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1924年7月,一個北京書香門第家中誕生了一位小女孩,誰曾想,多年後,90多歲高齡的她,依舊熱愛古典文學,

雖一生苦難,卻才情縱橫,雖顛沛流離,卻度人無數。縱然滿頭白髮,但舉手投足之間皆是這世間少有的優雅和風度。她就是葉嘉瑩,於詩詞中孕育而生,亦是一抹近百年來的詩詞風景。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葉嘉瑩先生常說“弱德之美”,這個“弱”是取一種姿態,但本身是一種持守,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去隨波逐流、去改變,此弱非彼弱,它是一種品格的恪守,所以葉先生自稱她不需要那種深閨愁緒穿裙子的士。士這個概念,比較廣泛,比如學士、方士、士大夫等等,說到士大夫,我們最容易想到的一句話就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是孔子的精神。

“士志於道”,也就是說士跟道是不可分的,它是某一種基本價值的維護者,那麼維護精神價值,落實到社會文化層面的話,就是承擔文化使命,是士為之士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按照余英時先生的說法就是,士是超出一般人的,它的形式依據是理性的,所以說從傳道這個意義來理解,葉嘉瑩雖然說她是一個女性的,很多人都會承認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士。

我很不喜歡“才女”這兩個字

“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

才女還兼美女就更不得了了

我是穿裙子的士

穿裙子是說我身體是女性,但品格是士

中國儒家傳統士大夫的品格和持守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一直以來,葉嘉瑩在老師、詩人、學者這三個角色當中,成就都非常之高,但她最看重的是老師,為什麼呢?我想這一點,她顯然是受了顧隨先生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因為先生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往往尚有蹤跡、規範的限制,而惟有先生的講課則是純以感發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一般學者的著述和講授,大多是知識性的,理論性的,而先生的著述和講授,則大多是源於知識卻又超越於知識以上的一種心靈的智慧與修養昇華。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這段葉先生評價顧隨先生的話,其實完全可以用在她自己身上。葉嘉瑩先生自己也說,“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書”。1945年開始,葉先生一直就沒有間斷過的教了70年的書,這些年在北京,包括天津很多地方,經常有她當年教過的學生去看望她,這些學生差不多都已經七八十歲了。葉先生曾教過的一名西北的老學生,這樣描繪他當年聽課的情景和感受:

她吟花,我們看見花在搖曳綻放;

她詠水,我們眼前有水迴環流蕩;

她說霧,我們覺得四周一片嵐靄迷茫;

她唱風,我們能感到秋木枝葉在寒氣中顫動飄揚;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你看,這得有多愛聽葉嘉瑩的課才會寫得如此打動人心,能讓一個粗獷的西北壯漢寫的這麼的痴情,這麼的細膩,他確實是太愛葉嘉瑩了。而且這樣的知音何止萬千。

有一次葉嘉瑩在中國人民大學作一次演講,那次規模非常之大,講的是清代張惠言的詞,“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當時這兩句吟出之後,全場寂靜,且已經80多歲的她一直是站著講課。有人說她是以身佈施的一種狀態,所以有人講能夠聽葉嘉瑩的課,真的是一種福報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她認為對詩歌的評賞,不管是出於主觀角度還是客觀角度,都必須緊緊抓住評賞者本人的感受這一出發點,探求詩歌中興發感動的生命,並將之傳達出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生生不已的感動,從而完成詩歌興發感動的創作生命。

因為古詩詞當中雖然也包含了喜悅、得意、灑脫、歡愉等等思想感情,但更多的詩詞則是包含了憂傷、離別、悔恨、忍辱,還有孤獨、迷茫、愁苦、煎熬等等,所以,真的要讀懂古詩詞,往往需要人在經歷了這些情感之後。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葉先生以興發感動為中心的長達70年的講學授課,其實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一層意義,就是士的傳統的傳承和發揚。他們那一代人,包括很多大師,小時候都是讀過私塾的,他們身上都還留著中國傳統的人文價值觀,為人處世的方式還是老式的,儘管說他們好多人,後來都受到各種的衝擊跟打壓,但是身上士的那一種精神沒有丟。

葉嘉瑩他同樣也是從小就浸泡在中國古典詩詞當中,由詩詞感發出一種弱德之美。弱德之美是她自己自創的一個詞語,但她經常用這個詞語來形容自己之於人的人生態度,她說“弱是你取一個弱的姿態,但本身我有自己的持守,不會隨波逐流去改變”。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所以我覺得這四個字也可以來描述她的性格、她的命運:16歲的時候母親去世,而且婚姻一直都不太幸福,後來又被迫拘留加拿大,不幸的是她的大女兒女婿又遭遇車禍身亡等等,可以說這一生當中多艱多難,寸心如水。即便如此,葉嘉瑩說它並不是一個弱者,她不需要任何的慰藉。

她說弱德之“弱”非弱者之“弱”,它不僅表現為一種自我約束和收斂的姿態,而且在約束和收斂中還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與操守的堅持,是為德,她說她的一生都不是他的選擇,她去加拿大不是她的選擇,結婚的先生也不是她的選擇。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一個人心智情感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要有命運感和滄桑感,人總是在主動與被動之間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角色,凡是成大事業者,似乎都是有一種自覺的命運感,因此那種在別人看來的執著那種堅守,那種在別人看來的執著,那種堅守,其實好像又是一種被動的主動。

葉嘉瑩九十華誕的時候,溫家寶致信祝賀,並在信中稱讚道:您的心靈是純淨的,您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詩詞給入以力量,您自己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1980年代,她曾寫下“一世多艱,寸心如水”的詩句自況。從民國到當代,從北京到臺北、溫哥華再到天津;90載逆旅,一世紀風塵;個人生活歷盡波折坎坷,但中國古典文化的文脈得以通過這位清瘦女性而延續。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古典詩詞的世界裡,她就是女神

一些葉先生的書籍推薦:

《好詩共欣賞》

這本書是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家詩講錄,非常大眾化的一本書。葉嘉瑩把這三位詩人的詩作,從物象、心境、結構等等角度切入,帶領我們貼近人的生命的歷程,體會詩作的美感和特質。她說這個中國古典詩歌,有一個很可貴的傳統,就是讓人心不死。她還說,杜甫的心是不死的,他心中永遠有著一份博大深厚的感情,宇宙萬物的形象,都能夠引起他內心的關切和感動。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這是上個世紀60年代,葉先生在臺灣寫的,在海外漂泊那麼多年,我想最能夠引起她那種懷鄉去國之思的就是杜甫的詩篇,每當她讀到“每一北斗望京華”的時候,總是滿眼淚花。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先生葉嘉瑩:柔蠶老去應無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