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大师吗?你怎么看?

鹏友程


金庸当然是大师了。

金庸先生生平,就不多做介绍了,其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哪怕没看过原著,也看过相关的影视或电影。



金庸先生自1955年作《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封笔,完成了十五部鸿篇巨作,对那些年的人们以及后世几十年的人们留下巨大影响。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



金庸武侠小说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义”。“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是金庸小说最富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他所写的“义”,并不是无原则的哥儿们义气,而是与“正义”相联系,或者以“正义”为基础的。更为可贵的是,金庸在一系列小说中,还赋予“义”以新的内涵,把“义”提到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这一新的高度。金庸笔下最杰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义,自觉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生命。这些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最高的人生观,也是金庸对武侠精神的新的提升。



而这些对后世的小说影响极大。


不才小生阿逸君


金庸先生确实是大师。只是,他的大师价值目前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

曾经我举过一个例子,是说莎士比亚。

在今天,我们都会非常肯定地说,莎翁是一位戏剧大师。

但是在莎翁还活着的时候,莎翁同时代的人,其实还远没有我们这样尊敬莎翁。当然那他们也认同莎翁是一位不错的剧作家,但是在当时,还很少有人把“大师”这个荣誉赋予莎翁。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音乐家巴赫,作家卡夫卡、爱伦·坡等等,很多人直到死后才有了名气,远比莎翁混得惨多了。

莎士比亚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剧作家成为公认的戏剧大师的?——时间。

我也曾提到过,英语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语种。而在莎翁那个年代,连语法都是不规范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规范可言。莎翁的原版剧本,就是那种能把当年的人和现在的人都逼个半疯的作品。

莎翁就是用这样的英语,创作出了诸多经典戏剧。在当时来讲,很多人都知道莎翁创作的戏剧很好,可是由于语法的不规范,莎翁剧本被大众的接受度也不是很高。

所以在当时来讲,莎翁之于戏剧的地位,还未必强得过金庸先生“武侠泰斗”的身份。

之所以莎翁会被人一点一点抬上神坛,是因为随着时代前进,莎翁戏剧的社会人文价值越来越高,值得现代研究的内容、内涵越来越凸显。因此在几百年前,同时代的人不认为莎翁有多么高杆,但是几百年后的我们,认定了这就是一位大神,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大师。

用莎士比亚来比金庸先生。金庸武侠小说的研究价值、内涵,在我们来看还没有多么重大,这只是因为我们与金庸先生同处一个时代。而在未来,金庸先生也必定像莎翁一样,成为后人公认、顶礼膜拜的大师。

其实这就像古董,随着时间发展,古董就越来越值钱。在当代还不觉得如何的东西,在未来,在后世,就是无价之宝。

所以,金庸先生,他的作品价值,在未来的上升是绝对可期的。金庸先生作品的普及度比当年的莎翁还强些,在未来一定会有很多人去拜读、研究,也必定奉金庸先生为大师,到那时,金庸先生的大师价值才是表现出来了。

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肯定是看不到了。


纯钧LHGR


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师,但不是文学大师。

金庸的武侠小说语言通俗,故事性强,读之有趣,因读者众多,被改编成的影视剧也不计其数,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成为华人圈独有的流行文化,故此他被称为武侠小说大师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从文学角度讲,他还没有进入大师的门槛,或许他也可以被称为文学家,但离大师之称还相差甚远,要说明的是这并非是我的观点,而是文学界的观点,当然文学家一般是不会主动批评别人的,尤其在我们中国讲中庸之道的文化氛围内更是如此,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嘴巴比较厉害、行事不拘一格的王朔和李敖就不在此列。

王朔曾撰文《我看金庸》,满篇批评之辞,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说的:“以你笔下那些人的小心眼儿, 不扯千秋大义家国之恨他们也打得起来。可能是我不懂,渴望正义也是大众娱乐的目的之一,但我觉得,扯淡就是扯淡,非要 扯出个大原则,最恶心。”

李敖上电视节目时说:“我看不起他,那写的什么玩意?……一个人可以飞檐走壁,哪有这事?根本就是神怪东西,里面的侠义部分金庸没有一样可以做到,他有没有为慰安妇、为打倒小日本捐过钱呢?自己发了财做自了汉。

此外胡适也曾在1959年的演讲中批评过武侠小说:“现在有许多报纸都刊武侠小说,许多人也看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实在是最下流的。”

当然胡适并没有点名批评谁,不过当时还很年轻,已经以连载武侠小说成名的金庸按耐不住自己愤怒的情绪,很快在《明报》上发文《最下流之胡适之》予以反唇相讥。

所有对金庸小说的批评无外乎就是这几点——

  1. 叙事夸张:武功虚幻,不合实际。
  2. 精神空洞:名门正派的弟子为了学习武功拜师入门,结果却跟着师门打打杀杀,形同黑社会,是什么精神指引着他们这样做的呢?这是拜师学武的初衷吗?
  3. 大侠伪善:口口声声惩恶扬善,无非都是法外之徒。
  4. 千篇一律:男主出身不完整家庭,偶然练就绝世武功,被漂亮姑娘追着爱,最后打败大反派。

仔细想想,我认为这些对金庸小说的批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这几点存在,金庸几乎不可能被称为文学大师,但金庸小说的流行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说金庸是当之无愧的武侠小说大师,正所谓一千个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恐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