自以為能獨吞墨西哥,與林肯勾勾搭搭。但美國統一後,林肯翻臉不認人,不僅派出軍艦封鎖了墨西哥沿海,而且還集結了五萬兵力進駐美墨邊界,逼迫法國遠征軍退兵。英國當時懶得管這茬事,法國又獨木難支。拿破崙三世偷雞不成蝕把米,最後只能是灰溜溜撤軍,什麼好處也沒撈到。


Mer86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英法都有小算盤。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後,英國首先發表中立聲明,表示“女王政府決定在上述敵對雙方的戰爭中嚴守中立”。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英、法兩國希望美國分裂,不想在北美出現個統一強大的國家。

英國當時受到克里米亞戰爭的衝擊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震動,注意力已轉向國內。選擇埃及和印度的棉花可以避免向美國南部購買棉花的風險;加拿大地區防禦薄弱,制約英國,對武裝干涉,心存忌憚。

法國國內經濟因克里米亞戰爭影響,亟待恢復。

當時美國已經發展成為西方矚目的大國,即使南部宣佈獨立,北部的經濟實力也不容英、法小視。

綜上,英法從自身利益出發,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沒有武裝派兵干涉,而是選擇中立。


當代曹植


因為南北戰爭屬於美國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