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弈天下
作者:东海崂
4月15日,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未来将封装目前需求量快速增长的5G通讯、人工智能等应用芯片。
无独有偶,不久前,布局5G测试华为投资中电科仪器,腾讯参股数字青岛建设有限公司,蚂蚁金服参投青岛易触科技……
政策、技术、资本的加持,疫情之下,巨头们对“青岛制造”热情不减,布局新赛道。
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因为制造业是社会环境和硬件条件水平的晴雨表,只有在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社会里,制造业才会高速发展。
判断落后国家的识别标志之一就是在城市的一片破破烂烂之中,却有非常高级豪华的消费场所,但很难看到先进漂亮的工厂。
01
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9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416家(未含科创板)。
其中,青岛排队企业有7家,暂且不提老生常谈的青岛上市公司数量问题,重点来看一下青岛排队上市企业的产业分布。
7家企业中,威奥轨道、森麒麟、征和、酷特智能、德固特节能5家企业均为科技含量十足的制造业企业,综合现有上市公司情况可见,支撑青岛资本市场门面的依旧是制造业。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路径选择。
无论是“上青天”还是“五朵金花”,彰显的都是青岛制造业的底蕴,这也使得在2010年之前,尽管占比日渐下降,但工业依然可以保持50%以上的江山。
2008年,全国城市经济实力排名顺序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天津、重庆、杭州、青岛、无锡。
这是青岛城市GDP排名近20年的“高光时刻”。
当年,青岛的二三产占比为50.8:44.1,以家电、电子信息、石化、汽车、造船、港口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为背景的青岛工业对GDP保持强大的支撑。
但服务业的跃跃欲试从此前一年就开始了,2007年11月,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提出了“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要求。
按照这一要求,青岛要力争到“十二五”中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
此后,青岛服务业占比几乎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蹿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青岛工业占比也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下滑。
在2011年,青岛三产以47.8%的占比“绝杀”二产的47.6%占比,此后继续此消彼长,2019年,青岛二三产占比为35.6:60.9。
02
2019年,青岛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的排位中滑落到第14位。
完成对青岛逆袭的是宁波和无锡,后者既不是计划单列市,也不是副省级城市,以往都很难列入青岛对标的视野,结果好生尴尬。
同为制造业底蕴深厚的城市,宁波的二三产比重为48.2∶49.1,无锡的二三产比重为47.5:51.5,两大产业发展总体均衡,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两城凭借二产完成了对青岛的超越。
而青岛的学习榜样——深圳2019年的二三产比重为39.0:60.9,二产占比也比青岛高,外加经济规模基础大,工业总量比青岛庞大很多。
四川、湖北、河南、湖南几乎是集中了全省资源于一城,成就了成都、武汉、郑州、长沙的强省会战略,也导致这些省份除了省会城市之外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二号选手”。
山东和江苏是典型的均衡化发展路径,前者有青岛、济南、烟台的“三角组合”,后者有苏州、南京、无锡组成“一线散装”,但论及总体经济规模,山东落后江苏的趋势在加大。
均衡化发展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区域资源过度分散,这意味着需要强力对外辐射才可以做大的服务业难以开疆拓土,于是我们看到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都难以做大之后的山东港口整合。
我们也看到了占比超过60%的青岛服务业领域并没有诞生大型的的龙头企业,不仅没有诞生阿里巴巴和京东,我们甚至连万达、大商这样的服务业企业都没有。
青岛旅游同样一个态势,日前,青岛海底世界划归青岛旅游集团。
而实际上,早在1932年,青岛就成立了中国首个水族馆,2003年,海底世界开业,但对比竞争对手极地海洋世界在全国扩军、连下十几城,海底世界开业将近20年,还是停留在莱阳路。
今天,在极地海洋世界眼里,海底世界已经难以称得上是对手了。
03
反观制造业近年来在不断的刷新着外界对青岛的认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当下新基建领域炙手可热的样板,引来全球的关注;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不断在向全球输送着青岛制造的优质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的新招牌……
即使是在疫情之下,我们也可以看到青岛一批处于逆境中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依然凭借自己的技术创新杀出一条血路,而服务业更多的是一片哀鸿。
抬头远望,群雄并起。
宁波、无锡、青岛、郑州、长沙五城的经济总量相差在400亿左右,这意味着GDP增速方面1%的差距可能就会引发排位的重新洗牌,可以想见未来几年这个区间段的排名必然十分惨烈。
这其中,青岛的二产增加值是最低的,但在区域发展资源统筹分配上,远不如郑州和长沙。
好在青岛当下已经开始日趋重视制造业,“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战略让业界看到了大企业赋能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能量,青岛在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都有良好布局,让青岛在排位赛中的竞争潜力清晰可见。
但前提是要把城市发展的更多资源转向制造业,而并非口号。
当然,重塑青岛制造并不是说要减弱服务业,而是让制造业和服务业关联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
在强手如林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制造业一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就像海尔、海信、双星等企业都是在制造精良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服务模式,而且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路径,并不是照搬照抄、东拼西凑,强者如海尔也是从车间张贴“不许随地大小便”的实用主义起步,才经过不断适合自身的探索成就了“人单合一”的战略引领。
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更要不断地审视自我,思索自己有什么、缺什么、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