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估计很多人都吓到了,估计会觉得前途一片渺茫。这位老师的说法其实是对的,也是不对的。他可能是在激励自己的学生考个好大学,但是有些过度概括了,可能也会打击到一部分学生的信心。
有能力就行,英雄不问出处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非985、211)的马云,即使是不熟悉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超前领域,也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勇往直前,建立阿里巴巴商业帝国。反面的例子也很多,曾经一名北大毕业生,刚入职华为就给任正非写了一篇几千字意见书。任正非看后说:建议先去检查精神病,如果没有精神病,建议开除。而此前董明珠也开除过清华的一名博士后。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并不完全是靠学历来论英雄的,因为学历和能力是不对等的。
好学校固然重要,有句话叫天生我材必有用,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现代社会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善于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最终也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即使你是985、211名校毕业,也不例外。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高考分数很尴尬,不上不下那种。本可以就读理工类的211学校,但是发现里面没有一个文科专业是王牌专业,纠结一番后选择了一所师范院校,而她在大学的努力程度也是非一般人所能坚持的。大三的时候,她就在一家知名外语机构实习,大四还没毕业直接和一家大型国际教育机构签约,现在已经是该公司的高级咨询专家了。上次见面我俩还聊到这个话题,她说像她当年那样,分数在一个不高不低的分数区间的考生,如果分数还可以,就选择偏文科类的或者综合类的985、211,如果是很理工的985、211,就不是很有意义了,还不如挑一些在全国知名度不错的非双一流院校。而不是一定要上985、211。
也有人认为,
一定要上985、211院校!双一流大学的优势毋庸置疑。一个好的大学无论是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环境、食堂等等,还是雄厚的师资力量,都是其他大学无法媲美的。毕竟这些都是国家重点建设、教育部直属的,都是一些基础保障。而且这些东西都不是无关紧要的,也是你无法忽视的,因为他们与你的大学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学生宿舍:有无电梯、空调、水电费补助等等,或者动不动一年就给你砸个几百万,补助食堂或者运动场,一定要让学生吃好饭,锻炼好身体。或者在舒适安逸,像咖啡馆一样的图书馆里看书,它不香吗?
在大学的时候我就深切感受到了,基础建设好的大学,是市民都跑大学里溜达,基础建设差的大学,是学生下课都往外面跑,这就是现实。更重要的是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们的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老师的眼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信息获取速度和质量。若是要读研,导师的质量更加影响你的发展。还有你同窗的同学,也差不到哪儿去。而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以后都是你的资源。有些东西看似不重要,但到了你人生某个阶段的时候,它就让你跑到别人前面去了。
再说说很多人关心的就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四的时候我朋友在自己学校的招聘会上没看到心仪的公司,听说隔壁的985、211大学过几天也要开招聘会,就满心欢喜地去了。打印了10份简历,就投递了一份。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来说好后悔没有复读,复读还有机会考个好点的大学。隔壁大学招聘会上几乎都是“中”字开头,类似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中铁这种,或者某某集团,听起来就非常高大上,很多都是国企,也有很多行业的龙头企业,像阿里巴巴,腾讯这种科技巨头。当然起薪都不低。
最伤人的是,我朋友投递简历的时候,HR直接说本科生不是211或985的同学的就别交了,他们不要!这就太伤人了,我朋友那伸出去的小手又可怜兮兮的缩回来。很多人会感觉很不公平,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在的就业形势,你不得不承认名牌大学就是进入名企的敲门砖。但这也可以理解,一方面是公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而985、211学校帮他筛选出他需要的人才,节省了很多物力人力财力,与其花时间研究你是不是人才,倒不如直接去985、211简历里面挑选,找到人才的概率更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如果有一堆名牌大学高材生在公司就职,不管成绩如何,别人看起来就是很厉害的。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同学都去考985或者211,也不是让一些同学觉得希望渺茫,甚至放弃。985、211并不能代表所有,只是每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一样可以把他们比下去。这个社会更加看重的是你的综合能力,包括你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抗压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即使你没有名校光环,也可以通过考研或者留学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或者尽自己所能进入更大公司,大公司不仅有完善的运作系统,及时获得的行业前沿资讯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而且即使以后你想跳槽,大公司的背景光环也会为你加分不少。
总之,小编不能昧着良心说985、211不重要,但我可以说,清楚的认识自己,不断学习总是没错的。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毕业生刘同学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