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读一些文学作品读不懂,觉得很没意思很啰嗦?

仙丶清风


感觉别人说话啰嗦,是因为不想听,和自己三观有冲突。

就像成人教育小孩,小孩感觉啰嗦。

对于生活、社会、人性的认识,与作者相比,有的读者就是个小孩水平。

其二,真正的作家是用文学的各种体裁——诗歌小说散文随笔,阐述他们对于世界的独特深刻的见解,并不迎合读者,也没有什么功利实用的价值,只是人类精神世界充实的外化。有些作品是连娱乐的作用也没有的,相反让读者增添烦恼,让读者因思考而感到苦痛。

其三,好的文学作品是着眼于人类的,斤斤于私利的读者会感到不适与多余。

其四,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先锋前卫具有探索创新意义的,读者往往不能及时适应。

其五,现实主义作品相对容易理解,现代主义的意识流、超现实现在也一天天通俗化,后现代价值多元价值解构碎片化叙事跨文体写作更会让读者不知所云。

其六,故事是人类的最爱,最好看的电影是故事讲得最好的电影,连一些高人的微头条辅导课也讲,你要有流量,情绪要两极化内容要故事化。这世界变化飞快,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难于把握,故事不多,逻辑混乱,红尘滚滚,遍地诱惑,享乐主义,手忙脚乱,有些人急于强大急于爽,只好跑到小说里,但并不是所有小说都是对现实的逃避,所以看得不耐烦。

《红楼梦》里,实际上是人类精神世界最丰富的生活,吟诗作画,猜谜斗草,读书看戏,耍一点小脾气,连丫头都在学写诗。

很多人就搞不懂看不下去,毫无兴趣。

至于说白茫茫大地的结局,读者们可更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要现在而今眼目下,只要及时行乐。

我曾经说过一些名言,“真正的作家应该是人类的先知”,“所谓文学,就是对一切的理解与同情”,“最伟大的小说没有情节”,不要说读者,连头条的编辑也许也会问,你有没有文化啊?

我只好应声说道,我没文化我没文化。


大悔忆智周


文学作品只有与读者产生了共鸣,读者才觉得有意思。如果读者读不懂怎么能有意思呢?但读者甲读不懂,不等于读者乙也读不懂,只要大多读者能看懂,觉得有意思就是一个好的文学作品。昨天看了《当代》负责西北地区的编辑的文章,他说:《平凡的世界》当初在他眼里悬念少、一般般,给予了退稿,后来被别的刊物首次发表,一炮打响,轰动文坛。自己后悔莫及,受其他编辑埋怨。他还悔恨地说:当时若征求主编的意见就不会失去发表路遥作品的机会。


笑冰


看我又来吃老本(ノ๑`ȏ´๑)ノ︵⌨。

当~当~当~

接下来,我推荐的这本书会让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它的名字叫做《文心》

是不是很眼熟?

如果,你看我的其他回答,相信你要开始吐槽,怎么又是这本?!

我也不想啊!

但这一本书,在中文启蒙领域,真的是扛鼎之作!(哪怕你读的是外国书,也能有所启发。)

当然,你如果不想看这本书,也没关系,问题的答案都写在了下面。

为什么读不懂?

我们就直奔主题吧,主要有以下原因:

这些文章本来不为我们写作的,是作者写述自己的经验的东西。

什么意思?

意思是,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考虑过读书的人!

所以,他(她)不会照顾你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构成,包括且不限于——语言系统,三观,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阅历,生活时代,年龄,性别,身材外貌,专业能力.......

这么多影响因素,你有看不懂,不喜欢,怎么不正常?!


对同一件事物的感观,是因人而异的,且普通人所感到的多半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

抛开上面讲的,干扰因素。

哪怕你同作者,在这些经历上高度相似。

但是,感受就一定是一样的吗?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只要有,那么一丢丢的差异,感受的意境便会是千差万别!

那么,你有看不懂,不喜欢的地方,怎会不正常?!

结语

一本书,读不懂,不喜欢,若无必要,毋须强求。

读书,就像吃饭。

不合胃口的菜,不必硬塞。

除非,不吃它,会危及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