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殺羊宰牛犒勞將士,卻唯獨冷落了車伕,結果被送到了敵軍大營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經常看到,部隊出征前都會由統帥為全體將士備宴壯行,正如李白所言:“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那為什麼在古代吃點肉喝點酒就足以激勵士氣呢?

這話說的好像現在喝酒吃肉激勵不了人心了?

話不是這樣說,雖然都是喝酒吃肉,但古代人與現代人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我們一年中參加過多少宴席,可能我們自己也數不大清楚。但在古代,普通人可不是說隨隨便便就能胡吃海喝的。因為,古人對於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制。

元帥殺羊宰牛犒勞將士,卻唯獨冷落了車伕,結果被送到了敵軍大營

古代關於“吃”的問題。

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而不斷提升的,越是久遠的年代,物資就越是匱乏。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古人制定出了頗為嚴苛的禮法,用來約束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在《國語·楚語下》中記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按照這個規定,“烹羊宰牛”那可是公卿之類的達官貴人所能享用的。因此,古代軍隊統帥拿酒肉激勵將士,那是對將士的一種極大的尊重;相反,若是有人在這種難得一遇的盛宴中沒有享受到這種待遇,那就是對這個人莫大的侮辱。

元帥殺羊宰牛犒勞將士,卻唯獨冷落了車伕,結果被送到了敵軍大營

今天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正是軍隊統帥與車伕之間的事:

公元前607年,楚莊王因不滿宋國對自己的倨傲不從,命令僕從國鄭國出兵討伐宋國,向宋國國君討要說法。

鄭穆公得令,派出公子歸生率軍出征;宋文公派出大司馬華元統兵禦敵。

兩國軍馬相會於今天河南睢縣境內的棘地,棘地地形開闊、一馬平川,是理想的決戰之地。宋軍本就是被迫應敵,更何況對手身後還有楚國撐腰,所以宋軍整體士氣不佳。華元為了提振士氣,大量宰殺牛羊犒勞全體將士。

元帥殺羊宰牛犒勞將士,卻唯獨冷落了車伕,結果被送到了敵軍大營

這本是一件好事,全體將士吃了肉之後士氣大漲。可偏偏這其中出了一點小差錯,負責給華元駕車的車伕沒有得到應得的那塊肉,這名車伕名叫羊斟,羊斟將沒有吃到肉怨到了華元的頭上。

後來,兩軍開戰。羊斟駕著馬車拉著華元徑直跑到對方軍營中去了,於是華元便戲劇性的成為了鄭軍的俘虜,宋軍因此大敗,被殺的潰不成軍。

華元問羊斟為何這樣做,羊斟回答道:“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意思就是吃羊的事你說了算,駕車的事我說了算。

羊斟做了這樣一件大事,按理說該是必死無疑了。華元是宋文公心腹愛臣,自然不會在鄭國待太久。宋人準備了厚禮想要贖回華元,結果沒等使者到達鄭國,華元早已經從鄭國逃出來了。

元帥殺羊宰牛犒勞將士,卻唯獨冷落了車伕,結果被送到了敵軍大營

成功脫險的華元再遇羊斟時,問他:“是不是您的馬不好駕馭?”羊斟回答說:“不是馬不好駕馭,而是人不好駕馭。”

這段簡短的對話之後,羊斟就逃到魯國去了。

看吧,一塊肉在今天看來是無關緊要,但在古代真實是關乎性命的。可見古人對於名譽的重視程度,“士可殺不可辱”這句誓言絕不是隨便說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