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有將領謀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敢?

引言

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的名將,比如白起、李牧等等,他們手握兵權,戰功赫赫,但最後都受到君王的猜忌,結局悲慘。

後世朝代有不少將領擁兵自重後,謀反篡位,有的還獲取成功建立自己的統治,比如隋之楊堅、唐之李淵、宋之趙匡胤。

為什麼春秋戰國幾百年,雖有弒君,卻無直接篡位當國君的君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是不想,還是不敢?

其實,這主要是受當時時代的思想限制,大將直接殺害國君成為國王,既是不想,也是不敢,而且成功可能性微乎其微,我們一起來看看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有將領謀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敢?



貴族思想的統治

在春秋戰國早期和以前的夏、商、西周,都是奴隸社會,周武王伐紂取而代之後,建立了分封制的統治形式,分封的對象是同姓王室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貴族,周的天下成為貴族統治的天下。

為了維護周王朝的統治秩序,周公時期建立了大到君臣關係、祭祀、征戰,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周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分明,權力劃分明確。周禮,也就是貴族統治的社會秩序,經過幾百年的周禮約束,禮在民眾心中根深蒂固、影響深遠。

貴族思想的統治地位非常牢固,不管是貴族自己,還是貴族以外的平民,都是如此認為。這種思想控制下,將軍帶領的軍隊是大王的軍隊,是國家的軍隊,如果謀反自立的話,會有不少人站出來反對,平民也不會支持。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有將領謀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敢?


貴族思想統治下,春秋戰國時期弒君的事件層出不窮,但最後仍然是從王室中選拔新的國君,沒有直接自己僭越稱王的大臣和將領,很大原因就是因為貴族思想佔統治地位。

貴族勢力的龐大

周朝的分封制,是層層分封。周天子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分封諸侯;諸侯也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封爵仍然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分封為士。

這種層層分封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結構,各個等級之間相互關係,既是大小宗關係,也是上下級關係,整個貴族系統形成了對社會的有效統治。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有將領謀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敢?


這種繼承製和等級制,可以使貴族牢牢把握周朝的政治,普通的平民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統治的核心,戰國時期有才能的士和平民雖然可以充當朝廷大臣或將軍,但他們只是個打工仔,永遠做不了主,公司(國家)是這些貴族的,他們就算不直接管理,也是公司的大小股東。

貴族龐大的勢力,將軍們難以撼動,大軍也不一定會為你賣命。

貴族統治地位的動搖

歷史的車輪旋轉到春秋時期,周天子東遷後,權威一落千丈,沒有了周天子的約束,各諸侯國之間的攻伐越來越激烈,為了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各國打破原來的人才任用標準,爭相選賢任能,改革舊有制度,制定新的策略。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有將領謀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敢?


這種情況下,有能力的士和平民,有了參與周朝政治遊戲規則的機會,原本只有貴族才有參與國家政治的現象,逐漸鬆動。

時間進入到戰國時期,各國的改革更加迅猛,趙襄子為了在角逐中獲得優勢,解放大批奴隸;秦國的商鞅變法更是徹底,廢除井田制,獎勵耕戰,制定軍功授爵制,實行郡縣制。

奴隸制和井田制的廢除,維護分封制的經濟政治結構遭到破壞,過去貴族坐享其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底層平民的地位得到提高;軍功授爵更是打破了貴族對爵位的壟斷地位;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改變了過去貴族靠分封管理國家的模式,平民得以參加國家的管理。

新制度的建立,舊制度的廢除,讓貴族的統治地位動搖。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有將領謀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敢?


貴族思想的打破

秦國統一六國後,徹底的打破了周朝以來靠分封維繫的東方六國舊有貴族統治體系,郡縣制的實行使人們認識到,只要有才能,都有機會擔任管理國家的官吏,參與社會的管理,原有的貴族統治思想被打破。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徹底打破只有貴族才能統治國家的思維方式。

從此之後,每逢王朝落寞、政治黑暗,亦或有擁兵自重、野心勃勃的將領,就有王朝更替、“皇帝輪流作,今年到我家”的可能。

為什麼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有將領謀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敢?



結語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是幾百年的周禮早已經深入人心,貴族統治思想根深蒂固,將領即使擁兵自重對國君不滿,也不能直接取代國君改朝換代,這樣不但自己諸侯國的民眾不會答應,其他的諸侯國也會干預,燕國子之之亂就是典型的教訓。

這和東漢末年人心思漢是一個道理,當天下主流思想還是向著漢朝時,曹操即使大權獨握,也不敢篡漢自立。

思想對人們的影響深遠,如果思想上無法轉變,一切對傳統的改變都會招致反對,春秋戰國的貴族統治思想,限制了大臣將領的篡位自立想法,他們既不想,也不敢。

大家認為呢?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喜歡歷史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嚴禁洗稿抄襲,侵權必究!】

參考文獻:

《史記》,

《左傳》,

《呂氏春秋》,

《周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