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囤貨,懸在貴州茅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茅臺最近分別公佈了年報和一季報,成績很好,股價也隨之飛漲。但是我們對茅臺的根本看法沒有改變,以前的文章也分析過很多次,今天知常容再次提示風險——

過高的渠道囤貨是懸在茅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首先,我們不否認茅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成功點在哪裡?一方面它成功地把一個幾十年前的中端酒做成如今全國最高端、全國最暢銷的酒,佔全國白酒行業利潤50%以上。

更神奇的是,它成功地把奢侈品做成了大眾消費品。一般來說貴的東西銷量不會是最多的,比如說寶馬汽車,它的銷售量和豐田的銷售量,那是差幾個級別的,再比如LV包,也是一樣。國外來說奢侈品永遠是金字塔的頂端,他們的銷售肯定不是最大的。但是呢,茅臺能夠做到最高端的同時銷量也最大,這一點不得不服。

然而,茅臺的成功用的卻是一個後患無窮的手段——鼓勵囤貨,各種方式囤貨。鼓勵囤貨其實和東阿阿膠的手段是一模一樣的,就是不斷提價,經銷商今天不拿貨,明天拿貨就要加價了。

或者,也可以說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因為茅臺自己並不直接賣,而是留了大量的批零差價給渠道。比如,53度飛天茅臺的出廠價每瓶989元,而市場上的零售價在1499元左右,有大量的利潤進入了渠道商的腰包,甚至大多數時候1499也買不到。

前兩天看到一個新聞,貴陽星力百貨集團有限公司近期新增了一項動產抵押,抵押物為飛天53%vol 500ml 貴州茅臺酒(帶杯)164404瓶。

2019年4月,貴州茅臺發佈商超渠道招標公告,選擇3家貴州本地的茅臺酒首批商超、賣場服務商,按照綜合排名先後順序分別獲得80噸、70噸、50噸,總計200噸的飛天茅臺酒配額。其中貴陽星力百貨中標茅臺酒配額80噸。

以1噸茅臺酒摺合2124瓶茅臺酒計算,貴陽星力2019年獲得的茅臺酒配額為169920瓶。本次貴陽星力百貨抵押的茅臺酒瓶數與其2019年全年的茅臺酒配額相當。

看了這個新聞之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茅臺每年財報銷量數據很高但市場上還是買不到茅臺酒?答案就是被囤起來了。雖然茅臺做了一些其他動作,包括拍賣經銷權、直接供貨給商超等等,但是並沒有改變市場上仍然看不到茅臺的跡象。按我們的估計,市場上的茅臺酒有80%都變成了囤貨。

囤貨,嚴控渠道,不斷提價,最終使得茅臺酒變成了核彈級武器——投資品。茅臺酒價格每年升值,讓市場形成一種假象。就是你把這個酒你不必拿來喝,只要把這個酒囤起來,每年就有百分之十的收益。

可能有人會說,投資品怎麼了,投資品不好嗎?別的酒想做投資品還做不了呢。需要知道的是,投資品不斷升值的前提是它的稀缺性,但是茅臺酒是每年可以賣幾百億元的工業產品,並不是不可再生資源,沒有稀缺性。

目前看起來有稀缺性,正是大量囤貨造成的假象,在這種情況下茅臺和經銷商獲得了雙贏。但是,這種金融遊戲要玩下去的話,你必須控制新增的量,如果茅臺繼續放量銷售很可能就會成為暴雷的導火索。

從年報可以看到,這幾年的銷量數據上升很快,為什麼說茅臺的這種手段後患無窮呢,因為它是透支了未來的銷售,透支了市場的消費能力。

我們都知道,茅臺是貴州省政府最大的財政來源,現在貴州茅臺的管理一年一換,新官上任三把火,做出成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量。上面的領導為了做成績會不會放量,我們非常擔心。

根據知常容多年的研究,我們跟市場有一個非常不同的觀點,就是我們認為茅臺的供貨有很大的放量餘地。目前庫存24萬噸。很多人說茅臺需要5年生產,今年銷量不能大於5年前的基酒產量。這個說法,忽略了過去基酒產量一直是產大於銷,今年可以賣的不單是5年前的基酒,而是5年前所有年份的基酒。

天量囤貨,懸在貴州茅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天量囤貨,懸在貴州茅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有興趣的人可以具體算算。最新茅臺酒產量4.99萬噸,銷量3.46萬噸。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茅臺未來可能不單隻要賣5年前生產的酒,還要賣10年前生產的酒,市場能不能夠承受這個供應量?

除了放量之外,另一個可能的導火索是擴大直銷渠道,這也是茅臺2018年以來在做的事。擴大直銷渠道勢必讓部分經銷商利益受損。為什麼擴大銷售渠道是壞事,因為這樣的話,原來的經銷商就不幹了。你茅臺直接1499賣了,那經銷商囤的貨就失去意義了,這個遊戲也就玩不下去了。

當然,即使沒有這些導火索,遲早有一天這個泡沫也會破裂,早早晚晚而已,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泡沫破滅的後果是什麼呢?茅臺不會倒閉,但後果是有幾年的利潤增長會成為負數,也就是說用市場來消化這個庫存。在這個過程中的股價會承受劇烈波動。

前有東阿阿膠,後有格力電器,渠道庫存的隱患,我們過去的文章已經分析過很多次了,茅臺的問題也是一樣的。所以,知常容再次提醒大家貴州茅臺的風險,價值投資不只看短期,還要把目光放到更長遠的未來。茅臺雖好,但千萬別上頭。

首發於公眾號:知常容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文章中所表達的意見並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不構成對證券的推介,投資者依賴上述資訊進行投資決策,需自行承擔相應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